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阿德勒治療 - Coggle Diagram
阿德勒治療
治療技術與程序
(用治療關係來啟動內心動力,達到自我了解與領悟,而能重新定向與再教育)
1、建立合宜的
治療關係
以
建基於深度關懷、全新參與與真摯友誼的關係
,
與當事人共同合作
以解決問題;雙方將目標清楚界定,必須在處理當事人覺得重要,且願意討論與改變的個人課題
治療焦點是「這個人」,幫助當事人
覺察自己的資源與優點
所在,而非處理其缺陷與問題,並了解當事人對外在世界的經驗與自我認同的內容
同理心
掌握個案主觀世界,透過了解和個案溝通
傾聽
掌握個案各種口語、非口語訊息
參與
貼近個案主觀世界,找出並澄清目標
2、評估個體的
內心動力
對當事人的
生活型態
獲得更深刻的
了解
主觀性晤談
:諮商員協助當事人盡可能完整地
說出自己的生命故事
,並感覺被充分地聆聽
主觀性晤談可讓當事人的生活型態具體浮現,讓諮商員形成對當事人的工作假設,並確認正困擾著當事人的生命課題為何
客觀性晤談
:
蒐集
當事人的資料
問題一開始是如何在當事人的生活中出現;有哪些引發事件;曾接受過那些治療;社交史;現在要接受心理治療之成因;個人對生活任務之因應模式;生活型態評估
生活型態評估,
發展出
對當事人生活的整體敘述
,以徹底了解當事人因應生活任務模式之涵義,並找出在此種因素之中的私人邏輯及詮釋
3、鼓勵
自我了解與領悟
會以對當事人的評估中種種發現之詮釋,作為
催化當事人
,產生更清楚的自我了解與領悟之工具(
從了解轉化為建設性的行動
)
鼓勵
是阿德勒學派的特色,意味著相信個案,期望它們能為自己的生活負責,肯定他們原有的價值
4、
重新定向
與
「再教育」
行動導向階段,協助當事人重新定向並給予再教育:
將領悟化為行動
;幫助當事人發現嶄新且更有功能的觀點
動機的修正,鼓勵當事人在有益於生活的方向下做出整體性的改變
(1)
鼓勵過程
讓當事人更有勇氣去
面對生活中的各種困難
之過程,並使人們
覺察到自己的內在力量
(2)改變與找出
新的可能性
當事人會
修正
生活目標並
做出抉擇
(3)
製造不同
當事人在生活中「
做些不同既往的行為
」出來,這些「不同」可藉助行為或態度或知覺上的一點改變而表現
按鈕技術、觸鈕法(「採你痛腳」的技術)
Push button technique
讓當事人交替幻想最近發生的
「愉快經驗」與「不愉快經驗」
,同時強調去
體察
該兩種經驗隨之而來的
感覺
,而讓當事人
覺察到自己可以主動地控制情緒
,非被動地被情緒控制
目的:
教導當事人藉著改變想法去改變感覺
要求當事人去回憶一件非常愉快的經驗,接著再回憶一件非常不愉快的經驗,然後再去想像一件事件,體驗一下自己往好的方向及往壞的方向去想的不同感覺。
諮商員會送當事人兩個「鈕」一一
消沈鈕與快樂鈕
一一然後鼓勵當事人在面對未來事件時,
可以選擇按那一個鈕
,以
決定自己要何種感覺。
潑冷水法(spittingin the client`s soup)
當察覺到個案的行為不適切
時,為了解背後動機,進而
面質
,使其不再自我欺騙
例如,一位父親會一直跟子女說他是如何辛苦工作,使他們能過舒服的生活,此時諮商員可以面質他的犧牲者角色,並指出他是如何在尋求著子女的感激。諮商員的角色不在於說服他去改變對子女的態度,而是
向他說明他的行事風格所付出的代價
。當事人可以選擇繼續表現原先的行為,但原先的行為動機很可能已遭破壞,因為他不再能夠欺騙自己。
治療者的功能與角色
1、
探索
當事人在
思想與價值觀上錯誤
所在
例如不信任感、自私、不切實際的野心及缺乏自信等
2、幫助當事人
找出並深入探索
其核心恐懼
例如自覺不完美、自覺脆弱不堪、不被重視等
3、全面
評估
當事人的功能
4、
蒐集
當事人的
家庭星座
資料,包括父母、手足及其他共同生活的家人關係與早期回憶;可描繪當事人早期的社會生活
家庭星座:
原生家庭對個人人格發展有關鍵性的影響作用
。每個人會透過在原生家庭中的家庭星座來形成獨特的自我概念、對他人或對生活世界的概念等
例如,文化、家人價值觀念、性別角色期待及人際關係的性質等因素,都會受到兒童
在家庭中觀察到的家人互動模式之影響
5、
早期回憶
作為診斷工具
(蒐集早期回憶的過程,為生活型態評估)
早期回憶:
個人所說他在
10歲以前發生過的事件或故事
;是當事人所記得的特定事件,且伴有此人孩童時的種種心情與想法
藉由探索早期回憶可看出:
當事人建基於童年時期的錯誤目標與謬誤的價值信念,是如何持續影響著當事人目前的生活,從而產生各種問題
可以做為了解當事人如何組織與連結自己行為的目的、生活風格、追求卓越、整體性與出生序之間的關係之用
當事人在心理治療中的經驗
人們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沒有看到自己想法上及行為目標上的錯誤,所以當事人要專注於自己渴望實現生活型態與結果為何
當事人要探索「私人邏輯」,涉及自己、他人與生命,是建構個人生活型態的哲學基礎
從社會興趣獲取的個人信念與執念會妨礙功能,也不利於個人歸屬感的建立
讓當事人發現自己的行為或症狀的目標為何,及他們因應方式的根本錯誤所在,不斷學習如何矯正這些錯誤的假設與結論
人性觀
個人對
過往的知覺及對早期事件的詮釋
如何持續地影響著現在
當事人會沮喪、失能,係因錯誤的信念、偏誤的價值觀與無效或自我破壞的生活目標所導致
強調個人抉擇與責任、生命意義、追求完美
理論重心:
自卑感
自卑感是
所有人都有的正常感覺
,也是
人類奮鬥向上的原動力
;可以促使我們力求
卓越、成功(優越)與完美無憾
以個人所處的系統,了解此人的生活型態
生活任務
激勵當事人
發展出更強烈的社會興趣
,來協助當事人
修正其生活型態
,使有效
完成生活任務
生活模式可以藉由5種相互連結的任務來了解
(自我發展、心靈發展、職業、社交與愛)
2、與人建立
親密關係
(愛情/婚姻關係)
3、
奉獻社會
(職業任務)
1、與人建立
友誼
(社會任務)
4、自我價值感:與自己安然共處
Dreikurs and Mosak
5、合作:發展精神層次
治療歷程
治療目標
以當事人與諮商員
兩者間的合作協定
為基礎;
相互尊重
發展出當事人的
歸屬感
,進而做出具有社會興趣與社群感特徵的適應行為
申論題前言:
良好的當事人與諮商者關係,是一種建基於合作、相互信任、尊重、守密與共同目標之上的平等關係,要有成功的治療結果,就必須發展出強而有力的治療關係
用人格的成長模式,強調
個人的功能與健康幸福
,而非疾病模式
諮商過程的焦點為:提供資訊、教育、指導與給予沮喪的當事人支持鼓勵,而非心理治療
鼓勵,用來向當事人的信念作挑戰,幫助當事人建立自信與產生勇氣
教導當事人以
新的觀點
來看待自己、他人與生命
透過提供當事人新的「認知圖」,讓他們對自己的行為目的有根本的了解
協助個案重新導向,以
克服自卑、追求卓越
對現實的主觀知覺
由當事人的
主觀參考架構
來了解外界的看法
主觀的現實,個人的知覺、想法、感受、價值觀、信念、執念及結論
人格模式與整體性
強調
個人的整合性與不可分割性
,主張
個人的所有層面是彼此交互關聯
;必須在家庭、文化、學校與工作等因素共同建構而成的社會脈絡關係中,才能被了解
1、行為是富含
目的性
,且是
目標導向
個人的決定由此人的
經驗、目前的處境及他未來的發展方向
共同形成
2、
追求重要意義、力求卓越
卓越,是一種從
低的
知覺層面項
較高
的層次發展,或從
不好
的狀態變為
較好
的狀態
追求完美,努力精熟以克服自卑感
出生序與手足關係
提出
家庭星座
,會因為
出生序的不同,產生不同的心理位置
;因為人類問題本質上是社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