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桃竹苗 - Coggle Diagram
桃竹苗
新竹
-
文
中元城隍祭典
祭祀城隍的由來已久,相傳源起於周禮的八臘之祭。最早祭祀時原是水庸神,水庸就是「城隍」,也就是保護城的神祇。南北朝時代,城隍變成一種福善禍惡,有求必應的神明。到了唐代,為祈雨、求晴、報福、禳災而祭,城隍已成為人格神。明太祖時代,京師、興王之地及府州縣皆建城隍廟,定廟制,地方官吏定期行禮祭拜,從此城隍如同陽世官,各有轄區,由地方守護神變成可以問案、判事的司法神了。清代的城隍地位更遠高過地方官,城隍威權遠在陽官之上。
在歷史文獻、官方檔案及日治時期報紙中有詳細的記載,因而「新竹城隍,北港媽祖」一直是民間信仰裏深受矚目的宗教活動,而其中元普渡是竹塹城一年中最熱鬧的活動,城隍繞境造成全城轟動。即使遇上經濟蕭條也未稍歇,直至大東亞戰爭,才冷淡了這股熱潮。
-
-
-
桃園
-
-
文
桃園大拜拜
-
每次醮典除了要在景福宮前搭建「天公壇」外,另會在其他五處地方,搭建五座醮壇:包括「觀音壇」、「天師壇」、「福德壇」、「北帝壇」、「城隍壇」。每座壇內均設置中國民間故事、忠孝節義的人物與故事之裝飾,進行為期五天的祈安醮典活動。
祈安醮典期間鼓勵吃齋,禁屠戒殺,慶典期間男性進入廟裡,不得穿戴毛、皮類的衣物,而女人更被禁止進入壇內。據聞光復初期,醮典限制更多,如信眾為表達對上蒼的崇敬,也為維護對桃園土地的潔淨,曾經在桃園火車站實施人身檢查,只要腳穿皮鞋或皮飾者,均不准下車
-
-
苗栗
-
-
文
苗栗ㄅㄤ龍
苗栗𪹚龍是源於苗栗地區的迎龍慶典而演變而來,是一個相當熱鬧又刺激的元宵迎新年慶典,之後更將舞龍神化為「迎龍」活動,期望藉神龍帶來祥瑞之氣,帶給民眾平安吉祥、五穀豐收。「𪹚龍」就是用鞭炮炸龍,採用大量鞭炮、蜂炮去炸舞龍方式得到去邪(去舊)迎新年的作用,每年快接近元宵節時,很多龍隊開始出來練習,到了元宵節那天則進入高潮。臺灣各地皆有舞龍之民俗活動,唯獨苗栗客家發展出「炸龍」的習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