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地表的變化 - Coggle Diagram
地表的變化
岩石、礦物與土壤
化石
可以在岩石(通常是沉積岩中)發現棟、植物的遺骸,或是古代生物活動的痕跡
辨識礦物
自然界中 的礦物種類繁多,因此除了透過每一種礦物的外觀、特徵外,「硬度」也是辨識礦物的重要方法之一
岩石由
許多種類的礦物所組成
莫式硬度
磷灰石
正長石
螢石
石英
黃玉
方解石
石膏
剛玉
滑石
金剛(鑽石)
岩石分成
火成岩
岩漿在地表或地殼內部冷卻凝固之後,所形成的岩石(安山岩)(玄武岩)(花崗岩)
變質岩
由於地殼變動,長期受到高溫及高壓後形成,因此常出現在板塊交界處(大理岩)(板岩)(花崗片麻岩)
沉積岩
沉積的岩石碎屑及土壤不斷堆積、壓縮而成,具有層層排列的層理
(石灰岩)(頁岩)(砂岩)
岩石受到風化作用後的殘餘物質,以及生物腐化分解後形成的腐植質,經過長時間作用就形成了土壤
※風化作用:岩石爆露在陽光、空氣、水和生物的作用下,由應變軟,由大變小,逐漸破碎分解的過程
地震與防災
從地震報告可以看出
地震深度
震央
各地最大震度
位置
時間
芮氏規模
日期
編號
重要名詞
地震深度:震源到震央的垂直距離
震源:地震錯動的起始點
芮氏規模:地震能量大小而定,沒有單位
震央:震源垂直向上與地表的焦點
震度:地表搖晃程度,單位是級
由於
台灣處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因此常發生地震
流水的作用
曲流
水流較急的一側,侵蝕力較強,形成凹岸
水流較緩的一側,侵蝕力較弱,形成凸岸
河流在彎曲的地方,兩岸的水流速度不同
由於
河水長時間對地表進行侵蝕、搬運、堆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