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繪本融合習式方法: 香港幼兒戲劇教育的實踐模式、狀況與挑戰(譚寶芝,2017) - Coggle Diagram
繪本融合習式方法:
香港幼兒戲劇教育的實踐模式、狀況與挑戰(譚寶芝,2017)
背景
戲劇教育每每只是幼師培訓課程中的一個學科,又或經一些校本教學或課程改善計畫作推廣
大多偏向實用技巧,而欠缺全面和深入的教學
本文目的:探討近年在香港幼兒教育日漸普及之DiE的發展情況
戲劇習式(戲劇策略):戲劇中時間、空間與人三者之間關係的架構可讓學生參與戲劇的想像、經歷和創作
教育戲劇、繪本融合習式方法與創意空隙
教育戲劇
DiE(過程戲劇)
人人專心致志地投入戲劇之中
教學核心:教師即席扮演故事人物來引導
文本(劇本、繪本、新聞、圖畫)作用
引起學習動機
提供戲劇發展
繪本角色只在鋪墊、激發,而非教學的主要教材
習式方法
讓參與者在角色的進出之中,身兼演出者和觀看者,在角色內外進行主題性的學習與社會性批評之探討
有助教師打破及重整故事的時空
有助於與戲劇和故事的幻想保持距離
通過主動和集體的回應來質問、深化和重寫文本
繪本融合
機遇和挑戰
很強的課程結構
偏重識字和學術知識
以繪本為教學藍本,在習式運用上有所依據,從而有助於脫離舊有一套以故事表演為主的戲劇教育模式
讀者回應與創意空隙
讀者回應理論
文學作品中存在著「空隙」,也即意義不確定、言外之音,或可作多種詮釋的地方
呼籲、導引、召喚、邀請讀者,賦予他參與作品意義構成的權利
創意空隙
有些是作品不必交代的地方,或刻意委婉曲折之處,好讓讀者參與創作
同一篇作品落在不同讀者手上,就會有不同的體會、詮釋和感受
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互動劇場以一個美感框架來運作
劇場工作者創造
觀眾投入戲劇而創作
為觀眾提供機會,找到自己的方法,去完成戲劇帶來的認知與想像之旅
DiE不一定使用文本,但在幼兒教育和語文教育中,繪本及其他各種文類則為普遍教材
研究情境及方法
數據蒐集及分析方法
幼師與戲劇導師共同設計的教案
根據創意空隙的概念,建立分析框架,集中分析計畫中的教案
分析框架
研究假設:創意控季的設計愈能脫離文本,幼兒參與創作的程度就愈大,也意味教學愈能掌握繪本融合習式方法,以及轉變既有的教學模式的機會
分析結果
各種創意空隙使用數目及比例
無論何種戲劇教育,教學往往是以暖身活動,如劇場遊戲之類作開始
準備幼兒在肢體、情緒等方面投入學習
訓練相關的戲劇能力
故事理解是想像和探索的起步
多以繪本故事為框架及觀點為本作探索,目的集中在投入、體驗和詮釋故事中人物、情節和困難等方面
對於離開故事,擺脫其觀點和架構,運用適當的習式協助幼兒重創故事的教學,則未見顯著
六種創意空隙舉隅
以講故事來令幼兒對故事有基本理解
把故事提及過的內容具體化,當中讓幼兒發揮創意,以個人想法和方式演繹出來
在故事框架中,加插繪本裡文字圖畫均沒有交代、但卻有可能發生而又富有張力情節,目的是令幼兒情感更投入,想像更複雜,並藉此激發解難能力
引進的新觀點、新角色等,有助幼兒能運用另一或多角度地理解故事
空隙都能突破故事既有的框架,加入在現實世界中幼兒熟悉的角色,好讓故事與師活經驗連繫,從而激發表達,想像和創作
按故事本身寓意(或讀者解讀),已習式批判反思和討論相關的社會和哲理問題,協助思考及表達個人見解和闡釋
討論
繪本知識、觀感和使用習慣
繪本認識未夠廣泛
太開放,令人感到無所適從
創意空隙的應用
教師按幼兒能力和需要,在不同教學階段,適當及有機地編排各種創意空隙,為幼兒的想像、參與和能力發展搭建鷹架
結論
提出讀者回應理論框架,嘗試提出一種角度來協助幼師和戲劇教育工作者「消化」DiE、過程戲劇,以及習式方法、繪本融合習式方法的複雜概念,以及釐清之間的差別與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