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013-國共第一次合作 - Coggle Diagram
013-國共第一次合作
中國共產黨的成立
1.2 組建經過
上海全國代表大會
(一大)
1921共產國際
馬林
各地小組
上海秘開
中國共產黨
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
第一個綱領
第一個決議
陳獨秀書記
1.各地成立小組
1920共產國際
吳廷康
陳獨秀
上海
第一個
共產主義小組
李大釗
北京
第二個
共產主義小組
1.3 政治綱領
最低綱領
(近期目標)
打倒軍閥
推翻國際帝國主義的壓迫
最高綱領
(長遠目標)
逐步達到共產主義社會
1.1 成立背景
俄國革命鼓舞
「十月革命」
1917
鼓舞知識份子
蘇維埃政權
三次宣言
廢除帝俄
在華特權
取國人好感
五四運動促進
1919
強國必需
去舊立新
陳獨秀
李大釗
籌辦刊物
催化共產黨
誕生
共產主義傳入
清末民初
尋救國之道
德國人
馬克思、思格斯
《共產黨宣》
共產國際推動
1919成立
1920來華
成立多個
小組
宣揚馬主義
合作原因
共產黨
尋發展機會
工人階級
力量薄弱
須聯合其他
革命力量
1923廣洲
三大,決定合作
國共政綱
共通之處
不同
國:三民主義
共:馬克思主義
相同
打倒軍閥
反帝國主義
孫求
革命盟友
辛亥後的局面
有民國之名
無民國之實
孫歷次
反軍閥失敗
孫認為
國民黨需改組
列強不承認
南方政府
俄國善意
「以俄為師」
革命成功的要訣
嚴密黨組織
嚴格黨紀
概況
聯俄容共政策
1923年
俄國
需盟友確立地位
共產國際
越飛來華
孫中山
統一全國
孫文越飛宣言
共產不能在中國
放棄在華利益
外蒙退兵
在俄協助下
軍校;地方組織
1924年
上海,國民黨一大
確立聯俄容共
合作形式
成員兼任兩黨幹事
黨內合作
容共
容共黨人士
個人身份入國黨
李大釗
執行委員
軍事合作
黃埔軍校
蔣介石(國)
校長
周恩來(共)
政治部主任
影響
國黨
內部分化
原已有反對聲音
共黨
積極發展勢力
在國民黨
滲透
促進兩黨發展
國
得蘇俄支援
軍
黃埔軍校
財
現金支援
人
共黨成員
不同階層
共
地方滲透
建立根據地
吸收新員
改善共黨質素
合作三年
初期450人
決裂時
58,000人
難得經驗
軍政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