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質的組成

原子的結構

原子說

分子與化學式

元素週期表

純物質

化合物

元素

金屬元素

非金屬元素

不能用一般物理或化學方法分解的最簡單物質,由同一種原子構成

易導熱導電

良好的延展性

金屬光澤

電與熱的不良導體

不具有延展性,受外力易破碎

無金屬光澤,顏色差異大

不同種類的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結合而成

大部分為固態,銀灰色

大部分為氣態或固態

相同元素的原子,質量與性質相同

化合物由不同種類的原子以固定的比例結合而成

物質由微小粒子原子組成,原子無法再分割

化學變化僅是原子重新排列,不產生新的原子或有任一原子消失

道耳頓根據實驗結果提出

拉塞福

查兌克:原子核內除了帶正電的質子,還有不帶電的中子

湯姆森:原子裡有質量很小且帶負電的電子

原子核

道耳頓:原子不可分割

電子受到原子核的吸引,環繞原子核運動

原子核內有帶正電的質子

質子與電子的電性相反、數目相等

中子(不帶電)

電子(帶負電)

質子(帶正電)

原子序=質子數=電子數

質量數=質子數+中子數

莫斯利重新定義:原子序是原子核中的質子數量

橫列為週期,由上而下分七週期

門得列夫以元素的原子質量來排列順序

直行為族,由左而右分18族

化學式

分子

種類

亞佛加厥提出

保有物質特性的最小粒子

由原子組成

雙原子分子(如:氫、氧)

多原子分子(如:水、臭氧)

單原子分子(如:氦)

混合物

兩種或兩種以上純物質混合而成

如:空氣裡有氮氣、二氧化碳、氧氣

元素是由單一種原子所組成,在元素符號右下角標示組成原子的數目,當數目為1時可省略

若分子是由數種原子所組成,則須註明組成原子的種類與數目

由金屬元素與非金屬元素所組成的化合物,金屬元素符號在前,非金屬元素符號在後

含有氧的化合物,一般會將氧原子寫在後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