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03道德哲學與教育 - Coggle Diagram
03道德哲學與教育
2道德倫理學派與教育(道德哲學)
(2)主內派(動機論)
義務論倫理學/嚴格主義
孟子/動機論
強調內在啟發
規範倫理學(去了解何謂道德)
目的論
用「目的/結果」判斷是否符合道德
德性論
用是否有「倫理判斷能力」判斷是否符合道德
義務論
用「動機」判斷是否符合道德
(1)主外派(結果論)
效益論倫理學/結果論/功利主義
邊沁等人提出,結果使「多數人快樂」就是善。
德性倫理學/幸福論
亞里斯多德提出,以道德為基礎的快樂才是幸福(反對快樂主義,認為那跟豬狗有何兩樣)
快樂主義
伊比鳩魯提出,結果是快樂的就是善。
強調外力制裁
非規範倫理學
後設倫理學
關心「對錯」的本質
溝通倫理學
哈伯瑪斯提出,「那些以理解做為機制,對於不同行為者之行動計劃進行協調的互動方式」
描述性倫理學
直接描述什麼是道德
道德認知理論
皮亞傑-道德發展論
無律期:5歲前,沒有道德觀念
他律期:5-10歲,服從社會約束
自律期:10歲以上,逐漸產生道德觀念
柯柏格-正義倫理學(三階六段論)
杜威-道德發展說
道德前期:本能層次
道德成規期:禮俗層次
自律期:良心層次
其他
1人性說派別與教育
亦善亦惡說
人有善有惡,可以依靠教育有限度的改變
性非善非惡說
人天生是一張白紙,會因為環境趨向善/惡。eg. 孟母三遷
性惡說
要用嚴格的方式矯正惡的本性
性三品說(中國)
人先天的資質不同,分好、中、壞,教育可以讓中間的人向上爬
性善說
所以順著本性發展就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