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戲劇文體 - Coggle Diagram
戲劇文體
基本形式
元代雜劇
中國戲曲的第一個黃金時代
金朝末年產生、盛行於元代
文學水準高,和唐詩宋詞並稱
具有強烈的現實性和鬥爭精神
借歷史傳説故事反映現實
元代社會樣貌展現強烈
揭露社會黑暗面
表現英雄主義
描寫愛情婚姻
歌頌忠良,鞭撻奸佞
充分的戲劇效果和表現張力
宋元南戲
北宋末年和南宋初年
戲曲成形時期
包括歌唱、舞蹈、唸白和科範*文件註解一
劇本以長篇為主
使用南方曲調、無嚴格規定
樂器以鼓板為主
清地方戲
古典戲曲的第三個階段
清康熙末葉,各地的地方戲蓬勃興起,被稱為花部,進入乾隆年代開始與稱為雅部的崑劇爭勝。至乾隆末葉,花部壓倒雅部,佔據了舞台統治地位,直至道光末葉。這150多年就是清代地方戲的時代。
強勁、悽切的主體風格
新的劇本文學形式
結構嚴謹、但準確度不高
劇目數量最多
明清傳奇
由宋元南戲發展而成
產生於元末,在明初流傳,延至明末清初
流行崑山腔和弋陽諸腔
崑山腔
樂器的配置和樂隊場面的組織完備
演出能在規定情景和節奏中進行
為後世戲曲聲腔與劇種的樂隊伴奏樹立楷模
弋陽諸腔
基礎為“字多音少,一瀉而盡”
幫腔
獨唱與合唱結合
聲樂藝術
彌補演唱時無樂器伴奏的不足
渲染人物感情、烘托環境氣氛
滾調
誦唱通俗易懂的唱詞
增加音樂節奏變化
有助表達曲情
大多數只用鑼、鼓等音響效果強烈的打擊樂器作為襯托
整體風格高昂奔放
對演員要求嚴格
藝術水平較高
舞台藝術水平推進
功能作用
揭示社會矛盾
反映社會生活和綜合性
娛樂用途
塑造舞台藝術形象
組成
念白
散白
近似生活語言
韻白
生活語言進行了更為複雜的藝術加工
更具歌唱性
韻白沒有固定音高
數板
強調語言的節奏性
把相對自由的語言納入固定的拍子
引子
念和歌唱的混合體
器樂
為唱腔伴奏
開幕曲、間奏曲、閉幕曲單獨演奏
器樂演奏對調節和控制全局的節奏起著重要的作用
引導和貫穿的作用
唱腔
中國戲曲音樂的主要組成部分
分為兩種音樂體制
曲牌聯套體
使全劇由若干具有獨立性的曲牌組合而成
板式變化體
以一個曲調為基礎
通過變化發展演化成一系列的板式
將可塑性較大的基本曲調加以擴展
角色分類
其他
扮演剛強獰猛之人
淨
副淨
二淨
丑
其他次要角色
外
外末
外旦
外淨
其他雜角
駕(帝王)、孤(官員)、細酸(秀才、書生)、卒子(士兵)、禾(農民)、卜幾(老婦人)、兒(小孩)、幫老(盜賊)
男性角色
男主角:正末/末泥
正末主唱的腳本叫末本
副角色
副末
沖末
外末
大末
二末
三末
小末
女性角色
女主角:正旦
正旦主唱的腳本叫旦本
副角色
副旦
貼旦
老旦
大旦
小旦
花旦
色旦
搽旦
重要作家|作品
元劇四大家
關漢卿
代表作:竇娥冤
馬致遠
代表作:漢宮秋
白樸
代表作:梧桐雨
鄭光祖
代表作:倩女離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