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警察政策倫理, 契約型政府、個人主義文化、社會異質性高, 國家統治型、群體主義、社會同質性高 - Coggle Diagram
警察政策倫理
政治環境與警察倫理
大眾利益
政策制定需要回應多元的社會利益
政黨與利益團體
政黨:
利益匯集
。調和不同團體或選民之利益;透過政黨匯集民意
越多元,越具代表性
,越符合警政倫理要求,以符合具
正當性與代表性
之政策倫理
兼負
黨內教育
(培養政治人物,而政治人物又會對政治文化產生影響進而影響警察文化及倫理);
黨外選民政治教育,即
指
政治社會化
,政治社會化決定政治文化,進而影響警察文化
民主監督→表現在警政責任上,即為監督警政倫理責任
利益團體
利益表達
。具有相同需求的民眾透過團體整合,對特定公共政策發表意見,企圖影響決策
警察政策制定應提供多元可接近的管道,方符倫理需求,但公民利益是
分散、多元、甚至矛盾
;又社會存在需要相對穩定之社會環境,而
政黨及利益團體正是做為分散的民意和政府政策間的橋樑與紐帶,解決此矛盾之方法
政治菁英
警察人員在倫理上的實踐相當程度
反映了政治菁英的真實態度
政治環境對警察組織文化影響很大
健全政黨政治和良性的政黨競爭,經由
警察組織文化促媒
,有助於警政倫理的建構
警察是
政治系統內的次級系統
,警察組織文化
反映了政治文化
,而政治文化又受到
政黨政治
強烈影響;如果政黨間互動基於
取向了解、推論、溝通理性
,那警察政策形成模式就是依此模式產生
警察倫理的塑造
警政
倫理教育(內部)
Kohlberg道德認知發展理論
道德成規層次
人際關係
和諧
導向
守法
自律層次
社會契約角度對法律做彈性的運用或修改
普遍的倫理原則
道德成規前層次
懲罰與服從
自我利益
道德認知是道德行為
必要條件
,道德認知與道德行為在發展上是
調和的
;支持認知發展論者認為,道德認知衝突越多,道德發展越有可能
樹立倫理典範
領導者
有責任為部屬和組織樹立思考及行事好榜樣,應透過
價值引導
,讓組織自動運作的井井有條
道德教育目的不再勉強學生接受外來模式,而在於促進其道德認知與判斷能力,因此,教育應著重在
道德兩難困境問題的討論
人類的道德認知不是一出生及完備,倫理是經由
發展而來的
Dilenschneider五種核心價值
言行一致、負責到底、勤勞不懈、毅力、紀律
亞里斯多德
德性有
知識
層面,也有
習慣
層面
知而不行者並非有德之人,能適時
實踐者才是有德之人
道德教育方面,需要兼顧
道德判斷力
增進以及
實踐習慣之培養
警察倫理與
組織文化(內部)
領導者個人哲學及價值觀
形成其個人對事物認知選擇的標準,這又影響其管理活動內涵,經過組織內社會化活動,形成了
組織文化
:star:組織文化 :star:
是警政倫理的重要因素,指每個組織發展出來
成文的或非成文的、外顯的或內隱的行為規範
,及組織內
導引個體行為的符號
警察應有的組織文化:Z理論
對國家和組織高度的忠誠與全然付出
組織文化三層次
會
交互影響
,表層文化反映了
深層人性假設和價值判斷
,但外在行為結果會
轉向支持或修訂先前價值判斷
警察行為控制(外部)
Bayley
內部
顯性控制
層
級監督、
紀
律程序、
同
儕責任、 :warning:
社
會化(倫理教育與組織文化)
隱性控制
協會、職業承諾、獎勵標準、社會接觸
外部
專責的
政府的或專案的、單一的或多元的、政治的或官僚的、權威的或諮詢的(市民審議委員會)
包含的
法院、檢察官、立法院、媒體
香港
執法、預防、教育
執行處、防止貪汙處、社區關係處
倫理是
外在⾏為之規範
,反應的是內在涵養的道德,所以倫理是以
道德為基礎
,故倫理塑造應自道德開始
警察政策執行面的準則
執行人員的德行
Hart:
專業知識+道德良知
Bailey:
樂觀
(相信努力必能達成目標,改掉犬儒心態)、
堅守道德
(威武不能屈,富貴不能淫)、
仁慈的公正
(實質平等)
英國:文官行為守則
美國:14項倫理規範
日本:國家公務員倫理法、國家公務員倫理規程
台灣:
文官核心價值
為「廉政、忠誠、專業、效能、關懷」
公務人員服務守則
亞里斯多德:
實踐哲學
,指的是內在的善極為重要,但在執行過程中,須避免應外在的善而使內在的善變質
警察行政中立
Frederickson&Hart強調,公職人員最根本的道德責任是對
組織目標的追尋(仁愛的愛國情操)
行政人員對政策與措施規劃與執行要有
倫理洞察和獨立判斷
的能力,違反仁愛命令無服從義務
行政人員對政策與措施的規劃執行應具倫理洞察和獨立判斷能力
警察行政中立原則(廣義)(以憲法第7條為基準,包含了政治以及男女、宗教等等)
警察政治中立原則
平等原則
其他法律原則
警察執法裁量
Skolnick&Fyfe警察控制街頭秩序強制力程度
口頭命
令
控
制行動(目的是控制場面非造成當事人的痛苦)
口頭勸
導
強力
制
伏(以不傷害人為前提)(擒拿)
現
身
運用
裝
備控制(不傷害性命)
致
命
性強制力
遵守比例原則
Souryal
E=PJ2
Wittmer提出組織中
倫理行為決定過程
認知性
變數方面
行為者對倫理情境的
倫理察覺
,進而做出
倫理判斷、決定
非認知性
變數方面
個人屬性
年齡、經驗、性別、個性
組織環境
同儕、⾼層及主管、組織政策和倫理
規章、嚴明獎懲制度、組織氣候
警察政策形成面的倫理判準
警察人員的
政策分析專家
倫理
政策分析時的倫理責任
避免
假公濟私
、以
事實
為根據避免個人價值觀左右政策、說明
價值取捨
的理由如此政策主張才具說服力、政策擬定時鼓勵
參與
提升警察工作正當性與可行性
Souryal的本質善與非本質善
應對
組織忠誠
、
機關忠誠
和
憲法忠誠
,而非一味地對長官忠誠
追求公義VS長官喜好→價值取向
分析
的完整性、對
顧客
的責任、忠於個人認為
良善社會的理念
根據價值取向→政策分析人員類型
Meltsner:技術家/政客型/企業家
Weimer&Vining:客觀技術家(分析的完整性)/顧客至上(
忠誠與保密
)/議題倡導者(自我對
良善社會理念之認知,將自己的偏好放在基本價值首位)
面臨客觀分析、顧客要求與個人理念價值衝突時
Hirschman:離去/發聲/忠誠
Weimer&Vining:離去/發聲/不忠誠
依舊無效時,則
應讓長官了解
/或者
暗中破壞行動,洩漏秘密
(忠誠度下降)
若彼此價值衝突無法改變,可選擇
離去
(單純辭職/揭發並辭職/揭發到沉默)
透過非正式管道或正式管道向長官
表達意見
,甚至
抗議/提出最後通牒
社區警政為例:警察在社區警政中真正的顧客是民眾而非長官(公共利益VS私益)
面臨客觀分析、顧客要求與個人理念間價值衝突,警察人員
應同時考量三種價值
,不能過於極端地選擇其一而犧牲其他二者
警察政策制定過程中的參與者包括
政治系統外及政治系統內之人
,這些參與者在辯論
警察政策合法化過程中應遵循一定倫理規範
警察
政策參與者
倫理規範(
政策合法化過程
)
理想警察政策制定時須能夠促進
決策過程民主化
方能稱得上是 :warning:
良善的警察政策
(
審議式民主概念)
參與者
內心思考層面
取向於了解的行為態度
:在行動之初,並未做決定,沒有設底線,以開放態度,多元觀點,獲得利益融匯
取向於成功的行為態度
:堅持己見,利益之間不妥協,無共識
參與者
外在互動層面(溝通)
回溯
:先有自己的立場,再找尋資料、支持己見;彼此立場互異將引發衝突
推論
:參與者未設立場而蒐集資料,再根據資料提出主張,彼此在
共通的資料基礎上互動對話
,而此須仰賴一個公平、公開及無障礙的資訊供給傳遞環境
溝通方式
工具理性
:直接指向手段與目標的連結,強調
利益極大化
,參與者間
無協調空間
溝通理性
:
考量自己與他人立場
,彼此
反覆溝通
調整,不同觀點利益才能真正整合
溝通管道:要使溝通管道保持
多元
、
可接近
以及
公平性
良善警察政策應
反應民眾對於治安議題共同需求及公共利益
,將社會各種聲音完整展現,避免遭少數權力壟斷
警察政策具
公共性質
,在制定過程中,其
主體應及於政治社群中的公民
警察倫理的重要性
判准
善與惡界定不易,因此需要發展一套
倫理判准
法律第一線
警察工作是法律第一線,與
民眾息息相關
,警政倫理的研究顯得重要
倫理重要性
倫理可以幫助警察發展
分析技巧
及
論述能力
,進而
判斷行為對錯
,讓警察在參與政策指定與執法時
知道倫理標準避免濫權
警政倫理關係到
警察工作品質
,警察工作關係到
社會治安
,而治安好壞又是
國家競爭力好壞的關鍵因素
,故警察倫理的建立,是國家發展上不得不加以重視之課題
警察倫理概念
以不同層面探討
消極面
:要求警察不得違反倫理/
積極面
:追求公平正義
內部
:貫徹警察系統上下、長幼、朋友三倫精義/
外部
:警察執行職務與民眾互動產生執法倫理
從公共政策角度研究→
宏觀
:特定情境中何種政策對社會最為正確、公正/
微觀
:警察人員在執行政策時(個別行為)是否符合倫理準則
靜態
:警察系統裡成員間秩序/
動態
:人際互動準則
警察執法與民眾
接觸機會多
,加上警察
工作特殊性
,使警察有必要在奉行一般公務倫理外,建立警政倫理的
獨特範圍與內涵
倫理是
外在⾏為之規範
,反應的是內在涵養的道德,所以倫理是以
道德為基礎
警政倫理分為
內部與外部
歸類方式,符合專業倫理兩個層面
專業內部
本位主義-未能形成有效的打擊犯罪團體
⾏政警察⼈⼒不⾜卻⼜必須處理交通事故
專業與社會關係
(外部)
⼈⺠知的權利與警察遵守之偵查不公開
交通違規遇到⺠眾求情或關說
意味著人倫秩序,它不但指人與人之間的靜態關係,更提供了人際互動的行為準則
濫權危險
警察受周遭環境誘惑機會高,伴隨警察
權威
本質,容易濫權
契約型政府、個人主義文化、社會異質性高
國家統治型、群體主義、社會同質性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