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Ch.3-1 行政領導與授權, 管理(控制) v.s 領導(創新), 最新、最廣義,非正式且自然發生。, 和傳統領導理論最大的不同點,…
Ch.3-1
行政領導與授權
轉換型領導(哲學)
意涵
透過領導的作用來轉變組織原有的價值觀點、人際關係、組織文化與行為模式(組織計畫性變革)
肯定人員有自我實現的需求
領導者與部屬之間相互影響的關係
源自
交易領導:奠基於巴納德Barnard《貢獻與滿足平衡理論》。穩定的環境
轉換型領導:不穩定但仍能控制的環境
魅力領導:高度不安的環境
提出原因
過去領導理論將重點放在影響領導效能的因素、過去領的理論奠基於「領導者」與「被領導者」的二分角色、過去領導理論常將「領導者」與「管理者」混為一談。
四個構成要素
動機的啟發與精神感召
才智(潛能)的激發
個別的關懷
相互的影響關係
特質
創造前瞻遠景、樹立個人價值、樂在工作、掌握人性需求、啟發自覺意識、鼓舞學習動機
達成的四種策略
願景、溝通、信任、自我肯定,施展自己的才能(避免瓦稜達效應)
行政領導
面臨的趨勢與影響x8
企業化⇆去倫理化
民營化⇆去管制化
科技化⇆去人性化
自由化⇆去責任化
專業化⇆去階層化
民主化⇆去認同化
全球化⇆去本土化
多元化⇆去原則化
行政授權
情境
組織規模、決策重要性、任務複雜性、組織文化、部屬的素質
原則
單一隸屬、權責確定、量力授權、相互信賴、主管保留權責、適當控制、時需考量
目的
加強組織的結構、減輕領導者負擔、發展人員能力、提高工作效率
不宜授權之事項
決定機關目標及決策、決定機關之行政計畫、核定工作成果、幹部培養與鼓勵、對部屬有計劃之接觸、對工作人員之考核與獎懲
意涵
被授權者享有部分責任,在授權者適當的監督下能做相當自主的處理和行動。
實務上特點x7
應堅守行政中立
是行政革新的發動者
應遵守相關的行政法理原則
是公務員執行公務與升遷的重要依據
應遵守「依法行政」原則
行政領導的本土性
領導是行政運作的一部分
行政監督
目的
修正部屬的行為、矯正部屬錯誤的決策、了解部屬所做之行為或決定是否有誤、對部屬違反其權限的決定予以制裁、使部屬之決定不偏離組織目標
內容(監督循環)
工作控制
工作指導
運用時機
部屬未達標準時、新進或初任的部屬、新購置機器設備時、調動職位的部屬、為培養個部屬的替換性時
程序
準備→提示→實施→確認→總評
工作指派
工作考核:公正、客觀、公開、切實
意涵
上位主管對部屬的工作視察考核。
領導基礎x7
參照權力
專家權力
合法權力
資訊權力
強制權力
關聯權力
獎勵權力
意涵
管理觀點
權力觀點
影響力觀點:凡是能對他人產生影響力即構成領導行為。
研究學派(途徑)
版本一
功能研究法:專才、技術
交互行為學派:任何人均有領導權
環境決定領導論:時勢造英雄
權變領導學派
人格特質研究法 (屬性論)(特徵論)(偉人論)
版本二
行為理論:1940~1960s
權變理論:1960s後
特質理論:1920~1940s
新的領導途徑:1980s以後,魅力型領導、交易型領導及轉換型領導
領導型態
行為領導
三分式
愛荷華大學:獨裁式領導、民主式領導、放任式領導
四分式:李克特Likert
系統二:仁慈-權威的領導(仁愛專制型) X
系統三:諮商-民主的領導(諮商式領導) Y
系統一:剝削—權威的領導(壓榨權威型) X
系統四:參與-民主的領導(參與式領導) Y
二分式:體制型(關心工作,結構型) v.s 體恤型(關心員工,體諒型)
密西根大學:工作中心式、員工中心式
俄亥俄州立大學:兩構面理論(定規、關懷)
五分式:管理格道(81種)
(1,9):鄉村俱樂部式管理(懷柔型)
(1,1):無為式管理(放任型)
(9,1):權威服從式管理(任務型)(業績中心型)
(5,5):組織人式管理(平衡型)(中庸型)
(9,9):團隊管理式(理想型)
權變領導(情境)
豪斯House《途徑目標領導理論》
意涵:領導者需要協助部屬達成目標
三大變數:原因變數(四種領導者行為)、中介變數(部屬特質、工作環境)、結果變數
基礎:佛洛姆Vroom《期望(預期)理論》
四種領導行為&情境
工具行為(指導型的領導):曖昧的情境、部屬為外控型人格時
成就導向行為(成就導向的領導):非結構性,部屬需要成就的目標來挑戰時
支持行為(支持的領導):部屬感受乏味與焦慮,缺少自信時
參與行為(參與的領導):非結構性,部屬為內控型人格時
赫賽Hersey&布蘭查Blanchard《情境領導模式》又稱《生命週期的領導理論》
四種領導行為
參與:部屬有能力但需要情感上的支持⇨低任務、高關係(不需要指派任務但需要特別關心)
推銷:部屬有意願但無能力⇨高任務、高關係(需要指派任務也需要特別關心)
授權:部屬有意願且有能力⇨低任務、低關係(不需要指派任務也不需要特別關心)
告知(教導)(發號施令):部屬沒有意願又沒能力⇨高任務、啲關心(指派任務但不需要特別關心)
意涵:領導模式視部屬之成熟度(意願、能力),採取不同的行為(任務、關係導向)。
費德勒Fiedler《權變領導理論》
兩種領導類型:任務導向(有利與不利時)、關係導向(介於中間時)
意涵:依據情境選擇適當的領導者或改變領導情境(前提為假設領導風格固定)
三種情境:職權、工作結構、領導者與部屬關係
管理(控制) v.s 領導(創新)
領導者
針對議題提出新選擇
注重直覺、情緒化
事前反應
關心工作對成員的意義
重視個人遠見、價值觀
管理者
監督、估算利弊得失、善用談判諮商及獎懲手段
接近人群、不喜歡孤獨
事後反應
重視非人情化
關心工作完成的方法
最新、最廣義,非正式且自然發生。
和傳統領導理論最大的不同點
迄今尚無一套完整而具體的理論
會發生在組織每一層級(分層負責)
哲學思考、辯證思考(強調正反合的圓周式思考)、內省真理的體驗、培養全人的人格、理性與直觀能力的互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