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民主國家的政府常被民眾詬病績效不彰,請說明可能的原因為何?
並試分析可以藉由何種「政府再造」的運作原則加以改進? - Coggle Diagram
民主國家的政府常被民眾詬病績效不彰,請說明可能的原因為何?
並試分析可以藉由何種「政府再造」的運作原則加以改進?
-
(一)政府績效不彰的原因
1980年代以來,有關政府部門過於大及其能力的相對不足,已為人們所詬病和詰難,學者休斯(O.Hughes)針對政府再造的背景因素,扼要歸納三大原因:
1.政府的規模(Scale)過大:
由於行政國時代的來臨,造成人民對於公共服務的期望,
政府為回應民眾日增的需求,
導致施政成本不斷攀升且行動遲緩,
改革者要求政府應該裁併組織和精簡員額以縮小政府規模。
2.政府的範圍(Scope)太大
由於公共問題舆社會功能的增加,造成政府的職能多元,
然而行政的專業性是否能因應環境變化而持續更新,不無疑問,因此全方位的政府反而是無能的政府,
改革者主張透過國有事業民營化來縮小政府的範圍。
3.政府運作的方法(Methods)不恰當:
傳統官僚的獨立性治理結構最為人所無法忍受,
由於永業化的保障造成行政人員不思進取,
公共選擇理論亦認為自利動機者
在獨占環境將因缺乏競爭比較而衍生無效率行為,
因此改革者建議引進市場自由競爭的治理機制,
來活化政府部門的功能。
前言
-
與政府再造(Reinventing Government; REGO)的風潮日盛,
績效乃為人民評估政府最易識別的服務標的,
對政府績效的產生與重視亦反映著「政府責任」;
惟公部門受限於其獨占特質與政治系絡的影響,可能妨礙公共服務績效的呈現,以下茲就題旨分別論述政府績效不彰原因與改革原則。
(二)改進績效的政府再造原則
政府再造學者奧斯本(D.Osborne)與蓋伯勒(T.Gaebler)
於《新政府運動》一書中,揭示了改革政府績效的十大原則,分述如次:
1.導航性政府(催化型政府):
政府的職能在於引導領航,而非親自操槳。
高階層的領導與實際的執行運作應予分開,
政府扮演重大政策的規劃角色,
實際的運作則交由民間執行。
2.競爭性政府:
政府應將競爭的觀念注入公共服務與產出之中,
以取代傳統獨占而造成的保守、浪費與無效率。
3.任務導向政府
政府應以目標和任務為導向的治理方式,
而非以法規命令為驅策力,並注重任務的優先次序,
以便集中精力有效運用資源。
4.結果導向政府:
政府應對其施政結果負責,並以之作為績效評量之標準。
5.顧客導向政府:
政府的服務要以滿足顧客人民)的需求為優先,
政府的施政績效和品質,應由顧客(人民)的滿意度決定,
並提供多樣性之選擇與意見回饋機制。
6.企業導向之政府
政府除思考預算如何支用外,
為了滿足公共支出,還必須懂得投資興利、開闢財源。
7.分權化政府:
政府應將決策權下授(授能)以增加員工的自主權,
同時在適當的監督下落實組織授能,讓地方政府發揮因地制宜的功能。
8.社區型政府
政府將更多公共事務的決定權和提供,
回歸給社區自主處理,實踐公民參與社群主義之精神。
9.前瞻性政府:
政府能以遠見來治理國家,
並重視環境的變化,針對危機進行事前預防。
10.市場導向之政府:
對不同的公共問題,可適度透過市場機能中供需關係的相互調適完成,而非所有公共問題皆仰賴政府獨自處理,
以舒緩政府官僚化的無效率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