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犯繪 - Coggle Diagram
犯繪
原理與應用(重要)
基本原理
刑案現場反映犯罪者人格(人格透過行為遺留在現場)
作案手法都很類似(物證及非物理證據,即行為跡證是犯罪剖繪過程的關鍵)
犯罪核心人格不會改變
簽名特徵將會維持不變
犯罪模式、犯罪手法、簽名特徵3者比較p57
犯罪模式
不特定相關一群人間的作案手法,有類似途徑、手段、方,可彙整出一套概括模式
簽名特徵
犯罪過程中不必要的不尋常行為,額外花時間做具有儀式化動作,是一種簡單且重複性的人格特質
簽名層面為代表心理狀態,簽名行為則是不需要的行為
儀式核心雖然不會改變,但未必每次都會出現在現場(ex發生突發事件而中斷)
有時需要特別花時間去了解其中含意
有時候會同時出現mo與sn,必須放在整體脈絡下去分析
犯罪手法
多種途徑可以達到犯罪目的
犯罪者依自身學識、經驗等,選擇特定方法,稱為作案手法
趨向降低風險、提高效益、增進滿足感等方面演變
適用範圍
犯罪現場會反映犯罪者的病態人格,故適用前提為具有病態人格出現現場
適用分析『再現率』高案件,單一偶發分析,對犯罪偵查效用不大
適合案件:連續性謀殺、兒童性虐待、儀式及秘密宗教犯罪、無合理動機縱火等
偵審階段
偵查階段:縮小犯嫌範圍、提供線索、確保偵查方向正確
審判階段:評估物證價值、發展偵訊測血、洞察犯嫌心理狀態,但行為跡證本身並非鑑識工具,不具有個化效果,不必然會為法院接受,較適用於偵查階段
剖繪程序
分析研判(資料整理、組織)
犯罪評估(細節分析)
資料輸入(刑案相關資料,越多結果越正確)
罪犯剖繪(研判犯嫌背景資料)
調查(交由要求提供協助偵查單位繼續作後續調查,如有發現新事實,回饋2,再次重新分析研判)
逮補(不只是認罪,一一比對案發真實事實,與剖繪結果是否一致)
更詳細流程65
剖會經常出現陷阱
偏見:參雜個人惡好,導致影響結論
移情
投射:將自己潛意識看法投射到評估中
運用限制:須經實證檢驗、文化差異、犯錯可能性、藝術層面、傳統偵查技術、後續研究
地緣剖繪
理論基礎
環境犯罪學(犯罪發生必須犯罪者與被害人有時空交錯)、主要探討犯罪者空間型態
日常活動理論crime=(offender+taget-guardian)*(time+place)
理性選擇理論:選擇CP值較高、成本小
犯罪型態理論:犯罪發生在『認知空間』和合適標的物交錯之處,此理論可以解釋犯罪分佈,犯罪者多不會隨機選擇犯罪地點
綜上,犯罪需要有動機犯罪者,和可能目標接觸,而犯罪者搜尋目標會偏向他熟悉地方,因此他在此處感覺較安全、風險較低
空間要素
認知空間
犯罪旅程
通勤型與劫掠型
例外情形
基本概念
犯罪決意過程(p.124圖)
重要名詞
舒適區:在自己熟悉空間、環境犯案,較有安全感
最省力原則:花費最少力氣,選擇最近地點,感情型犯罪,例如強姦
犯罪熱點
緩衝區:避免於住處附近犯案,避免遭熟識人認出vs最省力原則,兩者互相矛盾。通常事先深思熟慮者會在緩衝區犯案。
以犯罪者居住形態區分:穩定型、遷徙型
穩定型:住在某處一段時間,會在附近殺害被害人,並在同地或附近棄屍(通常是有組織、計畫犯罪)
遷徙型:經常旅行找尋被害人,到場移動以混肴警方,屍體棄置在遠處(通常無組織)
地緣關係
犯罪地點
地點種類
不同地點選擇
犯罪地點變化
犯罪地點與住處關係
地理資訊應用
剖繪程序(注意身論可能會出!)
偵查上運用
定義及目標(重要)
亦有稱為心理剖繪、行為剖繪、FBI改名為『犯罪偵查分析』
定義
從刑案現場、犯罪型態、被害者特性等方面,
蒐集、歸納、犯罪者特徵或人格特質
目標(4)
提供犯罪者心理評估,縮小偵查範圍
預測未來可能攻擊目標、地點、時間,作為勤務部署依據(比較地剖,預測住居地、工作地-日常生活、圈圓假設)
評估嫌犯可能擁有物品(炫耀、公開傾向),例如犯罪者持有『紀念品、戰利品』,作為犯罪情節回憶
提供偵訊建議及策略
用途:p9
分類(2)
(量)歸納法
用過去案件研究推論,同類案件未知犯嫌特徵
僅依據偵查經驗推斷,沒有物證作為支持,存有猜測成份,可能會出錯
缺點:剖繪品質不佳、範圍過大
前提正確,結果不一定正確
結:不同人所犯之罪有其相似之處,這些犯罪者必定有某些相同個人特質
(質)演繹法
又稱行為跡證分析,依據現場物證、行為跡證、被害調查、導出犯罪剖繪
由於行為跡證變異性高,須依靠科學方法,不能僅依賴直覺或經驗
前提正確,結果一定正確
結:從現場遺留物證徹底分析,建構犯罪者心理圖像
理論基礎
精神醫學
創傷後壓力疾患
強迫性疾患
自戀性人格疾患
虐待
解離性人格疾患
邊緣性人格疾患
心理病態人格疾患
反社會性人格疾患
犯罪心理學
智能不足(智障犯罪容易被抓)
人格特性(男性較具破壞性)
思考方式
人格特性(家庭、環境因素)
精神分析(freud三我)、超我發展不足導致
提供剖繪功能:找出犯罪者特徵、提供偵訊策略、評估心理狀況
犯罪社會學
緊張理論
差別接觸理論
結構/功能論
可提供剖繪:暸解人格發展
結論:剖繪就是要結合以上三者加上現場物證
案件連結(少考)
連續案件指標
性侵(特殊口語、性倒錯)
縱火(遺尿、遺糞)
殺人(各種簽名特徵)如吃人肉、特殊擺置、收集紀念品等
透過作案手法、簽名特徵,來連結是同一個人所為,簽名特徵較可靠
連結案件常出現問題
預設立場
選擇性思考(只注意有利,忽略不利)
事後謬誤
連結分析(找出案件共通點)
步驟
整理資料
決定案件關係
選擇資料
適用冷案
刑案現場分析
有組織、無組織犯罪(p99比對)
混合型(有加無)
本來有計劃,但過程中出現意外
人格變化,本來是一個很謹慎的人,後來不想再小心翼翼,導致發瘋變成無組織犯罪者
犯罪者可能不只一個
有組織
無組織
結論:很少案件是單純有組織或無組織,學長提出兩者是為了溝通方便
變造現場
變造行為
1.犯嫌害怕自己被認出來
2.家屬維護死者尊嚴,原本被剝光衣服,將其把衣服穿上
最常出現變造現場
故意燒毀犯罪現場
謊報性侵害案件
令死者看起來像意外、自殺
將殺人變成住宅竊盜、性侵害
另一種形式p105誤導偵查方向
#復原:一種異常行為,常發生在與親密關係人身上,
因犯罪後受到良心譴責,欲藉由復原(清洗現場、再將屍體移到沙發),
假裝一切都沒有發生過
破綻(現場物證邏輯連接不起來),欲偽裝成竊盜失風殺人,卻拿走價值輕微財物
謊報(常發生於性侵害案件)p108
語言方面
物證方面
行為方面
過去經歷
逐層分析(p110)
用在訪談被害人與嫌犯技術,於偵訊中在不合理之處停頓下來,分析其可能原因,尤其對謊報案件特別有用
被害調查
被害處遇(注意被害者反應,避免二度傷害)
連帶被害(治療者受到被害者影響,產生一種替代創傷)
被害剖繪(透過訪談被害人獲得重要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