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社會福利概論 - Coggle Diagram
社會福利概論
基本概念
目的
滿足弱勢者需求
能力不足者
兒童
身心障礙
失能老人
準備未臻妥當者
小爸媽
災害受害者
不願循規蹈矩者
反社會
成癮者
缺乏動機者
遊民
保障弱勢者的基本權益
福利權
保密
可用
詳細註明條件
可近
方便取得
公平
增進弱勢者的生活福祉
人生各階段的福祉
兒童
少年
成年
老人
生活各層面的福祉
食
衣
住
行
教育
娛樂
促進社會正義實現
所有成員具有相同的基本權利
弱勢者常面對歧視、壓抑、制度上的不平等
四原則
自由開放的社會是所有市民平等的基礎
市民被賦予公民權,滿足市民的基礎需求
盡可能讓市民有獲得自尊與自立的機會
並非所有不平等都不正當,但不正當的不平等必須降低甚至消除。
提供弱勢者平等的機會,以獲得公民應有的權利
範圍
表1-1(18、19頁)
人生重要階段
兒少
婦女
老人
特殊人口群
身心障礙者
原住民
新住民
退伍軍人
其他弱勢者
貧窮
災民
遊民
相關名詞
社會保險/社會救助/福利服務的差別
保險立基於權利
救助立基於需求
服務立基於補充其他兩者之不足
社會政策/社會立法/福利服務的關聯性
問題→政策→立法→服務/倡導→問題
社會福利/福利服務/社會工作的關聯性
圖1-3(23頁)
社會福利為政策/制度
鉅觀
福利服務為方案/活動
微觀
社會工作為方法/技巧
臨場細節
涵義
社會福利
屬於國家/公共
有系統
維持社會運作
增進人群福祉
個人社會服務
服務
提供服務勝於提供產品(純物質基礎)
個人的
根據個別需要提供服務與資源
社會的
藉由充權與倡導反歧視、壓迫
矯正社會的不公不義
社會服務
人群服務中的個別服務
提供服務給兒童及其他依賴者
老人
婦女
障礙者
失業者
方法
事前預防、事後治療
提供服務、轉介、調解或倡導
協助成立自助性組織,連結對象與資源
協助對象脫離依賴的情境,恢復社會功能增進健康與福祉
社會福利服務
以服務為主,強調實務。
以弱勢者為主要服務對象。
主要由社會工作者執行
依對象需求提供服務或倡導
滿足需求,增進健康與福祉
輸送的規劃
對象資格
人口屬性
群體導向
立基於規範性基準的需求
未能從既有社會或經濟配置得到滿足的人
簡便而粗疏
社會補償
對社會/經濟有貢獻/犧牲or被迫害的團體成員
群體導向
立基於規範性基準的公平性
贊助性行動易引發爭議且受益群體非社會/經濟上遭受困境者
以教育、工作和公共契約(承包)進行充權強化競爭力,借此達成實質公平
專業診斷
基於專業人員的診斷結果
身心受損者
個人導向
技術性診斷基準的需求
緊迫情況下缺乏資源/人力進行診斷
資產調查
經濟能力作標準
個人導向
經濟性基準的需求
基準明確爭議少
汙名化
輸送單位 :
表2-1(33頁)
親屬
社會的最小單位
宗教
福利農場
學產
精神支持
工作場所
勞保
急病補助
喪葬補助
運動設施
法律服務
經濟市場
福利服務商品化
安親班
療養院
互助團體
非正式
政府組織
決定政策藍圖
提供給付/服務
監督與計劃福利輸送
管制者
表2-2(40頁)
輸送項目類型
機會
服務
物品
抵用券/抵稅額
現金
權力
表2-3(45頁)
輸送體系整合
面對的問題
片斷性
服務缺乏協調
地點分散
項目重疊
各自為政
不連貫
服務網路內移動遇到「絆腳石」
有無溝通與轉銜的管道
無責信
需求回饋是否即時且具影響力
不可近
能不能得到服務
行政集權化
提供組合性服務
服務集中於一個處所
協調大家的努力
服務使用者有代表權
藉由抑制供給控制成本
公共行政人員執行
行政分權化
提供單項服務
維持分散的機構
獨立運作
結合消費者or準專業人員
集中權威於專家手中
藉由抑制需求控制成本
私人契約承包者執行
策略
重構決策的權威與管控
加強協調
集權化
管理單位集中
機構聯合處所
地理位置集中
個案層次的協力合作
從個案角度聯合需求與資源
市民參與
非分配參與
假象參與
正常參與
象徵性參與
再分配的參與
實質影響
提升連貫性/可近性/責信性
品質受市民參與的熟練度影響
重組輸送任務的配置
角色的依附
體系依照程序過於死板
社經地位差異帶來隔閡
藉由準專業人士(助理、志工)喬接
鬆綁專業
官僚→企業
擺脫政策限制
改善可近性與連貫性
依舊以專業人員及公共服務為主
修改輸送體系的結構
接近結構專門化
提供專業/無偏見的出入口
賦予個案倡導、建議、資訊、轉介等角色
EX:設立宣傳/行銷業務部門
服務複製
造成競爭
分離提供選擇
簡單來說,避免壟斷
昂貴
增進可近性、社會正義/政治平等
倡導的設計
意義與類型
定義
美國<<社會工作辭典>>定義
起點
社會工作者是潛在的倡導者,率先提出倡導的議題
過程
直接介入倡導,或對服務使用者進行充權
目的
保衛服務使用者個人/群體的基本權益
齊內德與李克特
倡導必須回應需求
參與者的意見必須加以討論,藉以影響相關決策
參與者之間應該互相包容、共同努力、協力合作
倡導必須有焦點
某一原因
某一個案
總結
以解決問題作為倡導的基礎,一次一小點逐步遞增
由下而上的取向,讓服務使用者站在倡導的第一線
運用自身優勢,由精明的工作者與強而有力的服務使用者共同參與倡導
在社會工作價值與倫理的脈絡中運作,包括對於差異的尊重
類型
倡導團體
有組織的倡導團體
個人
為個人利益
獨立
類似一種平台?
動態倡導模式
實施步驟
實施方法
教育
說服
協商
兒童及少年福利服務
八大需求
五大服務
小爸媽
權益倡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