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主題:說服的藝術 班級:三年丙班 組別:第五組 姓名:黃詠盛、賴韋廷、陳鶴升、張凱祥 座號:29、30、31、32 指導老師:邱燕虹老師 …
主題:說服的藝術
班級:三年丙班
組別:第五組
姓名:黃詠盛、賴韋廷、陳鶴升、張凱祥
座號:29、30、31、32
指導老師:邱燕虹老師
諫逐客書—李斯
結論
論逐客之過失,使秦王取消逐客令。
起因
韓王派水利專家鄭國,甲發展水利之名,欲削弱秦國國力,秦國宗室大臣提議逐客。李斯亦在被逐之列,乃上書力陳逐客之非。
過程
善用史證、物證、事證反覆說明逐客不利於秦,並針對秦王併吞天下的野心諫言,「純由秦之利害立論」,極具說服力。
論逐客之過失,使秦王取消逐客令。
利:扣緊秦王欲使國家富強並稱霸天下的心理,用前王史事證明客卿對秦國之助益。
害:(物證)出秦王珍愛異國珍寶、美女、音樂,獨用人排斥異國之才,乃是重物輕人,非一統之術。(事證)透過由物及人的事證,說明君王有容乃大的道理。若逐客將成藉寇兵而齎盜糧之舉,乃對秦國不利。
善用史證、物證、事證反覆說明逐客不利於秦。
出師表—諸葛亮
起因
先從分析天下形勢,指出「天下三分」,而蜀漢最為弱小,並處在「危急存亡」的緊要關頭。藉著分析當時的形勢,清楚的提示劉禪,如不發憤圖強,國家必然敗亡。
過程
呈現目前危急的形勢後,諸葛亮再以內外百官皆捨身不懈,為國效力,表現對國家與後主的忠誠之心,因此只要後主願意廣開言路、察納忠言,文武百官都願意效忠後主,希望後主能振興民心士氣,完成興復漢室之大業。
結論
提出了廣開言路的建議、提出嚴明賞罰的建議、表達了“興漢室”的決心和“報先帝”、“忠陛下”的真摯感情,文中頻用「宜」、「不宜」雖然不敬,卻顯示出劉禪尚保有一定裁奪之權。
以「親賢臣,遠小人」勖勉後主,並以「討漢賊,復舊都」自誓。
諸葛亮擔心北伐期間,後主不知長進,致使小人把持政權,故於出征前上表後主,懇切勸諫後主要廣開言路、執法公正、親賢遠佞、自謀自強,不忘先帝遺詔,務以復興漢室為己任。
燭之武退秦師—左傳
起因
鄭國當年對晉文公無禮。
對晉國有貳心,私底下和楚國親近。
過程
鄭國滅亡對秦國沒有半點好處、只是單獨圖利晉國,使其增加領土。
鄭國的地理位置在秦、楚、晉的邊境上,燭之武暗示秦穆公將來有一圖中原的野心時,鄭國是秦國的東道主。
燭之武最後語重心長地說:晉國要擴張領土,首先吞併鄭國,下一步就是對著你秦國的領土。
結論
秦穆公聽後不僅答應退兵,甚至還派遣三位將軍:杞子、逢孫、楊孫三人率軍防衛鄭國;而晉國大夫子犯知情後,請求攻擊秦軍,但是晉文公以不能恩將仇報、亦不能失去盟國等兩大理由拒絕,並隨之退兵。
與鄭親善,有利無害
(舍鄭以為東道主,行李之往來,共其乏困,君亦無所害。)
談判方式曉以利害,使秦伯明白出兵不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