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神經系統, 第9、10、11、12對腦神經 - Coggle Diagram
神經系統
[診斷檢查]
腦血管攝影
Angiography
經由頸總動脈、股動脈、肱動脈插入的導管,注入顯影劑
診斷動脈瘤、動靜脈畸形
檢查前:
1.禁食4~6小時,包括開水與藥物
2.需抽血檢查凝血功能
檢查時: 依醫囑給予鎮靜劑或麻醉劑
檢查後: 1.臥床休息,以2公斤的砂袋加壓4小時,保持穿刺部位固定不動至少6~8小時
2.由股動脈穿刺,穿刺側下肢不可彎曲或抬高
3.測兩側遠端肢體的C、T、M、S、P
正子射出斷層攝影術 PET
提供個體體內生理、生化、代謝活動資訊 (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診斷巴金森氏症、阿茲海默症、漢汀頓氏病
單光子射出斷層攝影術 SPECT
偵測腦血流灌流情況 ex:腦部梗塞或挫傷
腰椎穿刺 LP
L3~L5
測量腦脊髓液壓力、亦可減壓
採腦脊髓液作生化檢查、細胞學檢查與培養
檢查前: 依醫囑於穿刺前半小時抽血測血糖值,與脊髓液中的血糖做比較
檢查時: 側臥呈蝦米狀(C狀)
檢查後: 穿刺後24小時沒出血即可取下砂布及布膠
頭痛為常見現象,平躺6~8小時,多喝開
水,依醫囑給予Act
脊髓攝影 Myelography
由脊髓的蛛網膜下腔注入顯影劑,在x光下顯示脊髓與椎管的情形
檢查前:禁食4小時(包括藥物與開水)
檢查時:靠近床緣側躺,呈蝦米狀
檢查後:顯影劑處理
油性:將顯影劑抽出,平躺6~8小時
水性:不須抽出顯影劑,是由蛛網膜下腔緩慢吸收,抬高床頭15~30度至少8~16小時
多喝水、監測下肢活動
腦波 EEG
用來協助診斷引發癲癇發作的部位
檢查前: 1.前24~48小時應停用鎮靜劑、抗痙攣劑、 抑制劑 2.洗淨頭髮,勿用髮油髮膠,以免影響判讀
肌電圖 EMG
為測量骨骼肌收縮時的電位變化 ,用來診斷下運動神經元的病變
神經傳導速率 NCV
協助診斷周邊神經之疾病
中樞神經
大腦
額葉
運動中樞—broca’s area
頂葉
感覺中樞
顳葉
聽覺中樞—wernicke’s area
枕葉
視覺中樞
腦部血液供應
內頸動脈系統ICA(前循環)
大腦中動脈MCA
頂葉、顳葉的血液(不包括下肢與會陰的運動與感覺
大腦前動脈ACA
前交通動脈A-com
額葉、頂葉中間部份及胼胝體血液(包括下肢與會陰的運動與感覺)
椎動脈系統(後循環)
椎動脈
基底動脈
枕葉和顳葉內側和下方的血液
後交通動脈P-com
連結前循環(內頸動脈分支)和後循環(基底動脈分支)
威力氏環
前後交通動脈和大腦前、中、後動脈始端組成
易發生動脈瘤
腦部靜脈系統
大腦外靜脈
大腦內靜脈
腦幹
中腦
第3、4對腦神經
運動性衝動、感覺衝動
橋腦
第5、6、7、8對腦神經
呼吸調節區
延腦
呼吸、心跳、血管舒縮、嘔吐、打嗝
間腦
視丘
溫度、痛、觸覺
下視丘
調控自主神經系統、體溫、進食、體液調節中樞
腦脊髓液及大腦腦室
腦室
左右側腦室
第三腦室
第四腦室
腦脊髓液
含蛋白質、葡萄糖、尿素、鹽類
脈絡叢分泌製造
每日400~840ml
小腦
維持肌肉張力、身體平衡及姿勢、控制與協調運動動作
顱內壓ICP
由腦脊髓液、顱內血容積及腦組織所組成
正常的成人平躺的姿勢以室間孔為測量的基本零點體外零點為眼尾與耳朵上緣的水平線
ICP 正常範圍是10~15 mmHg
種類
蛛網膜下腔螺旋顱內壓監測
硬膜上顱內壓監測
沒有穿入腦組織
腦室內顱內壓監測
較不易阻塞
比其他方法準確–
可引流CSF 以降低ICP–
必要時可允許注入藥物
合併症
CSF 過度引流
不可任意調高病人床頭或抬高床頭,以免造成體外零點(基準點)的改變
感染
最常見
護理注意事項
維持插管處乾燥無菌,觀察有無發炎、滲液或CSF滲漏情形
壓力轉換器(transducer)應對準患者的體外零點,正確位置是外耳洞(相當於腦室內室間孔)
[身體評估]
大腦功能
簡易智能量表 MMSE,滿分30
注意力
記憶
定向感
語言
口語理解及行為能力
建構力
JOMAC
Orientation定向感
Memory記憶力
Judgement判斷力
Attention注意力
Calculation計算能力
葛氏昏迷量表GCS,滿分15分最低3分
最佳語言反應 V
答非所問 3
喃喃且無法理解的聲音 2
混亂 4
對任何刺激均無法引起反應 1
清醒 5
E:endotracheal
T:tracheostomy
A:aphasia
最佳運動反應 M
退縮 4
異常屈曲(去皮質姿勢) 3
辨識痛點 5
異常伸張(去大腦姿勢) 2
遵照指示去作 6
疼痛刺激沒有反應 1
張眼反應 E
聲音刺激張開眼睛 3
疼痛刺激張開眼睛 2
自動睜眼 4
對任何刺激均無反應 1
C:Close
運動功能
肌肉功能,依拉維特量表分六級
尚可(F) 3
不佳(P) 2
佳(G) 4
微弱(T) 1
正常 (N) 5
無反應(Z) 0
其他特殊神經科檢查
頭眼反射 Doll's eye
功能異常(-)
病態姿勢
去皮質姿勢
去大腦姿勢
腦膜受刺激反應
布魯辛斯基氏徵象
克尼格氏徵象
周邊神經
腦神經,12對
1.嗅神經
2.視神經
3.動眼神經
4.滑車神經
5.三叉神經
6.外璇神經
7.顏面神經
8.聽神經
9.舌咽神經
10.迷走神經
11.副神經
12.舌下神經
脊神經,31對
臂神經叢C5-T1
腰神經叢L1-T4
薦神經叢L4-S4
頸神經叢C1-C4
自主神經系統
交感神經
過程消耗能量
副交感神經
過程恢復保存能量
顱內壓升高IICP
高於15 mmHg
臨床表徵
意識程度改變:頭痛、嗜睡、意識程度下降
嘔吐:噴射性嘔吐,與進食無關
生命徵象改變: 庫欣氏三病徵(Cushing’s triad):高血壓、脈搏壓變寬、心跳下降
呼吸改變:呼吸型態的改變,如:陳施氏呼吸、潮氏呼吸
體溫改變:大多數的病人多半發高燒,又稱中心性發燒
腦幹反射消失:
洋娃娃眼(doll’s eye sign)陰性反應,表示中腦受傷
角膜反射(第五對腦神經控制)消失表示橋腦有問題
吞嚥、作嘔反射消失表示延髓有問題
視乳突水腫:因為顱內壓升高壓迫造成視神經盤腫脹而出現視乳突水腫
內科治療
類固醇
Decadron(Dexamethasone)是最常使用
會使血糖增高,糖尿病病人應監測血糖值
使病人感染的機率增高
易造成腸道出血
滲透性利尿劑
Mannitol:
僅能靜脈注射(IV fusion)
腎臟疾病患者禁用
不可與其他大量點滴或其他藥物共用輸注管路
停藥時應緩慢,不可立刻停藥
Glycerol:
250cc於4-6小時滴注完畢
高血糖(糖尿病避免使用)
BP不穩
過度換氣療法
利用呼吸器讓病人產生過度換氣(hyperventilation),使PaCO2下降至25 ∼30mmHg(正常35 ~45mmHg)
治療性昏迷
Barbiturate 製劑:phentobarbital、thiopental
使腦部代謝速率降低,進而降低顱內壓
限水
通常水份常限制在一天約1500 ~2000mL
腦部受損致IICP的病人常用輕微高張溶液
護理
採圓滾木翻身,改變體位時動作應輕緩
會導致顱內壓升高的護理活動,勿集中執行,通常間隔15 鐘
抬高床頭30 度,維持頭頸部自然平直
限制液體的攝取量在1500~2000 mL 左右
高於20mmHg 稱為惡性顱內壓升高
腦組織灌流壓CPP
正常人必須維持在70 ~100 mmHg 以上,腦部才能得到足夠的血液供應及養份
有病變或受傷的個案,則必須維持在50~60mmHg
第9、10、11、12對腦神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