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四聲調值與變調 - Coggle Diagram
四聲調值與變調
課前閱讀
-
除了陰平、陽平、上聲、去聲、輕聲這些聲調外,還有變調都頻繁地出現在我們口語表達中,像是連續上聲的讀音,雖然在書寫時一樣是標上聲(三聲),但在口語表達上若沒有注意變調,雖然不至於會讓聽者無法理解說者要表達的意思,但聽者聽起來一定會覺得很怪異。
-
自由補充
補充資料
閩南語傳統漢字的問題
- 缺少普遍性──台閩文字自來被定位為「方言文字」,在整個大中華文化圈標準的漢文和華文之下,台閩文字只是一種極不重要的配角,限於記錄歌詞、商品記帳、廣告,或做為「漢文」或「華文」(如鄉土文學)的補充文字,因此台閩文字一直缺乏普遍性,一般民眾相當生疏。
- 缺少固定性──上述八期的台閩文字雖然大部分有固定的用字,但仍有一部分「本字不明」或所謂「有音無字」的用字相當分歧,各期與各期及各人之間往往不太一 致。戰後由於傳統台閩語文的斷層,傳統漢文權威被白話文取代,新的書寫不斷推出,用字五花八門,有些傳統已經統一的漢字系統受到破壞,用字分歧狀況益加嚴重。
- 缺少完整性──閩南語因為和漢語分歧較大,「有音無字」的詞素多,文字化比較困難,因此雖然有五百年的文字 化歷史,文字化未完全成功,很多字寫不出來,寫得出來也不一定印得出來。傳統台閩文學以手抄或刻本為主,故台閩獨創的文字尚可解決,近代改為活字版或電腦排版印刷,其字模或電腦字碼、字型的設計並未考慮台閩文字的需要,使得台閩文字的不完整性更加突顯。
自由延伸
關於「有音無字」問題的解決方法有: a. 新創台閩字:新創漢字通行於福建、台灣、廣東等地。 b. 借用舊漢字:從傳統漢字中選用適當的漢字,包括本字、借音、訓用等各種方法。但我覺得其實就像我們前面幾節課提到的,政府的決策會影響語言的地位,倘若政府起初不在乎某種語言的保存和發展,等到發現該語言變得太弱是或是即將消失時,要喚起人們重視保存該語言就會比最初難很多,甚至是只能延後該語言消失。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