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VA, 使用血栓溶解劑、抗凝血或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的過程中,若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瘀血、血尿或血便等情形,可能是藥物副作用產生了出血現象,需立…
CVA
一般症狀
腦神經受損
失明
半盲
咀嚼吞嚥困難
瞳孔不等大
失語症(aphasia)
接受性
感覺型
魏尼凱氏區(Wernicke's area)受損
無法聽懂、答非所問
表達性
運動型
伯克氏區(Broca's area)受損
能了解意思、有口難言
球性
接受性+表達性
構音困難(dysarthria)
5、7、9、10對腦神經受損
左大腦v.s.右大腦
右
1.左側麻痺
2.忽略的現象
3.認知改變、無法辨識臉孔
4.左側視野缺失
左
1.右半身麻痺
2.接受性表達性失語症
3.球性失語症
4.抽象計算能力差
5.右側視野缺失
失去定向感
半身癱瘓、無力
頭痛、頸部僵硬
頸動脈區域
霍納氏症候群(Horner syndrome)
醫療處置
急性期
給予過度通氣
血栓型/栓塞型:平躺以增加腦部血流
出血型:抬高床頭30 度,頭擺在正中位置降低腦部血流和降低顱內壓升高
住院到病情穩定為止,尤其是前24~48 小時之間
可給輕微高張溶液
穿彈性襪以預防肺栓塞/周邊血栓
栓塞型中風病人使用血栓溶解劑時,注意有無出血傾向
護理
營養攝取不足
評估吞嚥反射、作嘔反射及咀嚼吞嚥等功能
用手撫摸下巴肌肉,以刺激病人張嘴,食物由健側入口,食物採半固體、固體、流體食物等順序漸進性改變
排便失禁
評估病人飲食量、內容、活動、排便失禁的型態及中風前的排便型態,以確認病人合宜的排便時間及飲食內容
身體活動功能障礙
肢體復健於病人住院即開始
梗塞型:3日後
出血型:7日後
蛛網膜下腔出血:1個月後
6個月內通常可有明顯進步,黃金時間3~6月
臥床姿勢宜呈自然功能性體位,患側下肢以托足板支撐,以防垂足
輪椅:放在健側
功能性尿失禁
排尿中樞位於
額葉與腦幹
部位,中風後前2週產生尿失禁者占60~80%
建議晚上7點以後盡量減少飲水
言辭溝通障礙
避免開放式問句或抽象字眼
站在個案聽力較佳側,面向燈光處及面對病人,建立眼神接觸(eye contact),讓個案能看清楚說話者的口形
降低噪音以避免分散注意力
單側身體忽略
左腦:優勢半球(dominant)受損
不會出現忽略現象,喪失或降低對疼痛、位置感的感覺、視野缺陷
給予較簡單的工作或按步驟給予指示
右腦:非優勢半球(nondominant)損傷
會有忽略患肢的現象,喪失或降低對疼痛、位置感的感覺、視野缺陷
初期應由健側接觸病人,鼓勵轉動頭部以擴大視野
藥物治療
抗凝血劑(anticoagulants):可預防TIA,不適於出血型中風
Warfarin
主在抑制凝血的
外
在路徑,開始使用時每天測凝血酶原時間(prothrombin time;
PT
),並與未服用Warfarin 時的PT 作比較,求其比值,需維持比值在1.3 ∼1.5 倍。是一種口服的維生素K 阻斷劑
使用Warfarin 之病人通常維持在INR 的2.0 ~3.5 倍,若有嚴重出血時應給予Vit. K1 或輸血控制。
:warning:
預計停止使用Heparin前五天給,以維持血中濃度
Heparin
主在抑制凝血的
內
在路徑,使用時每4 小時測部份活化凝血酶原時間(
APTT
),並維持在正常值的1.5 ∼2.0 倍,若有嚴重出血時,可用魚精蛋白(protamine)拮抗。
血栓溶解劑(thrombolytics)
rt-PA必須在中風發生的3 小時之內使用
抗血小板凝集劑
滲透性利尿劑
抗高血壓藥物
收縮壓在220mmHg 或舒張壓在120mmHg 以上才考慮給予降血壓治療
手術
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 endarterectomy)
去除頸動脈內的沉積物,適用於TIA或RIND的病人
顱動脈繞道成形術(cerebral artery bypass)
取顳上動脈接至中大腦動脈,取鎖骨下動脈接至外頸動脈,可增加側枝循環,適用於TIA 或RIND 的病人
內頸動脈支架放置術
是大腦最重要的血液供應來源,內頸動脈狹窄是缺血性腦中風之重要原因
開顱術(craniotomy)
復健期
復健期的中風病人應特別注意尿失禁的問題
預防並治療
肩-手症候群(因自主神經反射萎縮)
:
通常發生在中風後的第2∼4 個月,患肢手臂因疼痛而喪失關節活動
定義
又稱為中風(stroke)
原因:腦血管阻塞或破裂
1.血栓或栓子阻塞血管
2.血管壁破裂
3.血管壁疾病
4.血液的正常凝集過程有問題
檢查
電腦斷層攝影(CT)
可確認
1.梗塞2.出血部位3.腦組織有無移位
,出血性腦中風能立刻找出位置
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腦中風評估量表(NIHSS)
評分範圍從0~42 分,分數愈高代表神經缺損程度愈嚴重
頸動脈超音波
瞭解頸動脈阻塞的程度
分類
缺血型 ischemic strok
血栓型
發生在頸動脈,常見於內外頸分岔處(頸動脈竇)
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TIA
俗稱小中風
暫時性、可回復性的神經功能障礙
通常24小時之內恢復,不會留下後遺症
腦梗塞警訊
阻塞部位
頸動脈90%
大腦中動脈
上肢比下肢無力,半身癱瘓
大腦前動脈
下肢比上肢無力,半身癱瘓
內頸動脈症候群
同側偏盲(homonymous hemianopia)
大腦前動脈症候群 ACA
對側下肢足部癱瘓(垂足最常見)
尿失禁(通常持續數星期)
大腦中動脈症候群 MCA
最常見
對側半邊癱瘓,上肢比下肢無力
感覺喪失
霍納氏症候群(Horner syndrome)
因下視丘(背側)受損,同側支配瞳孔之交感受到干擾
病灶:延髓側面或腹側頸脊隨有受傷
症狀:瞳孔一側比另一側小,兩側都對光有反應,
瞳孔縮小側眼瞼下垂,眼瞼下垂側無出汗
椎動脈7%
可逆行缺血性神經機能障礙 RIND
24hr至3周才能痊癒
腔隙中風
發生在慢性高血壓p't
80% 的梗塞位於腦室周圍的白質及基底核處
栓塞型
腦栓塞
最常來自心臟的栓子
通常突然發生,好發30歲以上
最常堵在
左側大腦中動脈
出血型 hemorrhagestroke
顱內出血 ICH
又稱原發性高血壓腦內出血,是自發性出血,與高血壓有關
蛛網膜下腔出血 SAH
蛛網膜下腔的動脈瘤破裂或動脈畸形破裂所造成
常見動脈瘤為於
威廉氏環
後交通動脈
內頸動脈處
嚴重頭痛、頸部僵硬
主要危險因素
高齡、高血壓、心臟疾病、糖尿病、暫時性腦缺血發作
次要因素
高血脂、紅血球過多症、肥胖、口服避孕藥、抽菸、咖啡、喝酒
使用血栓溶解劑、抗凝血或抗血小板凝集藥物的過程中,若出現鼻出血、牙齦出血、皮膚瘀血、血尿或血便等情形,可能是藥物副作用產生了出血現象,需立即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