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6_社會化與教育 - Coggle Diagram
CH6_社會化與教育
社會化與自我發展
Cooley:鏡中自我
Mead:自我理論
重要他人(具體可見之人)、概括化他人(社會群體)
預備期(純模仿)、玩耍期(扮演重要他人)、遊戲期(概括化他人)
主我(I)、客我(Me)
Freud:人格理論
本我(Id)、自我(Ego)、超我(Superego)
Erikson:認同危機理論
社會化機構
家庭
最早、最重要
同儕團體
友伴關係、平等原則
視聽媒體
學校教育
科層體制
潛在課程:群體生活、評價系統、權力關係
過度社會化:學校是否為全控機構?(創造力、成績)
基本概念
歷程
內在向度:自我觀念、社會認同
外在向度:表現與群體相同的行為模式
個人(發展):學習社會生活所需之態度、行為
群體(政治經濟):社會提供架構影響成員學習正確行為
意義
被文明體系所包攝並涵化的過程
必要性
個體無法單靠生理本能生存,必須與環境接觸發展生理、心理與社會能力
類型
基礎社會化
(Primary)
幼年在家庭中所經歷 (生物人->社會人)
預期(次級)社會化
(Secondary)
為了將來進入某社會或團體而學習其價值、信念與行為
ex:學校教育、在職訓練.etc
再社會化
調整舊有經驗,學習新價值、信念、行為
ex:當媽媽、換工作、出獄、出國留學.etc
3.理論
功能論
保守,社會化是以群體需求為本(模鑄)
衝突論
社會化是強制的歷程,限制自主性與自由,機會、目的、結果均受宰制
整體(全控)機構:嚴密控制成員的行為
ex:軍隊、監獄、精神病院
解釋論
個體與環境互動發展自我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