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意識形態 - Coggle Diagram
意識形態
女性主義
文化女性
父權基至利用特定的男性/女性氣概去建構人性本質,也用其合理化不合理的性別主從地位
社會應重組可以超越父權雙元主義的新價值
重視父權對所有領域的影響,全體福祉與自由是建立在所有層面的父權支配
社會應放棄讚揚女性的母職角色、對女性的物化
自由女性
同意自由主義,但反對女性天生較不理性,因此比男性次等的觀念,現存的性別差異是性別角色社會化的影響結果,而非天生差異
全體福祉需要消除在任何公共生活層面阻礙女性參與社會的障礙
重視性別偏見(雙重待遇、標準)對兩性自由的壓迫、限制,
認為其限制了女性極大化自由的可能性,且否認了女性應有平等機會追求自身利益
社會女性
融合了激進主義與文化女性主義,認為資本主義與父權體制交織下會影響人性本質
強調勞動的性別分工(經濟生產與社會再生產)形塑人性
全體福祉與自由在於在工作場域與家庭都要警覺到並消除現今的性別分工、所謂女性角色的意識,還有基於性別、種族、階級的所有形式的宰制
人在社會的關係會反映勞動性別分工,其建構人性且反映權力結構
強調人與社會的關係受至於性別、種族、階級在社會的交織性
社會傾向將照顧是為女性的天職,而非一種勞動的型態
而忽略照護的核心性才得以讓受益者持續貶低照顧的價值、剝削照顧者,且不用滿足照顧需求
政策上總假設女性會優先滿足家人的照顧需求,所以公部門的照顧服務低度發展,家戶外的照顧工作者薪資低、沒有地位
照顧是人類生存的基本,故應將照顧納入需求範圍
人本自由
在西歐較為流行,認為人雖是理智、自發的,但同時也是利他的、依賴的、互助的。每個人生來都是依賴的,是在與他人的關係裡發展出「自立」的能力
社群建立在將群體利益放在個人慾望之前,而全體福祉取決於環境是否是團結與社會整合的
完整的社會參與與最大化個人潛能才會達到自由,因此社會需鼓勵互助、利他
認為市場只能回應經濟、購買力上的需要,而需求應該要比單純的生存更多,需取得社會權,要有歸屬感與社會參與
因此政府需保障基本資源都在,並強化公部門提供核心服務與建設的功能,不可讓基本生存需求成為市場上的商品
社會保守
社會福祉是來自於個人對宗教的道德、家庭的父權、國家義務的服從
自由來自於遠離、擺脫原罪,所以個人與社會的福祉會取決於限制個人的自由與行為
認為人是神的受造物,會有原罪(無限制的慾望),所以因為追求自我利益會導致社會的混亂,應該透過宗教、家庭、教會、政府規範限制人的慾望
需求來自於個人偏好,與市場反應的消費狀況
放任保守
對人的理智與能力有信心,認為無外力介入,個人會極大化自身的成功,在對自己有利的事上會有興趣且產生動機
全體福祉來自於政府最小化,個人自由的最大化,社群則由理性個人自願參與之契約所構成
自由來自遠離干涉,個人與社會福祉取決於個人自主被保障的程度與個人爭取成功的能力是否被極大化,也就是將他人的干涉與限制最小化
需求來自於個人偏好,與市場反應的消費狀況
務實自由
主導美國的福利國家發展,對人的理性、自利、競爭與追求進步與成功的特質持肯定想法(從放任保守延伸)
對完全不管制的市場失去信心,看見先天優勢、承繼的才能、運氣的差異,認為社會應確保弱勢者追求利益的相同機會,所以政府應提供工具、情境(limited help)去確保弱勢者的競爭的機會平等
同意需求是個人與市場互動的結果,但認為消費者偏好不完全等於真正的需求
社會應設定最低需求的底線,該線以下不可有人生活與勞動(貝弗里奇報告書)
政府有義務讓所有國民至少達到可以生存的最低標準
基進主義
人性本質是由社會建構的,會取決於生物性、物理環境與社會制度與勞動的影響
會隨歷史狀態不同,反映了現存的生產模式與個人所處的社會架構位置
有限資源的競爭會破壞社區連帶感,使人們與環境、朋友、工作產生異化,要在平等、滿足所有人基本所需以及非階級的社會才能實現全體福祉
講求公平的資源分配,一切以需求為依歸
需求是被階級及利潤動機建構的產物
優勢階級掌握了生產及文化體系所以有詮釋需求的權力
資本主義的利益導向也定義了需求,讓多數人購買了自己不需要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