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搶救心理創傷
(筆記做到93頁)
(下方有割腕的誘惑), 割腕的誘惑 - Coggle Diagram
-
割腕的誘惑
治療篇
-
-
-
-
-
-
-
-
治療自傷個案的初期,諮商師經常得採取高度權威、卻又溫和關懷的姿態。也只有自在地表現出這種姿態,才可能贏得個案的信賴---諮商師讓自己成為迷途個案的指南針。
前提是,諮商師很清楚個案的人格結構,確定那些發展缺陷(自尊、溝通能力等等)必須在治療中發展出來。盲目的權威式介入當然是不恰當。
-
-
協助者與自傷個案談論割傷與燒傷時,不該讓自己陷入情緒。假如個案感受到協助者的害怕,她會認定協助者對她的情緒一點幫助也沒有。協助者必須神情自若地與自傷個案談論她對自己做出來的事。
假如自傷個案看到協助者顯露出來的焦慮與煩躁,對這個協助者的幫助不會認同,當然也不會接受。協助者得具備某種人格特質才得以適度地發揮功能。
會談過程中必須偶而詢問是否有新的傷口;有時候則必須檢視她的傷口,面質她的自傷行為,依照傷口的嚴重性來詮釋自傷行為,也讓個案充分表達商愛自己之前、當時、之後的思緒與感覺。這個過程非常重要,因為它可以藉由去除戲劇性效果,以分享取代孤立,來減少對於自傷行為的敏感性。
治療剛開始的時候,大部分是協助者講話。假如協助者詢問太多問題,自傷個案會懷疑這個協助者是索求極大(因此急需她的回答),而且不了解她的情況。協助者於是必須冒險對一個甚至不認識的人做出非常個人化的歸納。但個案並不會存心挑出錯處;相反地,她希望協助者是對的.....最好大部分是對的。在她的極度絕望下,內心深處其實是期待找到一位值得倚靠的協助者。不管自己散發出多少魅力或偽裝出多少勇氣,她知道自己是無法幫助自己的。
偶而,協助者會發現自己不知不覺過度自信了。然而,犯下這樣的過錯,總比太過謹慎小心而顯得遲疑不決來得好。
-
-
-
-
作者表示,減少自傷個案的隱私是重要的,但是自傷行為發生時,諮商師或是家人不可能隨時在場。方法之一是,藉由舊傷口的例行性檢查,讓個案沒有隱私可言,或是隨時必須擔心正在進行的自傷行為會被發現,讓個案比較不感傷害自己,情緒上也比較不那麼孤立隔絕,不再以為沒有人會注意到她的自我傷痛。假如有一位她所愛或所依賴的人確實查覺她正在傷害自己,對她是有意義的,也就是,她是被關心、呵護的,她並不是個隱形人。
-
-
-
每次諮商要檢視個案是否有新傷口的原因:
揭發一個曾經是秘密的防衛機轉,讓自傷行為的意義大幅降低。在每次治療開始時必須做這樣的檢查,直到自傷行為停止。假如自傷個案意識到每次自傷後都會被檢察,她會開始想像諮商師在她每次自傷行為發生時都會在場,並且分析自傷行為的原因。最終,分析自傷行為原因的期待,取代了自傷行為本身。
-
父母親可能害怕心理治療會讓孩子背離家庭的宗教信仰。來自其他國家的移民家庭會擔心孩子因為信任異於自己文化背景的人,導致他們的文化價值觀遭受破壞。假如這樣的疑慮可能導致家人刻意阻礙心理治療的進展,心理治療師在開始治療之前,必須盡可能向未成年個案的父母親解釋這類的恐懼,因為,心理治療師很可能面對的是表面上假裝自願接受治療的個案。有這類恐懼的家庭會期待症狀盡速消失,可能提早讓孩子結束治療,結果導致原來的症狀或其他症狀再度出現。
-
康復中的個案,在最後的治療階段,會表達因為精神疾病而帶來的羞恥。他們會為過去失落的歲月感到惋惜,感覺自己並得這麼久,必定遙遙落後同年紀的人,擔心自己再也趕不上別人,特別是在情緒成熟度、工作或生涯規劃、社交技巧,以及愛情方面。
考慮結束治療之前,這些議題都必須妥善處理。從精神疾病中康復的個案需要極力被提醒,他們在治療過程中已經獲得不凡的成就,並且得到非常特別、珍貴的學習經驗。
-
-
-
-
諮商後期,處理個案自我責備、後悔及疤痕之間的關係。
重點在於:不論自傷造成後來的難以適應及多大的阻礙,協助者得盡力幫助他們真誠努力去找到原諒自己行為的方法。再強調一次,來自於朋友與家人的正面鼓勵會是肯定的重要來源。協助者的支持可以是直接的:「貝絲,我希望你不要總是責備過去做過的事情。我了解妳的自傷行為是為了解決你自己也不清楚的問題。」
1
-
-
-
-
-
-
-
-
-
-
撫慰痛苦原先是父母親的職責,後來,孩子在孤獨時也會自己再產生出來,因為「痛苦」代表了「家」的感覺。這是自傷個案經常出現的替換方式。正如同遭父母親虐待的孩子(不管是情緒或身體虐待)學會擁抱痛苦,因為這感覺混雜了各種片段的愛、滋養,或是曾經接受過的關懷。
-
-
-
-
-
-
-
-
給父母的建議
對於孩子的感覺,要盡可能保有最大的耐心
讓孩子有時間討論他們的問題或煩惱
對孩子的口頭保證與安全感必須前後一致
夫妻之間要練習溝通關於孩子的事
避免不怒而威,導致角色反轉(讓孩子成為父母親的角色)
表現出自我價值感、衝突解決能力,以及處室彈性圓融的正向典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