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史前台灣, :black_flag:小知識, :black_flag:小知識 - Coggle Diagram
史前台灣
史前台灣
距今5萬年前---舊石器
距今7千年前---新石器時代
距今6千年前
距今3500年前
新石器--距今200年前---金屬器
十三行文化
地點 :新北市八理區
農業為主、漁獵為輔
開始使用
鐵製
工具
有和其他地區貿易往來
距今400年前
圓山文化
地點:台北盆地
貝塚
:食用貝肉後丟棄貝殼堆積而成
卑南文化
地點:台東市
出土石板棺和玉器
新石器特徵
磨製石器
燒製陶器
飼養家畜
農業出現-聚落出現
南島語族來台
經濟與宗教
經濟活動
游耕、漁獵
平埔族-女人耕作、男人狩獵,鹿是最重要獵物
捕鹿稱為『出草』
宗教信仰
相信萬物皆有靈,巫師負責溝通神靈
祖靈:被認為影響最大,最受敬畏
西拉雅族
公廨:祭祀祖靈場所
祀壺信仰:裝有清水的壺、罐,放在公廨,象徵祖靈
歲時祭儀
透過祭典活動,感謝神靈、祈求豐收
阿美族-豐年祭
賽夏族-矮靈祭
達悟族-飛魚祭
生命禮俗
原住民從出生、成年、結婚、死亡都有不同習俗
代表人生不同階段
卑南族-猴祭
泰雅族-紋面
皆屬於成年禮的一種
小知識
對原住民稱呼
清領時期:是否納稅、服勞役區分「 熟番」、「生番」
日治時期:沿用,生番改稱「高砂族」
中華明國時期:「高砂族」改「高山族」,民國83修憲,「原住民」
早期:大坌坑文化
新北市八里區
中期:牛罵頭文化
中部地區
長濱文化
地點:台東縣長濱鄉
特徵
已知用火
打製石器
採集、漁獵
史前文化
史前時代-沒有文字記載的歷史
依據器物的種類與技術分為
舊石器、新石器、金屬器
原住民文化
起源:南島語族
太平洋與印度洋島嶼上,屬於南島語系族群
來台時間:數千年前
考古研究:沒有文字,依靠考古與歷史學家研究
平埔族
分布:台灣西部和東北部的平原、丘陵
較早和漢人接觸,逐漸融入漢人社會
家族制度
母系社會:子女財產繼承,歸女方,實施贅婚制
男子依年齡分級,年長者參與公共事務、政治運作
族群
凱達格蘭
道卡斯
巴則海
巴布拉
貓霧捒
和安雅
西拉雅
高山族
分布:山地、平原、離島
與漢人接觸較晚,保留不少原有文化
家族制度
母系社會:阿美族、卑南族
父系社會:泰雅族、布農族
部落組織
貴族社會(土地為貴族所有):排灣族、魯凱族
漁團組織:達悟族
原住民族群
90年正名--14族
邵族、噶瑪蘭、太魯閣、賽德克、薩奇萊雅
103年正名--16族
卡那卡那富、拉阿魯哇
原九族
泰雅、賽夏、布農、鄒族、阿美、卑南
魯凱、排灣、達悟
:black_flag:小知識
歷史時代-有了文字以後的歷史
:black_flag:小知識
游耕,選地-焚燒樹木-灰燼當肥料-數年後找新耕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