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足踝扭傷 - Coggle Diagram
足踝扭傷
足踝的組成
韌帶
外側韌帶
距腓後韌帶
跟腓骨韌帶
距腓前韌帶
內側韌帶
前脛距韌帶
後脛距韌帶
脛舟韌帶
脛跟骨韌帶
骨骼
腓骨
距骨
脛骨
動脈
脛後動脈
內踝後動脈
腓動脈
後外側踝動脈
脛前動脈
外踝前動脈。
神經
隱神經
腓深神經與
腓腸神經
脛神經
肌肉
腓腸肌
腓骨長(短)肌
脛骨前(後)肌
比目魚肌
組織損傷
韌帶撕裂:
跟骰韌帶
背屈內翻
後距腓韌帶
前距腓韌帶
蹠屈內翻
三角韌帶群
內踝扭傷,少見
距骨軟骨缺血性壞死
軟骨受壓縮但關節面完整
軟骨碎片部分分離使關節面不平整
軟骨碎片完全分離但還沒有位移
軟骨碎片位移
骨折
Lauge-Hansen骨折分型
旋後內收
垂直施壓踝關節
外側韌帶撕裂
內踝垂直骨折
外踝骨折
旋前外展
旋後外旋
最常見的情況
脛骨遠端與腓骨交接處
內踝
腓骨遠端
旋前外旋
反覆性扭傷
本體感覺
功能
穩定和保護身體
調控
group Ia傳入纖維和運動神經元突觸間
GABA
受器
肌梭
group Ia傳入纖維
group II傳入纖維
高爾肌腱器
group Ib傳入纖維
巴齊尼氏小體
慢性踝關節不穩定
踝關節滑脫感
關節活動度下降
足踝腫脹
持續一年以上的反覆扭傷
穩定度分類
扭傷分級
grade 2
中度損傷,腳踝出現輕度的不穩定且活動度受限
grade 3
嚴重損傷,腳踝明顯不穩定或是單側鬆弛
grade 1
輕微損傷,關節的穩定度正常、不受影響
分級意義
三階段治療計畫
第二階段
grade 1
負重練習、等長運動以及Full ROM 的拉伸運動。
grade 2
漸進式復健運動
第三階段
強化本體感覺,逐漸恢復受傷前的活動
第一階段
grade 2
步行靴或氣墊支架等協助支撐關節
grade 1
PRICE,不需要夾板s固定
grade 3
使用石膏10 到 14 天、手術重建
預後
grade 2
4-8 週痊癒
grade 3
三個月或更長時間
grade 1
1~2週內痊癒
檢查方式
理學檢查
檢測足踝部的活動度:
固定踝關節後內翻或外翻病患的腳跟觀察是否有扭傷或疼痛感
固定病患的腳跟後內翻或外翻病患的前腳掌
腳踝蹠屈或背屈後觀察疼痛與否或是否呈不穩定狀態
渥太華關節原則
觸診
阿基里斯腱
類風濕性關節炎
踝部韌帶
扭傷
蹠趾骨關節以及大拇指食指關節等
關節炎
踝關節
關節炎
儀器檢查
X光片
APview
內外側malleolus是否有腫脹
mortise view
距骨以及關節間隙的邊緣
lateral view
踝關節積液
Ankle Stress Radiography
varus stress
anterior Drawer stress
MRI
評估非急性骨質還有軟組織病變
最高的軟組織對比解析度
靈敏度
ATFL>CFL
特異度度
CFL>ATFL
超音波
動態特徵、高空間解析度
低回聲
肌肉與肌腱
高回聲
韌帶
治療方式
非手術方式
發炎期
PRICE
腳踝幫浦運動
護踝保護穩定和加壓腳踝
細胞增生期
主動活動度運動
等長訓練
纖維重塑期
本體感覺動態平衡訓練
手術方式
外踝扭傷:
ATFL與CFL
Broström procedure
加上把extensor retinaculum往腓骨拉並縫入
將兩條韌帶靠近腓骨端切斷並用醫材固定在腓骨上
將兩條韌帶剪斷,再以不可被吸收的縫線縫合
韌帶重建
結構性
用附近的肌腱重新導向
非結構性
擷取自體或同種異體的韌帶或肌腱固定在原先ATFL和CFL的位置
外踝處鑽孔,再用韌帶或肌腱穿過通道分別固定在距骨和跟骨
內踝扭傷
三角韌帶
內踝上鑽孔,再利用縫線將三角韌帶固定在內踝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