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社工實務 - Coggle Diagram
社工實務
-
職場安全
(107公職社工師))
-
保護性服務社工,遭受案主暴力風險主要原因(Burry,2002)
1.服務對象大都為非自願的干預:因社工握有權力,但很容易成為遷怒的待罪羔羊
2.兒童惡性對待經常合併貧窮、藥酒癮、精神疾病等問題,超越兒童福利服務的範疇
3.兒虐與貧窮問題常合併出現,增加介入時的複雜與特性
建立安全執業環境
(一)協助或建議機構
1.明訂機構及各類中心之基本防護措施:硬體設備與保全措施
(1)特殊檔案的標記
(2)會談室要安靜、傢俱要堅固
(3)緊急按鈕設置
(4)可在進出口設立金屬探測器
(5)警告標示
(6)製作危機處理手冊
二、增進社會工作者安全意識,建立系統化訓練、提升社工管理危險的技巧
1.告知他人與暗號設定
2.經常演練危機狀態
三、明定雇主應建立危險工作者之照護措施:保險、提供關懷、法律訴訟及身心健康補助、以及身份保密
四、行政主管與督導應正視案主暴力問題
五、提供即時支持與協助
1.與警察機關合作
2.採取法律途徑
3.提供諮商輔導
避免危險產生
1.有關服務對象部分:可先閱讀果去紀錄
2.有關工作者自身
(1)正向的態度:盡量以正向、非評斷的心態面對服務對象
(2)相信自己的直覺感受
(3)穩定自己的行為:應冷靜、沈著鎮定
3.有關的技巧運用
(1)運用溝通技巧
(2)同理心運用:表現同理對方憤怒與害怕的原因
(3)適當給予情緒宣洩:引導在安全範圍內宣洩情緒,促使緩慢平靜
4.有關服務的程序部分
(1)結構化服務:確認增強結構與減少刺激,將可協助案主保持平靜,較能控制自我
(2)正式的稱呼稱之
(3)避免採取站立的姿態:以坐姿較為親近
(4)對話的位置
(5)勿企圖解除對方的武裝
(6)明確而清晰的顯著界線:與個案維持專業的句麗,嚴厲地以機構守則工作
5.在機構方面
(1)機構提供充足且符合兒保社工需求的人身安全防護設備,可降低社工在家訪或會談時的不安
(2)訂定人生安全政策,使議題受到重視
(3)督導長官實際處理的有效性,是暴力處理的關鍵
(4)機構內開放支持討論暴力
(5)建立友善的通報制度
(1)法治面:政府需重視社工職場安全,制定相關政策與法律
(2)實務面:從機構軟硬體設施與觀禮者和督導的支持,到社工安全教育訓練的完善
(3)個人面:注意自身安全、謹守專業原則
社區工作
-
目標
(109司法特考)
-
Rothman 社會行動模式-任務與過程目標
1.社區行動的目標:權力關係與資源的改變,基礎制度的變遷(即任務與過程目標)。
2.社區結構與問題條件的假設:弱勢人口、社會不正義剝奪、不均。
3.基本變遷策略:議題具體化,以及組織人民採取行動對抗敵對標的。
4.變遷策略:衝突或抗爭,面質、直接行動、協商。
5.實務工作者明顯的角色:行動家-倡導者、策動者、中間人、協商者、黨羽。
6.變遷的仲介:大眾組織與政治過程的操作。
7.權力結構的導向:權力結構是行動的外部標的,壓迫者將被施壓或推翻。
8.社區案主體系或居民的界限範定:社區的部分。
9.關於社區次部門的利益假設:不易調解的衝突利益。
10.公共利益的概念:現實主義-個人主義。
11.案主群體或居民的概念:犧牲者。
12.案主角色的概念:雇主、選民、成員
13.機構形態:公民權力、黑權、新左派、福利權、社會運動團體、工會。
社會行動模式認為團體是由社工員與成員共同組成的,彼此相互影響,社工員不預 設立場和設計干預方案,即藉由互動來塑造有利的團體經驗來達成彼此成熟水平和經驗, 社工員則扮演社會資源的有力仲介者或居間協調者的角色,強化社區的自助系統,故社區 推展暴力零容忍,預防面可強化社區成員對於家暴議題的認識與了解,以防患未然;處遇 面則是在遭遇家暴問題時,知悉問題解決管道,以熟悉資源之運用
倫理
-
Lowenberg & Dolgoff (109司法特考)
(1)保護生命原則:這是最高也最重要的原則,社會工作的核心價值就在尊重生命,維護人性尊嚴,因此首先要維護案主基本生存的保障
(2)差別平等原則:公平與不公平的原則,是在同等權力時給予相同的對待,而不同權力的人應有不同的對待;也就是說對於弱勢的人要給予更多的協助和權益才稱 公平。社會工作的助人以弱勢族群為主,越是弱勢越要給予更多的扶助,這是差別平 等原則。
(3)自由自主原則:尊重案主的意願,選擇和決定。讓案主有獨立、自主的自由, 但要注意告知後同意,也就是說要提供詳細資料、幫助案主清楚了解後所做的選擇和 決定。但自由自主原則不可危及自己或別人的生命安全、不可造成他人的傷害或妨礙 他人的自由。
(4)最小傷害原則:當所有的選擇都不是有利於案主的,要在可行的處遇內選擇 對案主傷害最小的。
(5)生活品質原則:即使資源缺乏,案主不僅需要吃飽、穿暖,要能提升生活品 質與心理層面、社會關係的滿足。
(6)隱私守密原則:贏得案主信任、維持良好的專業關係,要保密案主的秘密、 維護案家隱私的空間和時間。但隱私守密有除外情況,當與前述原則有衝突時要加以 判斷(尤其是生命原則),同時亦不可做為迴避督導的藉口。
(7)真誠原則:誠實是重要的品德,也是社工助人的倫理原理。願意真實誠懇的 面對案主,樂於協助、不欺騙、不作假,往往也是良好的示範,可讓案主真誠的面對 問題、積極處理。但當真誠原則與其他原則衝突時,它的優先性可能會被取代。
團體
團體工作計畫書項目
109司法特考
-
一、團體名稱:
依據團體性質、團體目標與團體成員來思考、發揮創新,另團體方案命名宜一目了然,一眼即可看出方案規劃的重點,避免使用包裝過度或誇大的標語,混洧視聽 造成反效果。例如:團體名稱為「法律百寶箱-青少年法治觀念教育性團體」即非常具 體。
二、團體工作設計理念
說明辦理此次團體工作的動機,包含團體成員、團體工作者、機構 或贊助者的需求,也需要針對此類需求的問題成因進行分析,強化辦理該團體工作的必 要性。
三、團體工作設計的理論
團體工作設計應注意的相關理論為對案主的理論與工作方法的理 論,讓團體工作的辦理有理論的支持與依據,也有利團體工作後的評估設計。
四、團體目標
目標
設定應配合問題處境分析,以簡短的文字描述希望服務對象藉由服務的提供,發生哪些正向的改變,以及最後可達到的理想狀態
目的
是將目標化為為數個成員在團體中可獲得的知識、技巧、行為、態度、價值觀、狀態或社會地位可能有的具體且明確的改變,故承上述目標,所欲達成目的如下
1.個人對法治觀念的認識及影響
2.個人不當法治觀念可能的原因
3.學習良好法治觀念的作法
目標與目的的關聯
兩者間關係密切,可以將目標視為行為改變歷程的終點,而目的 是達成目標的踏腳石。
五、參加對象及招募方式
參加對象
說明招募對象的特質,是依年齡、性別、問題或期待改變的行為以及其他特殊之人文變項進行區分。
成員招募:包含幾項重點如下
1.人數:
團體成員數將影響彼此的互動深度,因此團體招募人數是 10 人以下小團體或 是更多人數,需依所欲達成的團體目標及性質進行規劃
2.招募方式:
招募管道可透過社區或學校公開招募、網路上邀請或是相關單位轉介等。
3.團體的開放性
團體依成員進出團體的自由度可以區分為封閉團體、開放團體或半
開放團體等。
六、團體領導者:
應說明領導者的專業經歷,例如:使用的理論取向,以及與該人口群一起
七、團體進行期間:頻率、次數及每次時間等。
八、場地:應標明活動的正確地點,並應注意活動場地的適切性
九、效果評量:
主要功能在了解團體過程中與結束後達成團體目標之情形,以及成員在參與團體後的改變,以展現社會工作專業的責信,並作為改善團體工作方法之參考。
十、經費概算及參考文獻:
團體工作者要估算辦理團體工作所需要的費用,以尋求組織支持
或對外募款,也可讓團體成員清楚所欲繳交的費用。
-
教育性團體定義:以團體的組成目的,略區分有休閒團體、休閒技藝團體、教育性團體、
自助團體、社會化團體、治療團體、病人自治團體、會心團體等,其中教育性團體是針對 某特定專門領域的學習團體,例如:親職教育、領導訓練、義工訓練等,並重視成員間的 互動與討論。
兒童少年
兒少保護
家外安置
定義
當兒少在一個家庭中處於非常危險境地、需要短暫的或永久解除親子關係時所 採取的處遇方式。通常會尋找替代性家庭如:寄養之家、收養的家庭或兒童教養機構,以提 供兒童臨時性或永久性的居住之處。其衡量的重點在於以「兒童最佳利益考量」的原則下決 定替代地點與時間的長短
一、寄養服務
二、兒童及少年安置機構
三、收養家庭
家庭系統的問題評估
(106社會行政)
-
意義
1.是一種流動與動態的過程。
2.接案道劫案的過程,評估內容都是會改變的
3.在整個社會個案過程中一個循循不息的過程
4.強調案主與工作者共同努力了解案主的問題
5.問題一開始由案主陳述,包含身、心、社會等問題
6.評估應說明案主優勢、能力、限制、改變的動機與可能等
-
-
評估的焦點:包括問題、需求、力量與資源
1.評估問題:包括潛在案主所認定的問題、健康與安全的顧慮、法律命令等
2.評估需求:包括發展的需求與生活轉型
(1)規範性需求
(2)感受性需求
(3)表達性需求
(4)比較性需求
3.評估力量與資源:包括個人與家庭面對問題的能量、技巧、價值與動機,以及社區資源與社區網絡
理論
充權(empowerment)
提出弱勢化、邊緣化、缺權化 提出假設
(一)個人經驗深切而全面性的無力感,以致無法與環境交流,實現自己
Solomon(1976)提出無力感有三
1.受壓迫團體本身對自己的負向評價態度
2.受壓迫者與外在系統間互動的負向經驗
3.鉅視環境所加諸受壓迫團體的經常性阻礙,阻礙了個人有效行動的採行
(二)週遭存在直接與間接的全能障礙,以致無法參與社會參與政治、實現自己
直接權能障礙:指物質資源的限制與不足
間接權能障礙:缺少維持機會均等的資源結構和社會價值
(三)全能可以透過社會互動增加衍生更多的個人及人際權能
(四)案主應被視為有能力有價值的個人
(五)與案主建立一種協同的夥伴關係
婦女
婦女社會工作(106社會行政)
女性主義
定義:一種主觀上感受到男女不平等或女性受壓迫,企圖以行動尋求改善
目的:為了終止女性在社會生活中的附屬地位,以一個倡導女性意識為主體,追求個人外在觀念、態度、價值與行為上的成長與改變
目標:
(1)喚醒個人女性意識外,也涵蓋對鉅視層面的社會制度
(2)以婦女為中心,打破性別分工迷思,避免以男性為中心
(3)著重社會脈絡,運用社會結構觀點,以了解與評估外在環境與個體互動過程、外在如何形成壓力、影響案主內在認知與問題行成
(4)強調個人即政治,了解許多社會問題的形成是與權力資源分配不均有關
應用
1.尊重和接納現實中家庭形式和婚姻形式的多樣性
2.重新調整家庭權利,避免家庭暴力、衝突與資源分配不均
3.工作和家庭生活的協調與平衡
4.社會應該為家庭提供必要的資源和服務,減輕家庭的負擔
5.推動婦女的參政
6.積極維護婦女權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