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10教師社會學 - Coggle Diagram
CH10教師社會學
節三.教育專業
壹.專門化
大量系統化知識、能力和長期訓練
學校教育若強調專門化,將悖離全人格教育的需求→中小學教育普遍存在跨領域之需求
貳.專業證照
知識本位:完成固定階段的教育訓練,取得證書→把關機制
教師證書水準:教師分級、教師換證、教師評鑑→資格限制與篩選門檻,以提高教師專業素質
改革困境:若未改善教學現場,師資培育訓練難以改變
改革呼聲:較低教師遴選門檻/多重證照→違反專業畫作、不符合專業規準
參.實習與指導計畫
新手輔導與在職學習:實習、學徒制、顧問指導
正式的輔導計畫和有效處理班級教學問題之間的關連並不明顯→理論與實務關聯性不足、實習教師之入門學習歷程專門化程度待加強
肆.專業發展的支持
歐美
美國聯邦政府:將促進教師專業發展列為主要政策之一
台灣
教育部:師資培育白皮書
促進教師專業發展,永續優質教師專業素養
建立系統化與實踐本位教師在職進修
激勵專業焦屍與推動教師評鑑制度
伍.做決定的權威性
自主管理/控管:教師遴選→制定專業訓練課程、實施評量測驗、訂定專業人員行為準則和道德規範、鑑定並核可專業組織新進成員
教育改革:協助教師增能、發展學校本位管理、推動學校組織再造(過度去中心化?)
陸.教師專業組織
訂定專業人員的行為準則、舉辦專業進修活動、推動專業研究與發展、維護專業人員權益、參與政策制訂
現今狀況
多半運用集體協商爭取並保障教師權益,但並沒有將教育專業工作推到專業行列之中,且對於改善教育環境和教師專業金修並不夠關切
Selden:美國僅局限於提高薪資待遇、降低工作負擔、爭取調動和訓練的訴訟程序
Yrchik:美國集體協商條款有三分之一訴求為降低班級人數、教師有權拒絕與教學無關的事物、建立各種教學政策委員會→對於改善學習情境並沒有多大助益
柒.教師評鑑
教師資格
教學素質
知能紙筆測驗、教室觀察、學業成就回朔、同儕評量與自我評量、評量實驗室的觀察與操作
專業定義
提供特殊群體逐一明確且重要的社會服務、強調智識技能、有長期專業的訓練、擁有相當大範圍的自主性、必須負擔廣泛性責任、強調服務重於報酬、專業組織:綜合、自我管理、自我規範、有一套倫理規範
節二:教師的社會地位
壹.職業聲望
教師職業聲望居於中等職業末端,在各種專業性質職業中,也列為末後位置
由於多種社會群體對教師期望不同,導致教育活動模糊化
影響因素:師生關係、社會結構、教育專業(知識)
Treiman綜合分析:教職在全部職業類別中居於較高地位、在公私領域的服務性專業中居較高的地位、高於技術工人和一般白領階級、低於主要專業工作(醫生、律師)、地位與任教之教育階段有關
貳.薪資報酬
歐美地區
專業中的普羅階級
參.教師權威
僅限於學生、學校和課程教學領域(法令、傳統權威、成績評定)
扁平式科層組織,加上法規約束,教師權利限縮減少,喪失專業自主性
肆.影響教師社會地位的原因
一.教師的社會功能
Larson
結構功能論不能完全解釋社會地位的主因。
職業聲望影響因素
:創造一個稀有的市場、運用權力而對組織成員設限
中小學教學非稀有資源,而教師也未能運用權力組成高門檻的專業組織,因此只能居於中間地位
二.教師的社會特徵
1.薪資待遇不高
專業特質不高、人數最多的專業工作、政府辦理、類似公務人員之保障,但月薪給付有限
2.出身背景
受到社會變遷影響:職業結構變化
性別與教師出身階級皆會影響
3.學業成就
相較其他專業工作,教職學業略為遜色
教師篩選與職前訓練標準不高→供過於求→缺乏稀缺性
4.性別因素
父權主義
較高聲望的職業,女性比例較少
專業主義受男性規範之「可劑量、客觀的、抽象的」概念影響
女性主義
女性職業刻板印象:情感的、情緒的,非專業,但專業仍仰賴這些特質
女性專業主義:教學工作需負有關愛和養護特質,強調教師社群對於社會的價值(照養兒少)
三.教學活動的本質
1.知識和技能
水準略顯偏低,且受任教之教育階段影響(學科導向)
教學原理、教學現場與實務、學生學業成績等三方面之間關連較為模糊
2.工作情境
既定的程序與組織環境、循序漸進、對象明確、少有改變的彈性,造成教育專業挑戰性較低
3.服務對象
教師處於中介位置,而服務對象為未成熟的個體
影像性低,不具神祕性,且其他專業對於情境控制與服務對象控制較為輕鬆
節六:教師專業社會化的發展趨勢
七零年代全球經濟蕭條
人力資本為投資觀點,主張擴張入學機會
第三世界貧窮國家(農業):傳統單向式教育,科層限制教師自主性,國民素質偏低
九零年代
第三世界國家:推動教育改革,改善基礎教育階段並提高國民素質,推動教師進修、引進兒童本位教學法、團隊合作研發教材
八零年代
工業化國家:英美地區收,新保守主義影響,再教育館裡引進市場機制,強調市場競爭,強化國家對於基礎教育的管制
二十一世紀
改革議題:科層/專業、教育和社會議題、市場/競爭、績效責任、嚴格評鑑
節四:Nais教師承諾
壹.職業承諾
Gilligan關懷倫理
關切對他人之照顧與教養,進而獲得喜悅與滿足感→心理回饋(內在酬賞)
Hargreaves批評
八零年代男性主義式的改革趨向:強調提升教師的績效與責任→忽略教師教學目的與職業承諾,悖離教學的實際狀況
貳.專業承諾
在知識、能力和教學上不斷自我充實與成長,使教師成為也校且成功的教學者
在中學教師比較普遍:對於教材的專精程度(相對關心學生的成長較受忽略)
學科領域:智識、社會、政治等社群,教師製造專屬的意義與認同→次社會體系
現今:課程統整→形成教師能力焦慮,自我保留
參.生涯承諾
自我維護、內在酬賞、願意長期任職(因成立家庭、養育後代、有生活開銷壓力或負擔其他責任義務)
教師生涯中晚期:缺乏教育改革熱忱→犬儒主義態度(須應付是)、實用主義態度(溫和)、固著不知改變
Hargreaves:長期接受某一信念體系,將使教師排拒其他觀念,無法進行教學改進
節五:教師專業社會化
壹.專業社會化的定義
Merton
一種在目前所屬團體或準備進入知團體中學習該團體之文化的過程→個人在某一專業團體中,選擇性地接受價值、態度、興趣、能力和知識的歷程
功能理論觀點
接受社會核心價值體系、表現順從社會的行為
貳.教師專業社會化的課題
1.功能論的模式(量化)
歸納優良教師特質及職前訓練研究
職前訓練的素質與學習經驗、實務現場壓力、重要他人影響
八零年代教育改革
改進師資培育制度、嘗試找出成功教師的教師特質及教學模式、提高教師教學效率,使教育制度更能滿足工業化社會
2.質性模式
六零年代
個體在組織文化中有自主的選擇與取捨→文化、潛在文化、觀點、承諾
課題
師培機構學生的選擇歷程
教師個人之日常工作事項排序、教師生崖發展概念與價值觀、教師貢獻(組織、文化)
來自政府或市場之外度影響力
參.教師專業社會化的相關因素
1.預期社會化
聲望對於個體之社會化途徑的選擇將產生影響
聲望高的職業,篩選過程困難度較高,若計畫成為該職業人員,必須接受挑戰→預期社會化
2.性別差異
教職兼具養護和技術,而傳統上女性從業比例較高
3.知識觀點的差異
傳統
依照學科區分範圍
現代
知識詮釋因人而異,而教師應為協助者,幫助學生發現知識
4.社會適應策略
Blumer社會策略
個體是有目的的人,在問題情境中會選最適當的解決方式
Lacey情境適應
內在適應、策略性順從、策略性再定義
節一:教師角色
壹.教師角色行為
法制面
法規、契約
教育現場
特定情境,因人而異→資訊傳送、問題諮商、成績評量
貳.教師角色期望
一.共享的教師期望
內部
認同的教育價值
外部
共同職責、角色期望:協助學生發展(人際、成就、社會化)
共通性:
學生對目的/學校為目的/教師為目的
二.教師角色衝突
社會期望不同:家長/校方/學生/個人→個人權益/公共服務、專業自主/客戶需求
節七:結語
Ingersoll
職業受到尊重不一定與專業性質高低有關,專業和半專業並於絕對的區隔
專業化:特質、屬性與判準
專業主義:專業人員所擁有的心理或態度特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