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個人中心學派 - Coggle Diagram
個人中心學派
諮商歷程
諮商技術
諮商師的態度即是技術,重視治療關係而非技術
改變的六要件
諮商師是和諧一致的
諮商師對個案表達出無條件正向關注
個案是不一致的
諮商師同理個案的內在參考架構並傳達給個案
兩人有心理上的接觸
個案感受到諮商師的無條件積極關懷及同理
諮商關係
強調治療師的態度與治療關係的品質,相信!相信個案生命內在的良善
當諮商師具備真誠一致、無條件積極關懷、同理心,並傳達給當事人之後,當事人便能朝向自我實現成長
治療七階段
四、過去感覺期
當事人所經驗的感覺和情緒都已被認為是屬於自己的,然而仍被描述為不屬於現在的經驗
當事人害怕承認自己正在經驗某種感受,害怕此種感受可能會突破防線進入當下的自我經驗
五、此時此刻期
當事人直接、即刻的經驗到當下的感覺與情緒,被拒於自我之外的情緒會被自我所覺察
當事人能待在此種害怕中,覺得該為自己的問題負責
三、開始有感覺期
很多關於個人的感覺或解釋出現,但都被視為是過去的、不好的、不被接受的經驗
個案當自己當作他人眼中的自我或是一個客觀的物體
個案開始感覺到是自己的問題但不願承認
六、真我期
被拒絕的感覺可被直接、即刻的經驗和接納
發現自我經驗是流動的,不是固定不變的存在
縱使有被批評的風險,當事人仍能以真我勇敢面對
二、過去期
雖提及感受或情緒,但卻視其為與自己無關的過去外在事件
可能願意承認自己有困難、衝突,但把那些視為外在問題而非自己本身的問題
七、無入而不自得期
舒適的在直接經驗中,充分的經驗新的感覺
對每一經驗賦予暫時性意義,並開放、保持彈性
一、他人期
當事人處於不一致狀態,只願討論與自己無關的外在事件
不承認對某事件的感覺與看法,對諮商師有信任的困難
背景脈絡
理論緣起
是人本主義心理學的一支,強調當事人有自我覺察的潛能
在治療中應以當事人為中心
對精神分析的反動,為心理學的第三勢力
歷史脈絡
一、1940非指導性諮商:對抗傳統精神分析的指導性取向
二、1950當事人中心階段
三、1960個人中心階段
四、1970~1980權力探討階段
核心概念
人性觀(對人的看法、看人的角度)
對人類的信念:相信每一個人皆有位自己做決定的權利和能力,新信個體所做的選擇是當下最好的決定
主觀的基本優勢:人是活在個人的主觀世界中,即便再客觀的事務也是個人主觀目的和主觀選擇的結果
人是值得信賴的:相信人性本善
人比其智慧更聰明:當人訴諸直覺去作出判斷時,往往比一昧的有意識思考來的正確
人有自我實現的傾向:當提供促進成長的氣氛,個人得以知道自己要什麼並向之前進
真誠一致:內外在經驗的和諧一致,無論是政負面情緒都能真誠去感受或表達
無條件的積極關注:不批判、評價個案的行為想法感受,以溫暖接納的態度傾聽、理解個案。
同理心:以平等的態度進入當事人的主觀世界去經驗其感受、心境、痛苦、恐懼等,了解個案話語背後更深層意義
人格結構
現象場 phenomenological field
個人經驗的全部
個案所知覺到的真實才是真實,現實是取決於個人是否知覺到事情的發生,而非事件是否真正發生
個人生活在以自己為中心且不斷變動的經驗世界中,經驗包括了外在與內在的各種事件,有些能被意識所察,有些則否
自我self
自我為人格結構的核心,人格經由自我形成
自我經由有機體環境間的互動而發展,並在發展過程中統整個人的某些價值觀
由現象場分化出的一部分,由一連串的知覺和有關於我的價值所組成
自我會致力維持有機體的行為與自我之間的一致性,與自我概念一致的或被自我統整,否則會被自我知覺為威脅
自我概念為自我和現象場地不斷的互動所形成,會不斷成長和改變
有機體 organism
個體無時無刻都在表現一個有機的整體以滿足其需要
有機體的基本動機是設法達到自我的擴展、發展與自我實現
是指個人的整體,包括一切感受、情緒、行為、思想和生理狀況,任何一部分的改變都能影響其他部分
自我實現傾向
自我實現是人類的行為動機,該動機提供一個一生奮鬥不懈的目標
人類行為朝向於對環境的控制並達成個人在環境中的地位
健康的人/不健康的人
充分發揮功能的人
擁有適當的成長環境,能完全體驗個人的所有經驗,無須運用防衛機轉
能充分適應新環境,生活在一個持續變動的自我實現的歷程中
非適應性行為的發展
疏離
行為的不一致性
焦慮
常使用防衛機轉
非適應的行為
改變的發生:若處於好的環境,充分體驗此時此刻,學習接納自己,便能充分發揮潛能,自己決定改變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