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典範 (起源, 亨利, 丹哈特, 哈蒙(Harmon)) - Coggle Diagram
典範
起源
孔恩《科學革命的結構》
亨利
公共典範是由五個相互重疊的典範延續發展而成的學術領域
公共行政即政治科學
公共行政開始關注外環境
以個案研究法、比較研究法研究
公共行政成為政治學的附庸->有公共而無行政
行政/政治分立
追求效率、價值中立
代表作
懷特《公共行政研究導論》
公共行政即管理學
公共行政等於企業組織理論與管理->有行政無公共
行政原則即挑戰
行政原理有放諸四海皆準的普遍性
強調類同管理
代表作
魏勞畢《公共行政原理》
政治行政密不可分
公共行政即公共行政
丹哈特
面向
政治-組織
政治->回應和課責政治問題
組織->面對效率和效能組織問題
主觀-客觀
主觀->人本身具有意志性,個人可以創造社會
客觀->人僅會做被動性決定,將個人視為環境結構產物
類型
主觀組織
組織學習
代表:哥倫畢斯基(Golembiewski) ->組織發展理論
組織學習研究典範代表
主張人文行政主義
達成組織目標同時也實現個人自我
客觀政治
政治結構
代表:歐斯壯
公共選擇途徑觀點
三種假定
達成個別利益即可以實踐公共利益
政府制度多元且分權,提升民眾選擇權
每個個體皆理性自利
主觀政治
政治教育
政治行政合一,民主&官僚調和;行政運作難以脫離國家政治
倡導行政倫理學
代表:瓦爾多
政治是希臘,行政是羅馬
客觀組織
行政控制
代表:賽蒙 理性決策理論
主張以科學方法達到預測和控制行政現象的目標
批評過去提出的行政原則僅是行政諺語
哈蒙(Harm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