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現代古典學派 - Coggle Diagram
現代古典學派
興起原因
實證學派無法找到犯罪的特殊原因
教化矯治無法解決犯罪問題
犯罪率的增加及社會的動盪不安
矯治無效論:馬丁森,矯治的努力對於再犯的降低無顯著成效
理性選擇理論
以成本效益理論為根基
克拉克Clarke、康妮絲Cornish:
主觀期望利益理論ESU
(貝克犯罪預期效益+主觀)
根據主觀認知運作+有限度理性
採取犯罪與否綜合考量個人+情境因素
犯罪是考量個人因素和情境因素,所做的選擇決定
犯罪考量因素
犯罪性的結構因素(內在個人因素):
經濟機會、知識程度、犯罪技術的知識
犯罪行為結構因素(情境)
費爾森Felton認為合適標的應具有VIVA
V(value)
標的物的價值
I(inertia)
標的物的慣性、可移動性
V(visibility
標的物的可見性
A(access)
標的物的可接近性
日常活動理論
柯恩Cohen 、費爾森Felson
主要解釋
社會結構與人們生活型態的改變,
會影響到犯罪及被害機會之變化
促成犯罪或被害發生
合適之標的物VIVA
有動機及能力之犯罪者
有能力之監控者不在場(情境、物體等
以理性選擇理論為核心
強調刑罰的威嚇主義、兩極化刑事政策、選擇性長期監禁、提倡死刑
環境設計的情境犯罪預防、環境犯罪學、社區警政
修復式司法
威嚇主義Deterrence 、嚇阻主義
一般威嚇主義
一般社會大眾(潛在犯罪者)
透過刑罰的明示與執行,產生嚇阻效果,使潛在犯罪者不敢犯罪
特殊威嚇主義與隔離主義(長期隔離)
針對特定犯罪人,
實施嚴格政策,使特定犯罪者在未來不再犯罪
慢性犯罪者、職業犯罪人,
選擇性長期監禁政策,短時間有降低犯罪率效果
犯罪計量經濟學
代表人物:貝克Becker
理性選擇
人具有理性選擇之能力
人為「經濟人」,追求利益最大化
個人在理性選擇下,權衡利害得失的結果
犯罪利益:財富、心理滿足等
犯罪損失:財富損失、罪惡感等
成本效益理論
犯罪預期效益(EU)=
犯罪成功機率(Px)x犯罪所得(G)—
犯罪失敗率(Pf)x犯罪損失(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