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北角遊記第三組 - Coggle Diagram
北角遊記第三組
背景資料
北角曾有「小上海」之別名,盛載了戰時上海人逃難到港重建的上海式品味生活;戰後是香港發展的黃金期,電影工業及製造業發展蓬勃,我們可在北角找到著名影院及工廠,出版業亦曾以北角為基地。後來人口急劇膨脹,區內木屋區及小販檔攤林立,有福建移民在此落地生根,建設「小福建」,亦有不少公營房屋落成,庶民氣息甚濃。踏入廿一世紀以來,北角已成舊區,重建項目接踵而來,海旁亦開始有大型商場、商廈及酒店進駐
四字詞
感同身受、深受啓發、受益匪淺、身臨其境、醍醐灌頂、發人深省、耐人尋味、感慨萬千
北角碼頭
北角碼頭,全稱為北角渡輪碼頭(英語:North Point Ferry Pier),是位於香港北角海港道海旁的渡輪碼頭,分為東西兩翼。碼頭現時設有三條公共渡海航線,分別往返九龍的紅磡、九龍城及觀塘。
皇都戲院
皇都戲院(英語:State Theatre),全名皇都戲院大廈(State Theatre Building),位於香港島東區北角英皇道279-291號,所屬地段由三部分組成:皇都戲院、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皇都戲院的前身為「璇宮戲院」,於1952年落成,是一座單幢式戲院,而皇都戲院大廈及商場於1959年落成。
歷史
皇都戲院的前身為1952年12月建成的璇宮戲院(Empire Theatre),該建築物由建築師劉新科及1950年的香港測量師學會主席 George. W. Grey 設計。璇宮戲院於1957年底結業後與毗鄰的地段重新發展成住宅及商用建築物,而地下停車場則改建成三層商場。1959年2月8日,易了手的璇宮戲院重開,改名皇都戲院,到1997年2月28日結業,後於2000年改裝為桌球會,而該娛樂場所一直營業至今。[6][7][8][9]
早年的璇宮戲院佔地三萬平方尺,座位逾1300個,[10]而皇都戲院座位也逾千,並劃分為前座、中座、超等和特等。[11][12][13]璇宮戲院開幕時曾賣廣告有標語謂「地底車場」、「遠東僅有」、「藝術浮雕」、「高尚名貴」。[14]多年來國際級音樂會及海外歌舞團如日本松竹歌舞團、台灣藝霞歌舞團等亦在此處表演,當中包括鄧麗君。
春秧街
-
-
-
-
-
-
-
-
-
-
春秧街(英語:Chun Yeung Street)是香港北角的一條單向街道。東面起自糖水道,西端連接北角道。春秧街有「小福建」
、「小上海」之稱,街道滿布小販,兩旁樓宇地下則有專門售賣福建和上海等地道食物的店舖。春秧街一帶居民包括早期抵
港的移民外,亦有近三、四十年抵港的後期移民。雖然港島仍有不少舊式街市(如灣仔道),但春秧街的小販不少採取薄利多
銷的方式,相同貨品的價格比鄰近地區較低[2],加上有很多地道食物店舖,不少灣仔區以及東區的居民及其外籍傭工亦跨區
到春秧街一帶購買食材,當中以福建籍的最多,亦有在附近居住的名人[3]、日本人和韓國人,因為為數不少的上海人聚居春秧
街一帶,亦有為數不少的上海人在春秧街一帶營商和購物。
春秧街有近百年的歷史,亦是北角建區以來最繁華的街道,
但近數十年社會轉型,大量連鎖商場以及超級市場陸續興建,北角區內有多個較大型購物中心,鄰近春秧街便有和富中心,所以春秧街的顧客以中年以上較多。因為春秧街為香港其中一個特色街市,近年被旅發局推介成香港旅遊景點之一[4],春秧街亦有不少內地以及世界各地遊客觀光
-
特色
電車是在1953年才開始出現「電車走在市集裡」的奇景,當時電車公司將東行線的終點站由銅鑼灣延伸到北角,但是英皇道的寬度又不足以建立讓電車掉頭的迴圈。因此,電車公司重新鋪設一段路軌,成為春秧街支線,讓東行車左轉進入北角道,右轉進入春秧街,再右轉到糖水道 的總站上下乘客。離開總站時,則從糖水道右轉回到英皇道向西行。
春秧街的社群是它的另外一個特色。早在1921年,南洋福建巨富郭春秧等資本家帶了大量資本開發北角,在北角競投到北角新填海的一幅地,原本打算興建糖廠,後因糖價大跌等因素,把該片土地改為興建住宅,作為收租之用。最先出現的是一排40間的相連樓房,故此老一輩亦稱春秧街為「四十間」。
春秧街的一個特色是電車從中穿過,因為路上滿布行人和攤販,每當電車從北角道右轉駛入狹窄的春秧街時,電車司機必須不斷響著「叮叮」提醒行人閃避,在人潮中緩緩前進,駛到市集的東面盡頭再右轉入糖水道,到達北角電車總站。
地理位置
-
北角位處香港島,北臨維多利亞港,西起北角道、東至英皇道及民新街交界。區內有港鐵站北角站、部份炮台山站及鰂魚涌站。炮台山則是北角南部一小山丘,該處一帶自古亦隸屬北角區內。電照街以東的北角東部,即七姊妹及鰂魚涌西北部,早年曾被稱為麗池[12],但現時只有老一輩居民才會使用此稱呼。北角西邊盡頭為北角道,英皇道油街交界以東屬北角,包括天后廟道一部份地方,而天后廟道近銅鑼灣天后廟一帶則屬銅鑼灣和炮台山,而海裕街、渣華道及英皇道交界以東為鰂魚涌區。北角東面盡頭為香港殯儀館,而鰂魚涌的西面盡頭為鰂魚涌公園,東港中心和民新街。
不過港鐵將鰂魚涌站設於鰂魚涌西部,同時亦在七姊妹設有出口
,部份香港人誤把七姊妹當成鰂魚涌的一部份,但鰂魚涌在歷代
分區(包括日本人的分區)亦是北角的一部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