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诸子百家 - Coggle Diagram
诸子百家
儒
荀子
性恶论:保存本性的人是小人,而失去本性的人能成为君子。
通过“礼”的教育使恶人变为善人,原始人变为文明人
内圣与外王=一体
重心:社会关系的整合
缺乏个体心性的修养,执着形而上的追求
“外王”之术:功利欲望,社会抱负
儒家学派向法家的过渡
孟子
性善论:“仁、义、礼、智”是源于人们内心固有的善良的本性而非外界强加给人们的社会规范
个体心性的修养
于”外王”无术,对“内圣”有方
对于人格境界的追求=神圣的:安身立命
儒家学派向墨家学派的逻辑过渡
孔子
“礼”:外在行为;“仁”:内在依据
情感依据(伦理道德)
最终选择
信仰根据(巫术成分-宗教仪式)
社会功能下的“仁”释“礼”
内心体验:修复早期氏族社会的血缘情感
维护统治阶级的现存秩序
宋明理学(注重人格履践)
相信:孟子=孔子精神的真正传人
发掘:诚意、正心、格物、致知
不以为然:荀子的隆礼、尊贤之术
墨
庄子在墨,老二者之间
儒家:繁文褥节
墨子:节省人力物力等社会功利
庄子
礼乐文章:违背了健康的审美理想,使人丧 失本真
要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
孔子与墨子区别
孔子
仁爱
血缘基础之上的亲情之爱
维护等级制度
墨子
兼爱
超越血缘关系之上的人类之爱
消除嫡庶亲疏观念,礼乐等级制度
孟子
性善论
介于二者之间
保持传统的“世卿”制度
适当采纳“尚贤”政策
鬼神
庄子
人,物,天鬼 ->平等
“齐物论”
”道“无好恶,一视同仁
墨子
近乎宗教的思想体系
人的地位高于物,天和鬼的意志高于人
淡化血缘纽带和宗族情感
从儒家中分化而出
在战国时期得到了繁荣和发展
成为与儒学并立的“显学”
道
文明的怀疑和叛逆者
老子
“道”释“德”
内心体验
与自然联为一体
保持精神回归的可能性
外在行为
人与自然之间质朴的感情
虽是对现存秩序的挑战,但不构成威胁
回归自然
追求质朴、自然、本色的上古社会
“道法自然”
消极无为,顺应自然
“见素抱朴,少私寡欲”
冷酷无情,善谋权术
韬晦之计、“君人南面之术”
“矛盾”的两面性
人与自然的素朴和谐
“内圣”
顺应自然规律并用以修身部分
“无为”
“外王”
利用自然规律并用以治人部分
“无不为”
庄子
个体心性的修养——“内圣”
世界观
普泛化“道”
提出“齐物论”
“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
发现人与物“物性”层面的沟通
人生境界
进一步老子 “道学”思想
破是非、贵贱、生死的界限
逍遥游
冲破功名利禄
冲破人伦情感
冲破个体欲望
孙子
孙子兵法——“外王”
是老子“君人南面之术”在战争领域的具体运用和充分发展
方法论
考虑生死存亡、得失利弊的问题
铁石心肠
欲擒故纵
进一步利用老子之“道”的辩证法因素
了解敌我方情况
我方做出正确判断,引诱敌方做出错误判断
在我方判断正确、敌方判断失误情况下制胜
法
韩非子
师承荀子
性恶论
需要一视同仁的外在规范--法
联通孙子
接受老子“无不为”的处事手段
将孙子军谋引入更广泛的社会、政治、生活
公开发扬逐利权谋
法术与权术并举
阴谋与阳谋兼施
利害并存
政治的阴暗面
法家集大成者
主张以中央集权救世
手段
赏
罚
工具
术(政治手段)
法(政策规制)
势(统治力量)
思想
为君主谋
弊端
立法过严、执法过苛
焚书坑儒
过度集权、暴政伏笔
对比墨家
同
超越宗法血缘的意思形态
异
墨家仰仗精神动机
高形而上追求
法家仰仗物质欲求
高现实性
高可操作性
唯物论、无神论
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顺应自然规律与客观经验获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