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现象

光的色散

光的折射

光的反射

光的直线传播

物体的颜色

日食是月亮的影子,月食是地球的影子。

光沿直线传播的应用:激光准直、射击瞄准、4点双线定位。

小孔成像:物近像远像变大。倒立的实像。

光沿直线传播的现象:影子、日食、月食、小孔成像。

光速:真空中光速c=3×10^8m/s

条件: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光源(能够自身发光的物体)

自然光源:e.g. 太阳、萤火虫

人造光源:e.g. 灯光、显示屏

光疏介质:光速较快的介质;光密介质:光速较慢的介质

空气中接近真空,水中光速是真空的3/4,玻璃中是2/3。

定义:光射到戒指的表面,被反射回原介质的现象。

反射定律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

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反射角必须在前面。

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反射定律

镜面反射:入射光平行,反射光也平行,其他方向没有反射光,亮度不均匀。

漫反射:由于物体的表面凹凸不平,会把光效四面八方反射,亮度均匀。

平面镜成像

特点(轴对称)

正立的虚像。

像与物大小相等,上下相同,左右颠倒。

像和物的连线与镜面垂直,像和物到镜面的距离相等

探究实验

环境:发光体→暗室;不发光→明室

玻璃√ 镜子×→方便确定像的位置;B和A等大→方便确定像大小。

A物体成像A’,B=A且与A’重合→等效代替法

确定B与A’重合,至少从两个角度确定。

蜡烛:A点燃,B不点燃,为了看像更清晰。

常见错因:成两个像→玻璃太厚;重合不了→玻璃⊥桌面

作图:根据反射定律:需画法线;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先做对称找到像,再画图,不需要画法线。

凸面镜

进行反射时,有发散作用(应用:机动车后视镜、街头拐角的反光镜。)

正立,缩小,虚像。

凹面镜

进行反射时,有汇聚作用。平行于主光轴的光射向凹面镜会会聚于焦点,焦点发出的光平行射出。(应用:太阳灶、手电筒、反射式天文望远镜。)

(初中物理范围内只研究)正立,放大,虚像。

平面镜的光线的作用

成像:穿衣镜等。

改变光的传播方向(不会聚不发散;只改变传播方向):潜望镜等

扩大视觉空间。

定义: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

基本概念

光的折射规律

折射现象:海市蜃楼,水中鱼变浅、透镜等。

入射光线:照射到两种介质分界面的光线。

折射光线:光进入另一种介质被折射后的光线。

法线:垂直于两介质分界面的直线。

入射角: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折射角:折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三线共面: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

法线居中: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两侧。

角度大小:光速快的介质中,角大(一般空气中角大。)

看不见的光

红外线

热作用: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体温计。

遥感作用:电视、空调遥控器。

紫外线

化学作用:消毒灯。

荧光作用:日光灯、验钞机。

定义

白光通过棱镜后,被“分解”成各种颜色的光

如果用一个白屏来承接,在白屏上就形成一条彩虹的光带。
颜色依次是红、橙、黄、绿、蓝、靛、紫。

红光折射角最小,紫光折射角最大。

三原色

红、绿、蓝。等比例混合后为白色光

(初中阶段)只有白光是复合光,其他光都是单色光。

透明物体:由透过的色光决定。

透过什么色光,呈现什么颜色。

是什么颜色,就透过什么光,其他光吸收了。

不透明物体:由反射的色光决定。

反射什么颜色的光,呈现什么颜色。

是什么颜色,就反射什么光,其他光吸收了。

黑色吸收所有色光,白色反射所有色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