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土壤 (成土因子, 成土作用與土壤類型, 土壤類型及其空間分布) - Coggle Diagram
土壤
成土因子
2.氣候(影響最深)
為土壤化育過程中最重要的環境因子
風化作用
濕潤
化學風化
乾燥
物理風化
風化效率
濕潤
較快
乾燥
較慢
淋溶作用
濕潤
較盛
乾燥
較弱
土壤剖面
濕潤
較厚
乾燥
較薄
土壤的物質組成
濕潤
原生礦物質較少
乾燥
礦物質和鹽基性物質含量較多
土壤質地
濕潤
酸性
乾燥
鹼性
地形
一地高度、坡度、坡向等特性,常影響到土壤的厚度與類型
不同的高度使得氣候、植被各具特色,也影響到土壤的結構與性質
較徒的地區土壤易受沖刷,土壤層較薄、多石且貧瘠,平緩地區則較易化育為深厚的土壤層。
向陽坡或背陽坡、迎風坡或背風坡,氣溫、降水量各不相同,土壤類型也產生頗大差異
1.母岩
為土壤的根本來源,在土壤生成初期,直接影響到土壤質地粗細酸鹼值
但隨著化育時間增加,影響程度也逐漸降低
生物
植被影響到土壤中腐植質的含量高低,根部深入土層又可增加土壤的孔隙度,有助風化作用的進行
土壤中的微生物可將動植物殘骸分解為腐植質,可提高土壤沃度;蚯蚓、螞蟻洞能增加土壤孔隙,使之更趨鬆軟
時間
土壤的化育由原始到成熟階段,需時三、五百年甚至幾千年
化育的時間愈久,土壤層愈深厚,也愈易形成層次分明、完整的成熟土
成土作用與土壤類型
聚鐵鋁化作用(紅壤化作用)
高溫多雨的熱帶地區,因淋溶作用強烈,表土洗出作用旺盛,使得腐植質質可溶性礦物質隨水雨滲或流失,但氧化鐵、氧化鋁卻因不易溶解而殘留在土層中,使得土壤呈現紅褐色,稱磚紅壤、紅壤或氧化土
鈣化作用
降水較少的地區,淋溶作用較弱。
降水之時,表土鹼性物質溶降下滲,析出鎂、鈣離子,沉積為鈣積層,以碳酸鈣最為明顯。
乾季時,下層水分透過毛細管作用向上蒸發,也會析出鈣離子至鈣積層,使得B層因鈣層沉積顏色較淺,A層則因腐植質積聚影響,顏色相對較暗黑
灰化作用
在高緯度寒冷濕潤的地區,有機物分解緩慢,地表終年覆蓋一層腐植質
由於本區多針葉林分布,凋落物帶來的布機酸,將大部分的礦物質淋洗而去,使得表土為強酸性,且呈現灰白色,故稱灰壤或灰化土
土壤類型及其空間分布
堆積分布
原積土
例如:林口台地的紅壤為母岩直接風化所成之原積土
運積土
例如:中國黃土高原、華北平原的黃土,分別為風力搬運、河川沖積所成之運積土
酸鹼分布
酸性土
濕潤地區
鹼性土
乾燥地區
中性土
草原地區
空間分布
地帶性土壤(顯域土)
氧化土(磚紅壤)
氣候
高溫多雨的熱帶雨林氣候、熱帶季風氣候區
紅壤
氣候
季風區
性質
酸性
特徵
鐵鋁化作用盛行
沃度低
呈紅褐色
栗鈣土
氣候
熱帶莽原氣候、溫帶地中海型氣候區
性質
鹼性
特徵
鈣化作用盛行
礦物質豐富
有水就可以耕種
澱積土(棕壤)
氣候
溫帶濕潤地區
性質
弱酸性、中性
性徵
富含礦物質和有機質
土質肥沃
為重要農耕土壤
黑鈣土(軟黑土)
氣候
大陸性氣候
性質
中性
特徵
鈣化作用為主
富含礦物質和有機質
土壤肥沃,為重要農耕土壤
三大分布
北美大平原
烏克蘭平原
東北平原
荒漠土、新成土或洗動沙丘
氣候
乾燥的沙漠地區
性質
中偏鹼性
特徵
鈣化作盛行
礦物質豐富
腐植質甚少
灰壤(灰化土)
氣候
副極地氣候區
性質
強酸性
特徵
灰化作用盛行
質鬆如灰
凍土或弱育土
氣候
苔原氣候區
冰沼土
氣候
極地苔原氣候
性質
酸性
特徵
土層淺薄,有永凍層
不利農耕
未育土
氣候
終年冰雪覆蓋的地區
北地帶性土壤
泥炭土
地勢低漥地區大量植物纖維沉積
石灰土
石灰岩地區
鹽鹼土
沙漠草原地區因鹽化作用形成
沖積土
沖積扇、氾濫平原、河口三角洲
火山灰土
火山噴發時積聚地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