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靜脈導管種類 - Coggle Diagram
靜脈導管種類
port-A
放置位置
:有注射埠(Potral)和一條導管(Catheter)整個完全植入於皮下,導管末端置於右心房內Portal置於胸壁上
部位:靜脈內(常見)、動脈內、腹腔內、脊椎硬膜外系統
用途
(一)長期須靜脈注射病人
(二)長期化學治療
(三)全靜脈營養治療
(四)疼痛控制
(五)抽血或輸血
(六)抗生素治療
(七)減少尋找周邊靜脈的困難
優點
2.置放於皮下,可重複及長期使用
3.平時無須特殊照護
1.注射方便
禁忌
置放處已有血栓
嚴重的凝血功能不全
置放處有感染現象
對導管材質過敏
注意事項
更換注射部位紗布應檢視傷口,若有紅腫熱痛、滲液應紀錄
停止輸液後應以肝素生理食鹽水沖洗管路,如果長時間不用應一個月沖洗一次
彎針(角針)應3天更換一次
護理
1.手術後,外觀可見直徑2~3公分皮下圓狀物、3~5公分手術傷口。
2.人工血管植入後,需每天觀察有無發炎、血腫、分泌物。
3.當作長期注射、輸注或抽血時,系統必須以抗凝劑常規沖洗,靜脈系統若暫不使用每4周至醫院沖洗一次。
4.術後縫線傷口未拆線前,至少每2天消毒傷口一次,如有滲濕應立即更換。
消毒方式:生理食鹽水清潔→水溶性優碘消毒(等30秒或乾燥)→生理食鹽水清潔→紗布覆蓋。
5.術後無縫線,以紙膠黏貼傷口者,不需每日消毒傷口,勿自行移除紙膠。如有血漬應立即消毒並更換紙膠。請於術後7~10天返診,由醫護人員評估傷口。
缺點
1.拆、裝需進手術室
2.化療結束不會馬上移除易造成不便。
PICC
目的:為輸液給藥,減少靜脈穿刺
的次數,可避免藥物外滲、保護週邊血管免受藥物刺激而產生壞死或硬化等永久性傷害。
由外周靜脈(貴要靜脈、肘正中靜脈、頭靜脈)穿刺插管,頭端位於上腔靜脈或鎖骨下靜脈的導管
缺點:
周邊靜脈細小者無法使用
部份活動受限,如不可游泳,打球
避免碰水、泡澡
優點
放置及拔除易,安全性及成功率高、針孔小低侵入性
針孔小低侵入性
無感染及滑脫情形,可放6個月
抽血注射藥物很方便,注射部位不會影響手部活動(抽血前先鎖lock用10cc沖洗管子,輸血及高濃度藥物需沖洗20cc,抽血時須先抽出5cc丟棄,再抽需要的量)
不必反覆挨針
藥物注射時無疼痛
可以保護血管
化療藥物不外漏較安全
療程結束後即可移除
可直接在病房放置
禁忌
凝血功能異常(如血小板低下、凝血酶原時間過長)有混亂,躁動現象,無法配合醫療處置或有敗血症等感染問題、存有潛在性感染、嚴重的免疫抑制
護理
置入後初期(24小時內)易發生小量出血,可以無菌紗布加壓於入針處,再貼上透明薄膜敷料
觀察放置部位傷口情形(紅腫熱痛滲液體),測量外露長度或臂圍(測量位置在PICC上5cm處)
管徑小、不宜大量輸液、勿測量血壓、血糖
需定期導管沖洗及傷口消毒護理(5-7天)
需避免用力過度和手臂360度的旋轉
避免碰水、泡澡,洗澡應用保鮮膜包覆,病人需加強自我照顧
合併症
靜脈炎、阻塞、感染、導管破裂、導管難拔、靜
脈血栓、插入處紅腫、導管移位
CVC(central venous catheter)
目的:提供靜脈輸液途徑,在大量出血的狀況,如:腸胃道出血、外傷或急救時,需要大量而快速的靜脈輸液,中央靜脈導管可提供一個穩定的輸液途徑;可避免刺激性藥物對小血管的傷害,造成靜脈炎及預防漏針時可能造成局部組織壞死
適應症
監測心臟填充之壓力(Filling Pressure)。
血行力學監測中心靜脈壓。
無法打上周邊靜脈導管時。
需注射較刺激或據腐蝕性之藥物或高張溶液時。
長期性給藥(營養治療、化學治療、長期給予抗生素)。
需大量或快速輸液。
需頻繁抽血
禁忌
有血液凝固異常者。
注射部位皮膚感染。
有嚴重感染菌血症敗血症或腹膜炎。
對特定材質過敏者。
合併症
胸管或動脈穿刺
血栓
氣胸-血胸
血管受損
血腫造成呼吸道壓迫、臂神經叢損傷、心律不整
皮下氣腫
優點
經濟、易拔除
可測量CVP
適用所有類型的靜脈治療,尤其需快速補液和補充血容量的患者,如:手術患者。
常注射部位
頸內、外靜脈
股靜脈
鎖骨下靜脈
肱靜脈
缺點
留置時間短
脫出危險性大
舒適性差
感染率高
七天清潔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