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日治時期3 - Coggle Diagram
日治時期3
日本對外擴張(對台控制力越來越強)
1936武官小林躋造
1930工業化
電力帶動工業發展:1934日月潭第一水力發電廠、水泥/金屬/化學肥料產業、1937二件日月潭發電廠、機械/造船/石化業、纖維業二件日月潭發電廠、機械/造船/石化業、纖維業/大規模水泥業(麻製品)/大規模水泥業
軍事需求(1939工業產值>農業):1938生產力擴充五年計畫(高雄重工業)
1936南進政策(1937蘆溝橋事變):1919華南銀行、1928台北帝國大學、台灣拓殖株式會社、高雄港擴建、左營軍港、後勁煉油廠
1936底皇民化運動
國語(日語)運動:申請為國語家庭、廢除學校漢文課+報社漢文版
1940改(日本)姓名運動(僅2%人口執行):申請資格為國語家庭(許可制)
宗教社會文化改革:日本神道教寺廟整理政策)、穿和服、改過陽曆年、歌仔戲+布袋戲+新劇→皇民劇
1941太平洋戰爭爆發(珍珠港事件)→1942中途島戰役敗(美軍開始反攻)
軍國主義抬頭:1929全球經濟大恐慌(1931限制台米輸日)、1931九一八事變(日占東北、軍方積極份子暗殺首相犬養毅)→軍方主導內閣(武力向外擴張)
1940大東亞共榮圈:中日滿政治+經濟+文化→東南亞反日(1941日以解放者自居)→大洋洲+紐澳
戰火蔓延+停歇
破壞:1943美軍空襲台灣(轟炸)→躲空襲警報+吃番薯籤粥(當時人共同經驗)
1945結束:美國在廣島+長期頭原子彈
經濟:1937強化對台灣經濟管制
金融統制:民間機構納入統制、警察出面勸導(動員台灣人認購暫時國債)、宣導儲蓄+樂捐現金
物資+人力掌控:要求非軍需企業不雇用青少年勞工、禁止生產者任意遷徙
1939配合時局+公益性:總督府統一低價收購稻米、台灣糖業令、1938民生必需品納入配給
政治
攏絡台灣菁英
1941林呈祿受邀參與總督府諮詢機構
1942鄰獻堂被選為日本貴族議員
1945修法-台人得選舉日國會議員+取消保甲制
強力鎮壓叛亂事件(警察虛構+渲染)
1940瑞芳事件(礦業鉅子李建興被捕):組織抗日團體
1941東港事件:歐清石、郭國基涉嫌計畫協助國民政府軍登陸
1944蘇澳事件:71名蘇澳漁民涉嫌提供情報給美國潛艇
社會、軍事動員
社會動員
文化壓抑:官方主導全台報社→合併為台灣新報、雨夜花→榮譽的軍夫
1941-1945皇民奉公會(忠君愛國主思想)
政治宣傳:皇民文學、1938莎韻之鐘電影
軍事動員
1937蘆溝橋事變
1941原住民組高砂義勇隊:前往熱帶叢林東南亞戰場
1942志願兵制度
1945實施徵兵制(15-60男性+17-40女性)、機場及防禦工事修築、徵集慰安婦
認同與掙扎:吳濁流-亞細亞的孤兒
半山(到中國發展的台灣人、尤其國民政府陣營):李友邦-台灣義勇隊(最大武裝抗日)、台灣革命同盟會、戰後副總統謝東閔、長期省議會議長黃朝琴、報人+省議員李萬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