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主題:電與磁 一年甲班 28號 饒信詮 指導老師:黃日隆 - Coggle Diagram
主題:電與磁
一年甲班
28號
饒信詮
指導老師:黃日隆
對穩恆電流的研究
十八世紀末,義大利生理學家路易吉·伽伐尼發現蛙腿肌肉接觸金屬刀片時會發生痙攣,他其後在論文中認為生物中存在著一種所謂「神經電流」。
1800年,伏打將鋅片和銅片夾在用鹽水浸濕的紙片中,得到了很強的電流,這稱作伏打電堆;而將鋅片和銅片浸入鹽水或酸溶液中也能得到相同的效果,這稱作伏打電池。
1826年,德國物理學家格奧爾格·歐姆從傅立葉對熱傳導規律的研究中受到啟發,在傅立葉的熱傳導理論中,導熱杆中兩點的熱流量正比於這兩點之間的溫度差。
近代研究
1600年英國醫生威廉·吉爾伯特發表了《論磁、磁飽和地球作為一個巨大的磁體》。
十八世紀以前,人們一直採用這類摩擦起電機來產生研究靜電場,代表人物如班傑明·富蘭克林[2],人們在這一時期主要了解到了靜電力的同性相斥、異性相吸的特性、靜電感應現象以及電荷守恆原理。
介紹
電磁學(英語:electromagnetism)是研究電磁力(電荷粒子之間的一種物理性交互作用) 的物理學的一個分支。
電磁力通常表現為電磁場
電廠
磁場
光
電磁介紹
電磁力在決定日常生活中大多數物體的內部性質中發揮著主要作用。
常見物體的電磁力表現在物體中單個分子之間的分子間作用力中。
歷史
靜電和靜磁現象很早就被人類發現,由於摩擦起電現象,英文中「電」的語源來自希臘文「琥珀」一詞。
遠在公元前2750年,古埃及人就已經知道發電魚(electric fish)會發出電擊。
早於15世紀以前,阿拉伯人就創建了「閃電」的阿拉伯字「raad」,並將這字用來稱呼電鰩。
靜電學和庫侖定律
庫侖定律是靜電學中的基本定律,其主要描述了靜電力與電荷電量成正比,與距離的平方反比關係。
蘇格蘭物理學家約翰·羅比遜(1759年)和英國物理學家亨利·卡文迪什
(1773年)等人都進行過實驗驗證了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律,然而他們的實驗卻遲遲不為人知。
法國物理學家夏爾·奧古斯丁·庫侖於1784年至1785年間進行了他著名的扭秤實驗[4],其實驗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證實靜電力的平方反比律,因為他認為「假說的前一部分無需證明」,也就是說他已經先驗性地認為靜電力必然和萬有引力類似,和電荷電量成正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