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兒童與少年犯罪預防 - Coggle Diagram
兒童與少年犯罪預防
少年及兒童犯罪事件的防制
前言
行政院「預防少年兒童犯罪方案」
避免犯罪(
特別預防
)
針對偏差行為輔導、防制及取締;以及特殊境遇之轉介、安置
不再犯罪(
再犯預防
)
觀護、矯治及更生
拒絕犯罪(
一般預防
)
教育、保護與輔導
少年法律應納入
教育改善主義
、
科學主義
、
個別化主義
及
刑罰謙抑主義
四大原則
少年及兒童犯罪事件的處理現況
:red_flag:修復式司法於少年及兒童犯罪事件的運用
兒少因
心智未成熟
,在犯錯後想要逃避乃潛意識行為,此時若僅以保護立場而不讓其面對被害者,不僅
被害者無法諒解
,
犯罪兒少亦無法理解被傷害者之感受
,如此一來,失衡的社會正義難以得到平復
透過
直接對話
,讓
加害者認知其犯行影響,對自身行為直接負責,並修復被害人之情感創傷及填補實際損害
少年及兒童犯罪現況與趨勢(影響兒少偏差行為因素)
社會控制理論
家庭
是影響兒少犯罪的主要因素,乃家庭為提供正當社會化和道德化的主要場所
就兒少而言,在人生發展階段中,個體危險因素主要發生於家庭,使得不良的家庭互動關係及管教技巧,將會增加兒少未來的行為問題風險
一般化犯罪理論
低自我控制是
生命早期缺陷社會化的結果
個體生命早期,對其自我控制形成具有決定性影響社會化機構就是家庭與學校
個體自我控制一旦被形成,則將在往後歲月中呈現穩定的狀態
低自我控制特徵
警察機關防制少年及兒童犯罪事件作為
少年警察隊的沿革
策進作為
應該要改善「以刑案偵破績效掛帥」之陋習
強化警察
組織編制及角色功能
應充實少年警察隊
人力編制
少年警察隊成員
年齡不宜過長
,同時應配置一定比率之
女警
應具備
輔導兒少專業知識
,且經常接受
專業訓練
、吸收專業新知
改善辦公環境
,營造溫馨氣氛,使辦公室成為家長、老師、社會人士與團體樂於接觸的專業諮詢機構
應加強推展各項
兒少輔導
與
犯罪預防
工作
績效考核與升遷依據
應強調輔導及犯罪預防工作重要性
建構以
社區化、學校化及預防化
為導向的犯罪預防工作
主動走入社區
,結合社區資源,輔導問題少年,並與其家長及老師保持聯繫
編排吸引青少年的活動
(如三對三鬥牛賽),傳達犯罪預防及自我保護相關訊息,並表現出警察可親近的形象,建立警民良好互動氣氛
主動與轄區學校協調聯繫
,除安排校內
一般犯罪預防活動
,並針對
偏差學生進行個案輔導
,兼顧一般犯罪預防及個別犯罪預防
社區化成功案例
:美國「青少年巡邏方案」雇用青少年協助執行巡邏、「青少年介入方案」要求非暴力犯罪初犯的青少年與警察共同巡邏
明恥整合理論的應用
(警察當召集人,採家庭團體會議方式,以問題為中心,避免烙印,同時會議也會尋求雙方同意之行動方案,促進三贏局面)
犯罪分析與
預警式策略
(針對青少年犯罪之熱點、型態分析)
犯罪事件發生需具有動機的犯罪者、合適的標的以及該標的處於缺乏監控狀態
參考「
芝加哥區域計畫
」
犯罪類型與犯罪者的犯罪手法
隨地區不同而有差異
民眾穩定性愈高(搬遷率低)、生活型態同質性高、以家庭為導向均有助於降低犯罪的發生
若某地區具有較多潛在犯罪者及被害者,譬如吸引青少年前往的場所,就經常發生暴力和財務性犯罪
警察必須針對轄區
社會
及
物理
特性研究,並參考相關犯罪紀錄,進行系統性分析,釐清導致犯罪動機之人、合適標的物、缺乏監控三者聚合原因,配合相關勤業務規劃,
編排與實施符合轄區特性的預警式警政
結語
如何
使社區環境有利於家庭及學校教育,讓家庭及學校能夠發揮應有功能
,是警察機關
控制兒少犯罪重點
警察機關應
強化組織編制並明確定位本身角色功能
,以
社區化、學校化及預防化
為工作方針,了解服務標的需求,
理性分析兒少犯罪型態,規劃符合轄區特性的警察勤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