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警察勤務策略模式, 警察勤務規劃模式, 警察勤務理論 - Coggle Diagram
警察勤務策略模式
犯罪控制 VS 程序正義
犯罪控制
運用高密度巡邏與以偵查破案之模式,以便發現犯罪之事實
對報案快速反應,以提升破案率
程序正義
重視證據蒐集的合法
以
預防與機先
預警以及警民合作之模式處理治安問題
例如問題導向警政、社區警政及國土安全警政以及差別回應報案之篩選案件管理模式均屬之
報案反應 VS 機先預警
機先預警
重視
預先分析與計畫
,故警政重心為科學性(講求實證)以及計畫性(講求資料蒐集與系統分析)
事前
情報的廣泛蒐集與分析
,並事先部署適當之警力,並透過科學分析找出最佳的勤務策略
報案反應
強調對案件的立即快速反應
高密度巡邏
以提升趕赴現場之效率
專業化發展 VS 公私協力
專業化
以
法律
為執法依據,不做政治因素之考量
採
軍事化
組織架構
對警察服務要求,由警察局直接接受報案與集中管制
積極
運用新科技
與
發展新的執勤方法
警察
獨自負擔
治安維護責任
公私協力
目的
是為落實實踐
公民社會理念
何為公民社會
強調
公民參與
透過公平公開的參與管道,直接
貢獻自己的情感、意志與行動於公共事務中
,即為一種
由下而上的領導方式
特徵
公共事務分擔
公共利益優先
普遍關照
公民參與
公民資格確立
公私協力
強調建立起政府與各私立部門或民間力量之
整合與互動
互動機制
共同治理方面
風險社會與互動倫理方面
包括開放社會與風險分擔概念之建立以及公私部門互動倫理與誘因機制建立
攻勢勤務 VS 守勢勤務
攻勢勤務
主動選擇目標、執勤區域、對象,
比較有發現問題與治安警訊機會
結合治安熱點短暫守望,嚇阻犯罪效果佳
守勢勤務
民眾較易找尋、督導方便
集中制 VS 散在制
近年重視集中散在併用制
原採集中制之歐美國家,
推展出社區警政,警力部署作適當之地區責任制及散在式,例如門市服務站
原採散在制之亞洲國家,為提升
警察機動力及嚇阻犯罪之力道
,開始有集中警力之規劃,例如我國
裁撤派出所之議題
、
新加坡集合多個鄰里警崗成「鄰里警察中心」
警察勤務規劃模式
理性決策模式
社區警政
調適(政策
執行內部面
)
動員(政策
執行內外部面
)
諮詢(政策
規劃
與政策
形成
)
問題解決(政策
評估
)
資訊統計警政
問題導向
漸進決策模式
政策規劃客觀理性分析;亦應同時考量非理性之主觀因素。
警政決策中,若能
先蒐集與分析客觀因素
,後
再參酌主觀個人、團體或社區之好惡因素
,則警察決策之推展,就較不會有反彈或阻力,較易推動與達成
團體決策模式
人民對任何社會或國家之政策,亦可以團體決策之方式來形成政策。例如警察
制服的票選
利益團體向政府施壓所做成
菁英決策模式
例如
裁併派出所、推動社區警政之政策
博弈決策模式
警察勤務理論
以預防為主之勤務理論
理性選擇理論
日常活動理論
治安零容忍
情境犯罪預防
破窗理論
社區導向警政
以偵查為主之勤務理論
運用新科技
的勤務規範
為求更快速到達現場
例如無線電運用
案件篩選
之勤務管理規範
概念是因為並非所有案件都可以立即破案
警察可以根據過往警察紀錄與案件偵查之統計資料,來篩選案件處理之方式與勤務部署之規劃,如此就不會一視同仁的用同樣的勤務規劃標準處理不同性質之案件
亦可向民眾宣導此制度之運用
專業化
時期勤務理論
衍生出
迅速原理及顯見原理
問題導向
(陳明傳特有分法,因其著重在執法角色與問題解決,較不重視社會工作者之角色與預防功能)
將治安相關之問題作整體的分析
將類似之治安問題整體加以分析,提出
治本對策
,而不是單一事件的緊急個別處置
各階層員警廣泛蒐集問題之情報
對問題做
系統性研究分析
,對該類問題提出最妥適之處置方案
國土安全警政時期之勤務理論
資訊統計警政管理
情資導向警政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