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研究方法, 抽樣 (機率抽樣的理論和邏輯, 實例:對大學生進行抽樣, 抽樣誤差來源, 非機率抽樣, 機率抽樣), 研究目的, 信度與效度, 質性研究…
研究方法
調查研究
自填式問卷
開放式問卷法
封閉式問卷法
面訪
電訪
二手資料分析(前人收集的問卷)
質性田野
質性田野研究
時機
適用
當真實和言語差異明顯的時候
社會行動者的態度與行為最好在自然情境下中被理解,而非在人造環境裡被觀察
不適用
陌生人出現會被視為「入侵者」
場域和利益是完全隱密的(e.g. 幫派)
研究者的角色
完全觀察者
缺點
危險性較大
不易對研究對象有全面的認知
優點
客觀
身為參與者的觀察者
研究者仍完全參與,但須向研究的團體表明身份。
身為觀察者的參與者
觀察者表明自己的身份,而不需要任何的藉口可以完全參與研究對象的社會活動。(e.g. 記者)
完全參與者
缺點
缺乏信度
被同化、不坦承有倫理問題、坦承可能有霍桑效應
優點
獲得較多的內部資訊
範型
自然主義
以參與者的方式理解他們的社會
以他們「原本的」面貌來敘述「他們的」故事,而非用以民族學家的方式理解「他們」
芝加哥學派
認為社會實體「就在那兒」
俗民方法論
聚焦於互動的「潛在模式」
反對自然主義
使用的工具或洞見若屬於該文化,會喪失嘗試分析世界與文化的能力
社會實體是被社會性地建構出,而非「就在那兒」可被任由觀察
紮根理論
步驟
將各範疇以及其特質予以整合
劃定理論界線
寫下理論
對各範疇中的偶發事件進行比較
從觀察資料所發現的模式、定理中推論出理論
個案研究與延伸式個案方法
個殊式理解
一般性、律則式的發展基礎
制度民族學
參與式行動研究
研究倫理
欺騙
隱瞞研究的進行(假身分)
出版田野報告
隱私權和知的權利之間的兩難
與偏差者交涉
有時會涉入非法活動
偏頗弱者
研究者可能因忽略有權者而受批評,或是被批評總偏向弱勢
延伸:倫理問題
研究對象
壓力或傷害
欺騙
侵犯隱私
研究者
作假
抄襲或剽竊
處理質性田野研究
步驟
事前準備、去除預設的觀點
選擇田野後進入,和成員建立社會關係
選一種社會角色,觀看傾聽,蒐集質化資料(田野訪談)
開始分析資料,並概化、評估工作假設
著重情境中的特殊面向,運用理論取樣
慢慢脫離並離開該場域
完成分析撰寫報告
質性訪談
較為彈性
問題的建構度不必高
1對1
焦點團體
探索性研究
優/缺
缺
相較質性訪談,焦點團體難掌控
資料難分析
團體間異質性難處理
優
彈性
高效度
低成本
1對多(12~15人)
參與者非選自嚴格抽樣
信度
內外在的一致性?
內在一致信度(內在信度)
是否準確地描述研究者理解到受訪者的個人經驗或經歷
要避免主觀、曲解、誤解受訪者的感受
再測信度(外在信度)
不同研究者用相似方式研究,也能獲得相似的結果(可複製性)
效度
生態效度(外在效度)
自然歷史(內在效度)
焦點團體訪談
個案研究
觀察法
非介入性研究
現有統計資料分析法
歷史/比較分析法
內容分析法
非介入性研究
內容分析
哲學背景:實證主義
知識存在於文本本身,拒絕先備知識與思辨
定義
一種對「傳播信息內容」進行「系統、客觀和量化描述」的研究方法,它適用於對一切可以記錄與保存並且有價值的文獻進行研究。
特性
系統性
客觀性
定量性
優點&缺點
優點
經濟效益
安全
適合靜態性、歷史性方面研究
非介入性
缺點
難以反映研究對象的真實
將大量資料量化為概念(概念化)的過程容易受人質疑
忽略情境脈絡(和敘說研究大不同)
編碼
隱性內容
定義
深層涵義
缺點
犧牲信度和特殊性
受研究者主觀影響很大
顯性內容
定義
可見的、表面內容
缺點
效度低
較系統化,過程中若有偏差難修改
測量層次
名目的、順序的、等距的、等比的
不必然反映變項特性的程度
現有統計資料分析法
例子
涂爾幹的自殺研究
常見的分析單位
集合性的:團體、縣市、國家
小心區域謬誤
團體層次的行為模式並不總是能代表個體層次的模式
效度問題
邏輯的推理
用複證解決
假如所有的檢驗都確認這假設,則該證據就能支持該測量的效度
信度問題
官方統計資料受質疑
執法單位改善記錄保存系統(電腦化)
樣本資料會隨時間或空間改變意義
歷史/比較分析法
資料來源
不能完全相信
善用「複證」
例子
韋伯的科層制
背景:馬克思主義
研究公式
歷史内容(經濟+政治+文化)
經濟内容
政治内容
文化内容
歷史影響丶意義和教訓
影響或意義
判斷成敗及原因
經驗教訓或啟示
歴史評價
歷史背景、原因和目的
歴史背景
歴史條件
原因廣度(主觀+客觀)
原因深度(直接、主要、根本)
矛盾分析(階級、民族、宗教、不同利益矛盾)
內容分析法的步驟
形成問題或假設
界定母群體(明確規劃內容主體的界線,賦予母群體設定的操作定義)
抽取樣本(掌握母群體特性,才會有代表性)
界定分析單位
建構類目(類目清楚,保持互斥、詳盡、信度高等原則)
建立量化系統
執行預測建立信度
依照定義將內容編碼
分析資料
結論解釋
評估研究
準實驗設計
時間序列設計
非同等控制組
多元時間序列設計
實驗設計
質化評估
其他質性研究法
檔案文獻法
符號互動研究
敘說研究
實驗法
抽樣
機率抽樣的理論和邏輯
平等機率抽樣方法(EPSEM)
母群體中各元素被抽樣的機率是相同的
抽出的樣本具備該母群體的特性
元素
分析的基本單位
母群體
準備進行研究的元素之集合體
研究母群體
各抽樣元素之集合體。
代表性
抽樣的樣本大體上接近母群體,但不用能代表所有面向,能代表實質研究相關的特質就好。
母數
母體數中變項屬性特質的總括性陳述
抽樣誤差的推估
S=[(P*Q)/n]^0.5
信賴水準、信賴區間
信賴水準:68%、95%、99.9%
信賴區間:一、二、三個標準差內
實例:對大學生進行抽樣
研究母群體和抽樣架構
分層化
選擇樣本
樣本的修定
抽樣誤差來源
受訪者誤差
抽樣不具代表性
拒訪
受訪者亂答
研究者誤差
機構效應
誘答(或問卷有預設立場)
訪員效應
回答誤差
受訪者誤解題意
研究資料處理誤差
非機率抽樣
方法
立意/判斷式抽樣
依研究者的判斷、研究目的而決定抽誰
配額抽樣
配額的架構要精確、要最新
步驟
(1)建立一個描述目標母群體特質的矩陣或圖表(性別、年齡、社經)
(2)矩陣的每一區塊(cell)都有比例,而屬於該區塊的人再依比例加權,此時資料就能合理代表母群體。
便利取樣
街上的問卷
要避免過度概化
滾雪球抽樣
常用於質化的田野研究
在難找到特定母群體時最適合的方式(遊民、外勞、非法移民)
滾雪球=研究對象引介其他研究對象(樣本越多)
不夠代表性,用於探索性研究
時機
不可能做出名冊時
質性研究
機率抽樣
方法
簡易隨機抽樣
亂數表方式抽
系統隨機抽樣
每N個人抽一次
潛藏危機
元素若為週期性排列,則樣本有很大的偏誤
分層隨機抽樣
性別層、年齡層、國籍層
時機
當我們的母群體之個數多到無法成冊時
類聚隨機抽樣
分成類聚,從類聚中抽樣,抽到的類聚表列後再做一次SRS
其他複雜的抽樣方式
機率隨樣本大小成比例 (PPS)的抽樣方式
非比例的抽樣和加權
多階段抽樣
混合上面4種
時機
所有的大型調查、量化質化皆可。
研究目的
時間面向
縱貫研究
世代研究
小樣本多次訪問研究
趨勢研究
橫斷研究
探索
解釋
描述
信度與效度
信度
型態
同等信度
是否不同指標能得到一致的測量結果
時機:多重指標測量同一構念時
代表性信度
測量工具施測於不同的樣本團體時,結果之穩定程度
內部一致性信度
各個項目能夠測量到相同的構念(測驗項目間的同質性高)
評分者間信度
評分者間對於某件事情彼此同意的程度
穩定信度
指標在不同時間做測量時,可以得到同樣的結果
檢驗一致性的方式
複本信度
=交替檢驗信度,用不同相似工具來量度同一個項目
再測信度
用同個測驗但不同時間點測試同一群受試者
折半信度
測量問題分兩半進行相似性計算
意義
信度
是否能在類似的條件下重複操作並得到穩定的結果
可靠性或一致性
效度
指概念定義及操作化定義間是否契合
效度
種類
表面效度
指一份問卷以「受試者的角度」來看,測量目的與測量內容的相關聯性如何,指標是否真的測量到所欲測量到的構念
結構效度
又稱建構效度,指一份問卷能夠測量某個理論的特質或概念的程度,是根據變項間的邏輯關係而形成的。
收斂效度
指來自相同構念的這些項目,彼此之間相關要高
區別效度
指來自不同構念之項目,彼此之間相關應較低
內在效度
內在效度決定了兩個變量的因果關係是否能夠被合適地表現出來
影響因素
主試因素
偏見
期望效應(皮格馬利翁效應)
補償
被試因素
霍桑效應
亨利效應(分為積極&消極的)
其他因素
歷史
成熟
測量工具有誤
受試者消失
統計迴歸
當受試者處於極端位置時而引起的變化,會讓人誤判為實驗刺激的效果。
因果時序不明
外在效度
指研究的可推論性,是否能推回母體或其他其他母體。
影響因素
實驗情境新奇
實驗效果的時間性
實驗時間常和一般情境不同,推論的精確性限制。
實驗環境
實驗環境的人為性可能使某些實驗結果難以用來解釋普遍情況
選擇
被試背景的特定性可能使得樣本很難代表母體
母體效度
樣本推論至所代表母體的程度
生態效度
樣本推論至其他母體的程度,指情境的可推論性。
內容效度
指一份問卷本身所能包含的概念之意義、範圍或程度(周延性)
專家效度
請專家協助檢查問卷的內容與格式,評斷是否恰當
效標關聯效度
測驗分數和效標之間的相關係數,表示測驗的效度之高低。
預測效度
指測驗分數與未來效標之間的相關程度
同時效度
指標必須與既存且已被視為有效的指標相關連
校標效度
指用某些標準或校標來精確的指明一個構念
幫助我們判斷,我們所設計的具體指標是否能成功預測某個構念。
質性研究
質性研究方法論
個案研究法
田野研究法
歷史研究法
紮根理論法
自然方法
民俗誌
評估研究法
評鑑研究(多用在教育)
質性資料研究法
訪談法
無結構式訪談
結構式訪談
半結構式訪談
觀察法
參與觀察
非參與觀察
開放式問卷
文獻探討
歷史法
檔案文獻法
次級資料(次級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