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種族&族群, 種族主義(racism) - Coggle Diagram
種族&族群
種族(race)
建立在
生物特徵
(膚色、髮色、血緣之上,但仍由社會所定義
影響種族概念的是人們對種族的定義
「科學」的解釋
在19世紀、20世紀初
Herbert Spencer 提出社會達爾文主義的概念,認為種族差異是物競天擇的結果
「文化」的解釋
目前關於宗教、語言、民族起源地解釋較為盛行
種族概念會越來愈像「族群性」,基於共同歸屬感與對自己種族的認同
多數-少數關係
多數-少數人口 (majority-minority population)
在此地區有超過50%的人口是少數團體的成員
刻板印象(stereotype)-關於某一團體、某一類人的主觀普遍化概念、既定想法
行為
歧視(discrimination)-根據偏見以不合宜的方式對待少數團體
心態
偏見(prejudice)-涉及對少數團體的負面態度
會導致偏見、歧視行為的發生
多數團體-就財富、聲望、權力而言處於支配位置
少數團體-在這些面向處於被支配位置
交織性(intersectionality)
少數團體常身陷「受壓迫的矩陣」,會有倍增的不利
性別、性取向、年齡...
團體的互動型態
多元主義(pluralism)
社會中存在多個團體,各團體無須犧牲各自特色及可共存的社會
同化(assimilation)-
少數團體接受多數團體的特色,鄙棄自己的傳統
被迫、統治下漸漸
種族隔離(segregation)
針對少數團體在物質與社會方面進行了隔離
種族屠殺(genocide)
主動且有計畫地消滅一整群人
3K黨、納粹
族群(ethnic group)
相信共同的起源、信念
自我感覺&自我認同是核心
建立在真實或虛假的
文化特徵
之上,由社會所定義
團體與消費
少數團體的市場
利用種族或族群去銷售自己的商品與服務
將商品設計給特定團體、種族化的行銷
族群的商業化
將自身的文化商業化,販賣不尋常或獨一無二的事物
儀式、文化商品
種族主義(racism)
動機
形式物質主義動機
-多數團體在犯罪後會表達對於少數團體的憎恨或恐懼
政治領土動機
-多數團體會有領土意識,認為少數團體無權居住於此
盲從動機
-基於社會刻板印象的憎恨或恐懼,新聞有加強效果
團體規範動機
-種族主義可能源自於團體規範需要
情感動機
-覺得有趣,或是可以提高自身的尊嚴或社會相對地位
結構動機
-追溯到更大的結構,種族主義在結構中可能是被需要、期待的,以細緻、非正式的方式存在
意識形態動機
-是某些人對世界的基本信念
制度性種族主義(institutional racism)
透過
社會制度、結構、規則、政策
日復一日的運作而造成的社會歧視
在教育、勞動市場、法院、健康照護系統
個人種族主義會受到制度性的支持
日常極難察覺,
不可見性
仇外情節(xenphobia)的亞型
用以驅逐、拒絕非主流團體的各種輕視、不屑等負面態度,
建立在族群中心主義上,認為自身的規範、價值、習俗等優於其他團體
Goffman-劇場理論
白人可能會在前台掩飾自己的種族主義
霸權(hegemony)
現在種族主義的運作方式,是透過文化差異的支配性思想壓制,非物質的限制
白種人框架(white racial frame)
是一個支配性的白人世界觀,廣泛包含了持續性的一系列種族刻板印象、、種族主義思想、強烈的種族情感,有歧視黑人的傾向
將某少數團體定義為一個種族,認定該團體具有某些負面特質,並創造情境讓少數團體始終處於不利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