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27 28

27 古典AS-AD

理念:供給創造本身的需求

公式

Y(=GDP)=F(L)

GDP是勞動的函數

Ld=Ld(W/ P)

勞動需求是工資的函數

Ls=Ls(W/ P)

ex. L^(1/2)

不能次方但於1

因為勞動邊際生產遞減

得到F(L)

重視市場機能

商品市場與勞動市場都有價格

不要政府干預

二次微分為負

在意實質工資

所以是w/p

結論

不管物價上漲or下跌

實質GDP都一樣

因為名目工資會隨物價調整

商品市場均衡(可貸基金市場

Y(供給)=C+I+G(需求)

均衡才成立

可能是‹ 那就是超額需求

(所得)Y=C(消費)+S(儲蓄)+T(Tax)

可支配所得=Y-T=C+S

可貸資金市場均衡

S(Save)(可貸資金的供給)=I+(G-T)(政府支出與所得) (可貸資金的
需求)

from C+S+T(Y)=C+I+G(Y)

r(rate)是P的概念

就是借貸市場的均衡

畫圖

有借貸才有利率

S 與 I 都是利率的函數>> S(r), I(r)

G 與T 與利率無關

投資函數

R為名目利率

R(買債券))-pi(買機器)=r(實質利率

名目利率-通貨膨脹率=實質

r上升>債卷多買&機器少買>>I下降

I = I(r), Ir=dI/Dr<0

I與R為負相關

消費與儲蓄函數

(消費) C1+C0(1+r)=Y1+(1+r)Y0 (所得)

U(C0,C1)

BB (r0)=DC1/Dco=-(1+r)

若r提高 BB變陡

結論 若r提高 則本期消費減少>>多儲蓄

政府支出增加與排擠效果

G升›R升› I降

借貸的供給是儲蓄

買機器獲利為通膨率

買債券獲利為名目利率

政府支出增加 造成I or Save減少

完全排擠

定義

部分排擠

dC+dI+dG>0

政府支出剛好抵銷私部門消費與投資

貨幣

交易方程式

MV=PY(為恆等式)

PY為名目所得 Y為實質

V為貨幣被交易的次數(與消費者習慣有關)

貨幣需求(AD)

指口袋裡的錢(應付生活所需)

M=kPY

k為貨幣需求係數

k少代表貨幣需求少

Y就是AS

M若增加 AD右移

貨幣供給增加(M增加 )=貨幣需求減少(k減少)

中立性

貨幣增加會造成物價等比例上漲

28 凱恩斯

可支配所得

C+S=Y-T=Yd

C與S 都是Yd的函數

消費函數

C=Ca(自發+b(Y-T)(誘發

C=Ca+bYd

儲蓄函數

S=Yd-C=-Ca+(1-b)Yd

自發性與誘發

跟所得 無關 或 有關

投資是固定值(常數)

因為沒有利率

因為假設沒有借貸市場

備註:

只要看n-1個市場均衡

只有商品市場

商品均衡 貨幣市場就是均衡

b為邊際消費傾向(MPC)

商品均衡

(供給)Y=Ca+bYd+I(bar)+G(需求)

不均衡時Y會調整

...乘數

Y對...微分

租稅乘數

對T微分 為負值 Y=-b/(1-b)

均衡與衡等

Y(產出)=C+I+G (均衡)

Y(所得)=C+S+T (恆等)

緊縮缺口

商品需求(政府支出)要增加多少才能使商品供給增加至充分就業

缺口大小就是 dG

dY=1/(1-b)dG

1/(1-b)(乘數)=dY/dG

dC=dY*b

從C1-C0=Ca-Ca+bY1-bY0 來的

政府發1塊 你會多花幾塊?

收稅後

乘數改變

dy/dg = 1/[1-b(1-t)]

所得稅好處(比起定額稅)

安定機制

讓景氣波動小

APC=C/(Y-T)

消費/可支配所得

問題

Q5

自發性支出乘數

就是跟所得無關

=dY/dG

當T增加 對於產出影響多少

不管T是不是跟Y有牽扯

邊際投資傾向

若I不是常數 是會被y影響的數

代表投資有加速原理

I=I0+ay

a就是邊際投資傾向

一定是負的

Q11

Y=C+I+G+X(出口)-M(進口)

+X是因為出口賺錢 -M因為錢給別人賺走

平衡預算乘數。

把G跟T都帶入G 然後dY/dG

28補(凱恩斯)

核心想法

物價僵固

AS 水平線

市場

貨幣市場

y=C(y-t)+I(R)+G

貨幣市場

L(Y,R)(貨幣需求)=M/P(貨幣供給)

R為名目

R為實質

被假設為名目=實質

決定Y

決定利率R

持有貨幣動機

交易動機

與所得Y相關 Y為正

預防動機

與所得Y有關

投機動機

有利情況買債卷

與R有關 (相反)

利率提高>買債卷(便宜買進)>貨幣需求降低

L不是勞動 是函數符號

Q

原理

政府支出 利率上升(國債) 大家就存錢

補: 貨幣需求只與所得有關

補: 貨幣為所得與利率函數

3

勞動函數決定生產

dC+dI+dG=0

prac

6

可貸資金需求=債券的供給

邏輯

債券的供給(=發債券=借錢)=可貸資金需求(=想借錢)

7

名目工資僵固

貨幣需求 就是貨幣持有的數量

AD(G,T,M)補充

G增加>>商品需求增加>>Y增加>>AD右移

T增加>>消費減少>>商品需求減少>>Y減少>>AD左移

M增加(貨幣供給增加)>>Y增加>>AD右移

貨幣通膨或緊縮

通膨

需求增加(AD右移)>>造成Y上升&P也上升(失業率u下降)

停滯性通膨

供給下降(AS左移)>>Y下降&P上升(u上升)

通貨緊縮

需求下跌(AD左移)>>P&Y下降(u上升)

L決定Y>>決定AS

貨幣供給增加影響產出

M增加>>R下降>>I上升>>Y上升

2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