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日本-小松, 國行管-小松 - Coggle Diagram
日本-小松
國行管-小松
1970早期
本土營建活動趨緩、意識到全球自然資源開發
積極海外發展
1960-促進蘇聯、中國關系(政治因素)
被動海外發展
1967設立歐洲子公司
加強零件整合
1970設立美國子公司
發展北美市場
低價及專注銷售(低於凱30-40%)
補足子公司與獨立銷售結構
龐大零件庫存(確保經銷商有良好服務)OR自行銷售
前進低開發國家(亞、拉丁)
提供免費服務
對等貿易(東南亞、非洲)
持續投注於研發、基礎研究
出口限制、主要投注於本土
1972專案B
出口大型堆土機
品質提升、成本削減
小松
83 銷售額
多角化
挖土機具部門佔81%
戰後
工業用挖土機產業
自建銷售分公司+授權維修店
1963-
MITI開放投資
凱跟三合資案
要求延遲、外國公司協助
成立1921,專業性採礦設備製造商
海外、使用者導向
1922開始鑄造鋼鐵鑄造物
1931第一家成功製造農業牽引機
二戰後期間 重要製造商
1963地區性製造商、
1960年代
目標
海外收購先進科技
品質改善
授權協議
國際哈
輪型裝填機科技
Bycyrus
挖掘機科技
技術合作
Cummins Engine
柴油引擎開發
1966建立第一研發實驗室
電機工程
TQC
1964 A專案
提高小型推土機品質(本土主要產品)
成本削減
1965-1970(佔有率50%-65%)
1984年
日本市場現況
佔日本市場60%
完全持有營建與房地產子公司也有貢獻
經銷服務網路有效率
電腦化零件供應系統
48小時替換零件保證送達
出口擴張
佔總營銷額超過一半
公司策略
海外關係建立
與蘇聯合作、銷售超過凱特彼勒
強化與東盟關係
市場進入的方法
垂直整合
好的原料
小松精神:全面品質控制
承諾
經銷商
鼓勵免費提供服務中獲取利益、幫他們公司實施全面品質控制系統
供應商
訓練、採用全面品質控制系統、合作
政策管理:PDCA圈能彌補其不足
目的
所有員工瞭解目標的基本政策及價值
改善員工士氣、提升管理者領導能力
外部環境
貿易摩擦
EEC委員會考慮徵收補償稅
政府需求
低開發國家
巴西&墨西哥裝配作業;印尼經銷商合資
競爭要素改變,較不具彈性
會被匯率返向變動影響
集中資源公司 (小松)
產品
價格節省
相等產品有較佳性能
差異化
有助建立海外獨立配銷網路
後勤支援強/好
經銷商
價格競爭
提供多10%機械、少10%價格
需要資金雄厚
配銷商
內部共識
現存的配銷網路是弱點
海外銷售不敵凱特
資金 資產 職員數 經驗
融資銷售
1980年代
生產製造
1980小松挖土機具為競標市場階段
1981脫離美國授權者控制(Bucyrus-Erie)
1982買下國際哈維斯特裝填機事業部一半股權,逐漸完備產品線
1983年終 小松生產製造已完全整合
1981掌握關鍵知識,建立自己的技術
行銷
1983 8家海外行銷分公司.....
美國56家經銷商 只有30%小松產品,不願專賣狹小產品線。擴增產範圍後,展開大型廣告活動
EPOCHS專案
出口市場增加,讓產品適用不同國家環境與市場
零件庫存
在成本控制下,創造不同市場取向的差異化產品
專業服務管理
生產效率
研發
1981.....相較日本機械設備產業
相較凱特彼勒,小松更重視產品研發
博覽會推出超越凱的挖土機
1979 F&F專案,開創新產品與新市場
在挖土機具產業以外也有不錯表現,如電焊機器人
1970年代晚期
日本市佔率60%,三菱與凱特彼勒30%
成本削減計畫4步驟
1977年面臨日圓升值
匯率不好還是能獲利,計畫成功
加速產品開發計劃
推出世界領先機具
世界挖土機具產業
19年代最後一季 開發中國家提供大多數基礎建案
國家部門重視標售程序
凱特彼勒
50%以上的佔有率
先進、耐久的產品
高單價
快速、高品質服務
思考未來
競賽精神
口號:Maru—C
外部警覺性
員工需分析凱特比特內部月報
1981-
大環境
美國、西歐不景氣
81-83 海外下降45%
中東石油價格疲軟
美元升值40% 出口不利
遠東市場
凱特彼勒
勞資問題
82-83罷工
存貨短缺
84 超額產能
價格競爭_利潤僅21%(少於數量增加)
美國貨幣強硬
回應虧損
82-成本削減計畫
成本下降14%
強化工廠營運
暫停昌庫建築案
1984末關閉5家其他設施
1985有恰當的獲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