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社會福利服務, 社會安全網 - Coggle Diagram
社會福利服務
社會安全網計畫 (109、107社會行政)🌟🌟🌟
(一)家庭類型
1.一般家庭:
係指支持與照顧成員功能健全的家庭
2.脆弱家庭:
係指家庭因貧窮、犯罪、失業、物質濫用、未成年親職、有嚴重身心障礙兒童需照顧、家庭照顧功能不足等易受傷害的風險或多重問題,造成物質、生理、心理、環境的脆弱性,而需多重支持與服務介入的家庭
3.危機家庭:
係指發生家庭暴力、性侵害、兒少/老人/身障等保護問題的家庭。
(二)三級預防模式
1.初級預防
目的乃是在於預防兒少受傷害事件的發生,從家庭、學校與社區切入,一方面針對社區裡隱含風險危機的家庭,像是單親、酗酒、藥物濫用、精神疾病、經濟弱勢、受刑人等,以提供個案工作、團體工作或社區工作的處遇協助,另一方面則於學校教育中加入自我保護、兩性平等、親職教育課程以及和社區結合的兒少保護宣導方案,藉此讓兒少的保護概念植根於家庭、社區人士,從而預防兒少受傷害事件的發生
2.次級預防
透過社區資源相關網絡篩選出高風險家庭,即早介入提供支持性與補充性服務,提升家庭功能,避免不當教養或家庭功能薄弱造成兒童虐待的發生。
3.三級預防
其目的在於立即終止孩子受虐待或疏忽照顧的受暴狀況,藉此提供受虐兒少之緊急隔離庇護與身心復健治療,從而預防現在的受虐兒少成為了未來的施虐者,藉此終止暴力循環的不斷複製
家庭類型與預防模式關聯性—針對脆弱家庭提供服務
兒虐案件常常合併兒少高風險、家庭暴力、自殺、精神照護等多重議題,凸顯「需及早辨識脆弱或危機家庭」及「多重問題家庭的整合服務待強化」的必要性,因此,介入焦點應從個人到家庭,並連結社區資源支持家庭,透過普設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為家庭築起安全防護網,由其扮演服務提供者、中介者、資訊提供者、倡導者、增能者(充權者)及系統連結者,進而促進整個社區成為支持家庭的推手。
(一)待解決議題
1.社會救助措施流於資格審查與補助發放,欠缺對貧窮家庭的積極 協助
2.新興脫離貧窮措施尚待發展,現行支持貧窮家庭的服務體系仍需 強化
3.急難救助未建立多重問題家庭的社工專業評估及個案服務機制, 欠缺積極性與系統性機 制
社會安全網的建構-布建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整合社會救助與福利服務
1.普設社會福利服務中心
- 強化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供脆弱家庭服務量能
3.精進社區脆弱家庭預警機制
4.積極發展脫離貧窮措施
(1)從扶貧到脫貧自立
(2)盤點並增加佈建實物給付據點
(3)推動急難救助紓困專案
5.建立因地制宜的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整合服務模式
招募人力
克服方式(107社會行政)
1.充實地方政府社工人力配置及進用計畫整合策略
2.規劃人力聘用與專業訓練
(1)培訓與督導制度
a.建立分領域分級社工專業訓練制度
b.精進社工督導制度
c.發展線上繼續教育課程
d.建置社會工作知識分享平台
e.研修 108 年度社會福利績效考核指標
-
多元文化社會工作
多元文化能力(109社會行政)
多元文化社會工作建立在多元文化的觀點之下,在服務態度層面應對不同文化的差異保持正向開放的態度,努力追求公平正義的實現;在服務知識層面應先對自己的族群文化進行瞭解,再對其它的文化脈絡進行理解,內化自己對於文化差異的掌握,隨時保持文化敏感度;而在服務技巧層面,應對於不同文化脈絡下的服務處遇保持彈性,亦須增進人際關係溝通與協調的技巧,增加跨文化間的互動與理解。
以原住民或新住民為例(109社會行政)
1.方案規劃
釐清當地新住民間互動的情形、當地社區居民對於新住民的觀感與印象、當地社區居民與新住民互動關係與情況,盤點出社區居民看待新住民之眼光和態度。
2.方案執行
(1)透過每個月定期的聚會與討論,和新住民共同認識所生活的社區,並回顧從過去到現在於社區內生活之經驗,以及對社區的觀感,和社區居民對新住民互動之情形,過程中,亦透過不同課程與方案的提供,培力社區內的新住民,在培力與討論趨於較成熟之階段,開始著手與社區內新住民規劃於社區內辦理多元文化宣導活動─母國的結婚禮俗分享,並進行分工,聚集點內的新住民期盼透過此議題的分享,讓社區民眾可以了解新住民的文化,並認識跨國婚姻中與台灣婚姻相同之處,突破過去對於婚姻買賣的想像和流言
(2)由聚集點內之新住民依照個人意願以及擅長事項,開始分工,並選定鄰近社區作為活動辦理的場域,而聚集點中,與鄰近社區的發展協會理事長較為熟稔之新住民,主動協助本次活動接洽,協助社工人員與理事長聯繫和討論活動辦理等,善於烹飪之新住民則負責本次活動異國美食的烹煮,而有意願上台分享之新住民,則積極和其他新住民討論欲分享的主題,且蒐集相關媒材、資料,做為分享簡報的素材。
3.方案評估
可使用 Chen & Choi(2011)所提出的 CMSS(Computermediated social support)量表,進行以新住民社區工作方法進入社區後之後測,評估新住民感知來自社區的支持是否在服務的提供後三年是否有所改變
契約
社會福利契約的限制(109社會行政)
(一)減少政府成本
社會福利契約委託可能降低服務成本,但不肖之委託機構可能巧立名目爭取經費,故成本不見得會真正降低。
(二)提供彈性與創新服務
民間機構自主性萎縮,受到政府契約規範的站,包括:組織控制、服務案主的類型、倡導角色萎縮,無法提供彈性與創新服務
(三)創造服務市場競爭
由於社會福利不可能是完全競爭市場,而且社會福利的消費者經常是弱勢者,其市場資訊不足,自由選擇能力薄弱。因此,欲透過競爭來達到效率化的可能性有限。
減少契約失靈問題 (109社會行政)
1.社會市場調查:確實掌握供需之一手資訊,作為服務規劃反政策設計的依據,以正確回應需求。
2.服務委外的指標─適合委外辦理的公共服務具有以下特質:
(1)服務本質須具體,可列出服務細目者
(2)監督成本低,可落實監督者
(3)服務成果可以具體測量。
(4)短期內可以觀察到服務成果。
(5)社會市場可以提供該項服務,且有足夠的供應者。
3.委外服務的成本考量:成本規劃應包含全部委外的整體成本:
(1)標準成本為活動方案資產門與經常門成本。
(2)隱含成本:乃委外所生監督、交易、行政及檯面下交易的政治成本,應列入資本門中計算。
(3)合理利潤:委託營利市場須計算合理利潤
4.委託對象的考量
(1)基於社會市場的特殊性,對服務良好受託單位,可採「長期委託」
(2)服務具有標準化,且有法令可加以規制,可採「營利市場委託」
(3) 若服務性質具強制性,且使用者具脆弱特質,應「委託非營利組織」
(4)公部門在一定規則下與潛在受託者共同競爭之「公私競爭」方式,以提高效率,降低成本。
5.委託程度之考量
(1)完全由同一單位執行之「單一委外」,可減低監督成本
(2)「多元委外」在同一區域內由多個潛在委託者競爭,可得到最佳價值的效果
(3)「部分委外」乃公部門負責執行部分服務,可以從中評估執行成本,以及服務關鍵問題之評析
6.服務內容的考量
(1)個案委託
(2)方案委託,兩者近似服務購買契約,以個案或方案委外
(3)機構委外:以小型且非直接服務之方案,或公共設施、房舍之委外,不論採取任何委託方式,公共服務委外辦理必須鼓勵潛在受託者參與競標,才能獲致最佳價值的服務效能
長照
身心障礙者長照模式+身心障礙障礙者權利公約 (109社會行政)
(一)非正式支持模式
非正式支持模式裡,照顧是由家庭或朋友所提供,很少有專業的責信,且個人是依賴慈善的動力及家庭照顧者的義務感。其特性為家庭取向、沒有醫師的處置計畫、沒有護理督導、家庭∕朋友提供照顧、沒有正式訓練、沒有付費、責信度低、依賴角色、沒有政府給付
(二)醫療模式
照顧是由一位居家衛生機構護理所督導的助手提供,且往往是整個醫師所授權之整體照護的一環。其特性為提供者取向、醫師的處置計畫、護理督導、助手提供照護、提供者訓練 的助手、支付給提供者、提供者的責信、病患角色、健康照護給付。
(三)獨立生活模式
偏重於個人協助的模式,障礙者在可能的範圍內召募、雇用、管理,甚至於必要時解雇其 自己的員工。其特性為費者取向、沒有醫師的處置計畫、沒有護理督導、消費者招募的助手、消費者訓練的助手、消費者責信、消費者角色、社會服務給付。
(四)主流價值:獨立生活模式。
(五)代表障礙典範「自立生活」及「社區融入」
係指身心障礙者享有於社區中生活之平等權利以及與其他人同等之選擇,並應採取有效及 適當之措施,以促進身心障礙者充分享有該等權利以及充分融合及參與社區,包括確保:
1.身心障礙者有機會在與其他人平等基礎上選擇居所,選擇於何處、與何人一起生活,不被強迫於特定之居住安排中生活
2.身心障礙者享有近用各種居家、住所及其他社區支持服務,包括必要之個人協助,以支持於社區生活及融合社區,避免孤立或隔離於社區之外
3.為大眾提供之社區服務及設施,亦可由身心障礙者平等使用,並回應其需求。
(一)照顧服務員資格 (108社會行政)
1.領有照顧服務員訓練結業証明書
2.領有照顧服務員職類技術士證
3.高中(職)以上學校護理、照顧相關科、系、組、所、學位學程畢業
(二)流動率高的原因
1.家人不支持--社會評價不高
照顧服務員職業形象不高職,即使社會風氣越來越開明了,但許多父母一方面是心疼小 孩,一方面是對職業依舊有貴賤之分,勸阻孩子不要從事照服員工作。
2.案家不尊重
大部分的案家非常尊重照服員,但也有某些案家,使用命令、輕視等語氣命令照服員,或是要照服員去做工作內容外的事情;在能力可及的範圍,照服員可以自主決定要不要 幫忙,但做過了頭,長期下來,變成照服員心理上的負擔。
3.奔波太辛勞
照顧服務員的工作性質機動性高,一天當中可能會到不同的案家做服務,所以花費不少時間在交通上的往返,遇到天氣惡劣時,照服員還是必須匆匆趕往下一個地點,接著, 再轉往另一個案家服務
4.督導未能扮演好角色
督導就是案家與照服員的溝通橋樑,身為『靈魂人物』的督導,必須要有良好的溝通能 力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因為一旦有突發的狀況發生,督導必須親上火線,箇中協調。因為督導的素質參差不齊,有些督導『一督就倒』,導致案家沒有辦法取得好的服務,也 留不住優秀的照服員。
兒童及青少年
未婚懷孕(108社會行政)
未婚懷孕之青少年,可視為脆弱家庭,應可透過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提供脆弱家庭服務量能, 透過社福中心布點與社工人力到位,由社會工作人員進行家庭功能與需求評估,同時提供現 金(實物)給付與福利服務,並依需要結合衛政、教育、勞政、民政與社政等相關機關或在地 民間資源,針對未婚懷孕之青少年進行輔導、資源轉介等預防措施,讓家庭服務趨向完整, 達到充權家庭功能的目標。
(一)支持性服務
1.提供電話、面談、醫療、法律等諮詢服務。
2.心理諮商、家庭諮商、團公體輔導等諮商輔導服務
3.陪同就醫、產間教育等醫療服務。
4.個案返校輔導、學籍取得等就學需求服務。
5.特殊個案就業轉介服務。
(二)補充性服務
1.低收入扶助
2.婦女緊急生活補助
3.中低收入育兒補助
4.危機家庭托育補助
5.危機家庭少年生活補助
兒童及少年福利機構專業人員資格及訓練辦法 108社會行政
1.托育人員:指於托嬰中心、安置及教養機構提供教育及保育之人員。
2.早期療育教保人員、早期療育助理教保人員:指於早期療育機構提供發展遲緩兒童教育及保育人員
3.保育之人員。 職 保育人員、助理保育人員:指於安置及教養機構提供兒童生活照顧及輔導之人員。
4.生活輔導人員、助理生活輔導人員:指於安置及教養機構提供少年生活輔導之人員
5.心理輔導人員:指於安置及教養機構、心理輔導或家庭諮詢機構及其他兒童及少年福利機 構,提供兒童、少年及其家庭諮詢輔導之人員
6.社會工作人員:指於早期療育機構、安置及教養機構、心理輔導或家庭諮詢機構及其他兒 童及少年福利機構,提供兒童及少年入出院、訪視調查、資源整合等社會工作之人員。
7.主管人員:指於機構綜理業務之人員。
社會
失業 (108社會行政)
(一)失業類型
(1)循環性失業
稱為景氣性失業,通常導因於一國經濟循環中所造成即發生於多數 企業營業額、國民所得下降及勞動總需求減少時期。可透過適當的財金政策,特別是減 稅方式,有效地予以克服,即利用財金手段激勵總需要以產生額外的職位供給,又稱為總需要不足的失業
(2)結構性失業
主要起因在於經濟結構產生變化,使得原本有工作的人無法適應新的工作環境,轉業發 生困難,而導致失業。缺少轉業的「流動能力」是結構性失業的最大特徵,而影響「流 動能力」的經濟結構因素則包括產業轉變速度,以及區域間發展的不平衡程度
(3)摩擦性失業
所謂「摩擦性失業」是指在目前的市場條件下,可以找到工作但尚未找到工作的失業型 態,係一種過渡性的短期失業現象,包括放棄現有工作,另外尋找新工作期間的失業, 以及工作性質具有季節性以致短暫性失去工作的失業。所謂「摩擦」是指在找尋新工作 的過程中,因為資訊不通暢,使求職者與勞動需求市場間發生「短暫性」的資訊斷層, 而必須耗掉一定時間來搜尋調整的情形
(二)政府推動就業輔導做法
1.92 年起由行政院勞工委員會職業訓練局規劃「公立就業服務機構辦理三合一就業服務標
準化流程」,推動就業服務、職業訓練與失業給付之三合一就業服務,將就業服務定位 為積極性就業促進措施,並將就業服務標準化、專業化、資訊化及就業促進效率化
2.流程規劃為 5 大服務區域,包括接待區、就業資訊區、綜合服務區、雇主服務區及諮詢服務區,提供求才、尋職、在職及失業勞工職業選擇、工作適應及轉業問題之專業化就 業服務
3.民眾至各公立就業服務站可利用「就業資訊區」自助尋職,亦可抽取號碼牌依序至「綜 合服務區」(求職)或「雇主服務區」(求才)臨櫃服務,經綜合服務區評估需提供更深化之 個案管理服務,再後送「就業諮詢區」由個案管理員繼續提供服務,並依據個案需求推 介就業、運用就業促進工具、安排職業訓練,或協助申請失業給付,以隨到隨辦模式, 提供民眾便利的就業服務;同時,大幅提升就業服務專業化及資訊化之功能。
政府
社會福利二司一署
社會救助及社工司:生活扶助 科、急難救助科、社區發展科、社會工作 科
保護服務司:性 騷擾防治科、家庭暴力防治科、性侵害防 治科、兒童 及少年保護科、兒童及少年性 交易防制科。
社會及家庭署:婦女福利及 企劃組、兒少福利組、身心障礙福利組、 老人福利 組、家庭支持組
社會安全網
檢討
一、社會福利服務中心體系
(一)社區福利服務資源分佈不均,家庭為中心觀點未落實 (以家庭為中心、社區為基礎)
(二)社會福利服務中心未普及設置,服務近便性不足
(三)社會福利服務中心定位狹隘,專業定位受挑戰:缺乏「以介入為基礎的團隊評估」(Intervention-based Team Awwessment, IBTA)為提供服務的根據
二、社會救助體系
起源
隨機殺人
兒童虐待
親子自殺案件
貧窮
社會排除
脆弱兒童與家庭(vulnerable children and family)
多重脆弱性(multiple vulnerabilities)
跨代創傷(transgenerational trauma)
高風險青少年(higl risk youth,HRY)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