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大學生社交購物行為 - Coggle Diagram
大學生社交購物行為
知覺功利性及互動學習性
Dcard為知覺功利性及互動學習性平台
由於該平台論壇性質重,故受訪者們經常透過追蹤看版來觀看熱門文章,例如:流行趨勢、有參考價值的素人分享
Dcard 對大學生而言屬於瀏覽資訊的平台,以看板文章為主要功能,傾向有目的性的搜尋偏好的主題
藉由看門文章、素人分享、瀏覽特定看版等功能,能了解大學生的最新流行,更能在感興趣的主題上,獲得有用資訊,並一次接收多元評論,是相當有含金量的平台。
符合量化結果「Dcard具備較高的互動學習性及知覺功利性」且兩者兼具知覺愉悅及社交性
IG為互動分享平台
數位受訪者提及在IG上瀏覽朋友動態為主要用途,其次為分享自己的生活近況,平時也會追蹤關注KOL及名人的動態,整體來說IG較貼近日常生活。。
IG平台功能簡便、多元,例如:限時動態、Reels、探索。
Search搜尋
多數大學生偏好在Dcard 上進行搜尋
平台上多數使用者為素人及大學生,齡層相近的人,使用心得相仿,更貼近自己的生活經歷並產生共感。平台匿名特性、可一次性接收到不同角度的真實評論,使大學生認為可信多元且方便。
Dcard 能追蹤有興趣的精選、個人看板,從共同話題中獲取有用資訊。而關鍵字搜尋介面清楚、看板分類精準、文字統整系統佳且圖文穿插的排版方式,能快速獲取準確資訊,閱讀感受良好。
多數大學生透過 google 搜尋引擎進行搜尋,但大多還是會進入 Dcard 瀏覽分享文章或評論
搜尋通常是較有目的性的瀏覽,尤其購買高涉入產品或自己不熟悉的產品時,越會使用Dcard查詢他人購買經驗、使用心得、感受,且更容易受網路評論影響購買決策,期望提高準確率。購買低涉入產品時則會尋找較客觀的分享文。
比起被美化過的照片,更偏好有影片輔助,認為影片的呈現形式信賴度較高
比起 Dcard 較少使用以圖片為導向的 Instagram 來搜尋資料
會使用標籤 Hashtag 搜尋資訊,但 IG 較以圖片為導向,且標籤搜尋功能限制較多,必須一字不漏才搜尋得到準確資訊。
互動分享性
普遍受訪者認為因平台特性使其更偏好於 IG 上推薦產品或分享購物經驗
在平台功能上,IG 互動功能較多樣且操作門檻低,編輯圖文、影片或限時動態便於進行加工,方便省時
例如:限時動態功能,想發就發,分享起來輕鬆,因此使用的頻率高。而 Dcard 則需要花費更長時間的編輯排版。
也促使大學生認為 IG 上親友分享的資訊內容信賴度高,Dcard 的信賴度相對較低,時常懷疑資訊內容是否為廣告 。
有受訪者認為 Dcard 能反映多元的意見特性,卻也因此造成分享東西可能被罵,讓人感到壓力的負面影響。
大學生認為IG信賴度高、Dcard匿名度高,因較注重與身邊親友交流的過程,故與Dcard相比,偏好使用IG進行互動並分享購物資訊,因此互動分享性較高。
呼應量化結果「互動分享性 IG 大於 Dcard」
基於Dcard匿名特性,較沒有與身邊親友分享的感覺,更時常被懷疑為置入性廣告(業配文),讓人產生輿論壓力
IG 分享介面較自由,操作門檻低(如:限時動態),且追蹤者多為親朋好友,因此受訪者表示更願意在 IG 上分享日常生活及購物經驗。
知覺愉悅性及知覺社交性
IG屬娛樂社交性質(對象親朋好友)
大多數受訪者較會在 IG 上分享自己的生活近況,或追蹤朋友和關注明星的動態
也會透過小短片(reels)、探索、hashtag 等功能去主動挖掘或者被推播自己有興趣的事物。
限時動態功能數度被提及,受訪者認為優點是快速瀏覽且方便,且貼合日常,成為用戶最常用的功能。
大學生使用IG的動機為與親朋好友互動,交流近況,
Dcard屬資訊交流性質(對象為陌生網友)
其扮演的角色更全面,Dcard為能夠瀏覽文章的資料庫、論壇,善用搜尋關鍵字,即可找到想要的文章並觀看評價、產品資訊,或產品開箱文。
使用Dcard的動機則為有目的性地獲取資訊
雖性質不同卻兼具知覺愉悅性及知覺社交性
皆透過在社交平台上分享經驗,獲得他人的回應,或是瀏覽他人的生活/購物經驗,以此發現新資訊。
乍看動機迥異,卻擁有一項共同點:與他人進行社交。
與量化結果吻合:「兩平台之知覺愉悅性及知覺社交性無顯著差異」。
Awareness注意
Dcard 則被歸類為瀏覽資訊的平台,大學生較不會注意商品、廣告資訊
部分受訪者提到標題聳動文章、文章下的廣告banner、贊助貼文會引起注意,但多數人看到廣告標示會直接跳過,認為在瀏覽資訊為導向的 Dcard 上,廣告是多餘且打擾使用體驗的。
Instagram 視覺導向的影音內容較容易引起大學生對廣告/產品/品牌的注意
認為影音內容的第一印象主要取決於視覺美觀程度,(如:貼文排版、色調、價格標示清楚、看起來真實立體或洗腦的影片形式,畫面具吸引力);以及文案呈現方式是否具衝擊力、有趣,並清楚介紹產品使消費者留下印象)。
信任的網紅、親友分享內容、優惠資訊、平台廣告投放的方式以及能快速瀏覽的限時動態和 Reels 等為大學生會在IG注意到商品資訊的因素
Instagram 是大學生最常經歷此購買歷程階段的平台,但注意並非產生購買行為的重要歷程
Interest 興趣
短影音內容形式、有質感的視覺呈現、顯眼的優惠資訊、是否符合自身需求是影響其產生興趣的主要因素
在意整體視覺的質感及排版,注重圖片清晰度和真實度,是否有優惠資訊、產品清楚的功能介紹、有無部落客或廣告標記皆會增加對產品的興趣。有部分受訪者表示會以自身需求為主,對於純廣告不會有興趣,甚至會反感。
IG 動態影音內容及演算法推薦廣告能引起大學生興趣
IG 短影音廣告、團購內容以及演算法推薦更符合自己需求及品味的產品,能更有專注力、更容易引起興趣,甚至產生購買的慾望
限時動態中的連結貼紙
,便於查看被標記店家以了解更多資訊,使大學生從對產品的注意進一步轉移至對品牌/店家的興趣。
Dcard 會透過產品分享心得及評論產生對產品的興趣
Dcard對大學生而言較不是購物導向,因此較少出現會想點進去看的廣告。
會因網友心得分享及底下評論而產生興趣,也藉由瀏覽特定看板了解相關資訊,瀏覽 Dcard 的過程中,若文章/廣告內容中包含他人的使用經歷與心得分享符合自身的喜好或需求,能引起大學生的興趣。
Share分享
Dcard偏向評價討論
因匿名發表的特性在 Dcard 較能無所顧慮進行真實的評價和討論,且能反映多元的意見特性,使得大學生願意在購買產品後進行分享回饋。
然而因意見多元的特性,易受網友抨擊爭論而感到壓力,且通常較費時費心編輯排版,因此多數大學生不偏好在 Dcard 以文章形式主動分享,而是以
留言
形式為主。
Instagram偏向主動分享
大學生因 IG 平台功能輕鬆迅速的操作特性,有較高的使用頻率與意願在 Instagram 主動分享資訊給親友。
大學生購後偏好跟親近的朋友用口語或私下傳 LINE 或 IG 限時動態分享,較不會刻意以貼文形式分享照片部分以好看簡單為主,主要動機並非分享產品,而為分享生活。
分享取得優惠、抽獎等特定活動,亦是增加分享意願的因素。
Action行動
「信任程度」、「方便程度」及「價格吸引程度」是關鍵的影響要素
雖然大學生不會使用IG商家功能,但仍會進行導購、留下個資以及觀望店家的行為,並在「信任」、「方便」及「價格吸引」等要素成立時,進一步產生購買行動
多數大學生在社群平台上注意並對商品產生興趣後,若店家或賣家值得信任便願意在同一平台進入行動階段,其目前在社群平台上所進行的行為歷程仍以導購、留下個資領取免費試用為主
多數認為目前社群平台尚未建有完善可信的購物系統,而體驗中的「信任程度」、「方便程度」及「價格吸引程度」則是十分關鍵的影響要素。
Dcard 主要作用為搜尋及分享
由於官網提供的價格優惠較多,且退換貨等流程、購物介面較 Dcard 完善清楚,且 IG 導購較有吸引力,因此 Dcard 並未成為行動歷程的主要使用平台。
在 Dcard 好物研究室有購買經驗的大學生認為,好物研究室商品分類清楚,且
產品介紹、評價跟使用心得一條龍
,能節省不少轉換時間,直接於同個網站下單購買較方便快速,更容易衝動購物。
Instagram 具導購作用
多數大學生在被IG演算法推播廣告並歷經注意及興趣階段後,會先追蹤品牌或店家帳號觀望。
不一定馬上買,但通常會優先考慮這些帳號的商品,若店家評論不錯,容易直接產生購買行為。
部分大學生曾透過帳號自介的商家連結導至外部網站購買,看見廣告優惠折扣的字眼直接向店家下單。
此外,也有不少大學生表示在社群上看到領取免費試用的廣告資訊,會留下個資領用。
也曾因信任的網紅開團購,產品價格不高又方便入手,而下單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