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犯罪熱點的預防策略, Eck&Weisburd犯罪與地點的研究 - Coggle Diagram
犯罪熱點的預防策略
犯罪與地點的研究文獻
地點的設施與犯罪
不同類型的設施有可能增加或減少該地點的犯罪
愈吸引人潮的地點愈可能造成犯罪被害,原因在於這些前來得人們中可能含有具犯罪動機的人;惟也有例外,例如教堂、政府機關
具有相同設施的不同區域,犯罪率並不一定相同,這表示不同區域的社會結構可能不同
犯罪的聚集現象
指相同的地點一再發生犯罪
有研究指出發生於
室內的犯罪比發生在室外的犯罪更集中
這些地點缺乏有效地點管理者
地點特徵
吸引潛在犯罪者地點,大多具有許多
物理性或社會性特徵
,包含了明顯缺乏監控、容易接近、容易取得有價值的東西、潛在被害者容易出現
排除上述吸引特徵將能有效減少犯罪發生
犯罪者的移動脈絡
距離
犯罪地點通常
不會與犯罪者住所間距離太遠
,距離越遠犯罪頻率越低;但犯罪者為避免被認出,
不會選擇太靠近住家附近標的犯案
販毒者很少在毒品市場附近被逮捕,反而是在其住家附近被逮
表達性犯罪(性交、傷害)的發生地點通常
比工具性犯罪較靠近犯罪者住所
強盜犯會選擇距離住家較遠的標的
方向
犯罪者移動方向是從住所前往較多標的之處;換言之,如果住所附近標的多,犯罪者移動距離就會很短。但財產犯罪例外不會離住所太近的地方犯案
上述均是「理性尋找標的之行為」證據
潛在犯罪者較會尋找缺乏監控的標的
潛在犯罪者從事日常非犯罪活動時巧遇了這些標的
犯罪者如何選擇標的
犯罪者根據地點的表徵選擇犯罪地點
大多是從事非犯罪的日常活動中發現犯罪地點
上述驗證了:頻繁發生掠奪性犯罪的場所大概都是容易接近(馬路旁)、有價值之物以及散發低風險訊息之場所
犯罪熱點與犯罪預防
Braga&Weisburd將犯罪熱點警政策略分為「
執法式的
」與「
情境式的
」
:red_flag:
執法式問題導向警政
採取面對高犯罪發生風險時間與空間,以
指示性巡邏、高強度交通執法、在公共地點採取攻勢執法作為
管制違序行為等
:red_flag:
情境式問題導向警政
,採取
分析
地點上的犯罪問題(如增加街頭照明、拆除廢棄建築、動員居民)、
與社區成員及其他部門合作
、針對問題廣泛探究情境式回應措施
地點管理者參與的重要性
真正要改變地點的特行,
非靠地點管理者的配合不可
。警察機關若要追求變革式犯罪預防策略,經常需要涉及財物所有人、企業經營者等參與,始能有效控制犯罪問題
例如:夜店型酒吧會有大量飲酒青年聚集在有限空間,此時容易發生暴力衝突。此時若
經營者能夠做出改變情境之決定
,如:訓練維安人員、在衝突發生前停止供應當事人酒類並請其離場等,將能夠有效影響暴力事件發生
第三造警政
警察運用民事刑事或行政法規,促使第三造承擔部分犯罪控制責任
此策略可以成為
警察尋求控制犯罪熱點情境的重要策略
研究均顯示此策略能有效控制毒品問題,且有望控制暴力、青少年違序及財產犯罪問題
結語
執法目標的穩定性
,無疑是警察發展犯罪預防策略的重要考量。如果選擇的執法目標會隨時間變化而有高度的不穩定性,那麼警察策略的效果就會大幅降低
雖然,犯罪同時會集中在少數地點與少數人上,但是,不同於犯罪地點,「犯罪人」活動性高,且其犯罪原因通常非警察能夠解決的(家庭、貧窮);
警察能夠改變的,是犯罪機會,以及犯罪者、被害者及相關他人如何受機會影響而抉擇其行為的部分。
將執法重點擺在引發犯罪的
情境機會
,改變此情境,能擴大警察預防犯罪的能力,不僅是
長期效應
,還可以
擴散至熱點以外的外圍區域
,進而營造出良善治安的社區
前言
犯罪熱點特性
少數地點集中大量犯罪
、犯罪熱點
低度甚至無犯罪轉移
、犯罪熱點
穩定性
犯罪熱點的辨識與分析
作者實證研究指出
為民服務案件也有集中在某一區之現象
犯罪熱點往往不是僅發生一種類型的犯罪或治安事件
Eck&Weisburd犯罪與地點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