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秦到東漢, 漢武帝, 西域 (葡萄、水果、樂器), 中國 (絲綢、瓷器、冶鐵術) - Coggle Diagram
秦到東漢
帝國建立發展
秦朝
滅亡
劉邦入關中
原因
高壓統治
過度役使人民
趙高掌權亂政
皇帝制度
嬴政(始皇帝)
都咸陽
政策
統一標準、建馳道
加強中央
中央官制
三公-卿
地方郡縣二級制
郡守-縣令
直接任命
有效控制地方
封建權力分散、威脅王權(原因)
西漢
郡國並行制(高祖)
封國
劉氏子弟
原本分封異姓功臣,後被剷除
諸侯王擁有自主權
郡縣
鞏固政權
七國之亂
文帝
賈誼-眾建諸侯少其力
景帝
鼂錯-削藩政策
七國之亂
平定後諸侯國變弱
盛衰
文景之治
匈奴和親
平七國亂,解決諸侯問題
無為而治,儲備國力
漢武帝時期
國力儲備富強
對外
開疆拓土
討伐匈奴、開西域
連年征戰,財政困難,晚年休息
對內
首創年號(建元)
主父偃-推恩令
削弱諸侯
用人不拘一格
刺史 :silhouettes:
巡查地方
獨尊儒術
長安設太學
漢高祖劉邦,都長安
君權VS相權
變遷
秦確立宰相權力
君相權衝突在漢武帝達到高峰
內外朝
內朝(皇帝、近臣) :silhouettes:
漢武帝為削弱相權
察舉制度 :star:
決策中樞
權力擴大超越外朝-皇權強化
外朝(丞相、中央政府)
執行部門
王莽
滅亡
改革太過理想化,反而造成混亂
外族「王」降成「侯」,起兵寇邊
征討匈奴加重稅
被綠林軍所殺
建立
外戚王莽受朝廷愛戴,握有大權
利用「讖緯」製造祥瑞符命
新朝
托古(儒家)改制
西漢末年社會經濟問題
王田制度
東漢
建立
劉秀-光武中興
受到豪族支持
集中土地和財富的人
定都洛陽
光武帝時期
提倡儒術,洛陽設太學
節儉休養生息
提高刺史權力
一路上升造成軍閥混戰 :!:
明章之治
承光武,尊儒術,吏治清
北伐匈奴,解決邊患問題
衰亡
兩次黨錮之禍(桓靈)
原因
士人VS宦官-「清議」
宦官陷害士人
士人不關心政治(結果)
黃巾之亂
張角-太平道
為平亂,授與刺史大權
東漢末年軍閥混戰
外戚VS宦官
和帝之後惡性循環
桓靈二帝特別嚴重
羌亂 :explode:
軍隊強力鎮壓屠殺
龐大軍費
對外關係
中土與「蠻夷」
西周以來的天下秩序觀
華夏中心主義
秦對外關係
匈奴(北)
蒙恬北伐,收復河套,設郡、馳道
連接燕、趙、秦長城
越人(南)
百越
漢對外關係
匈奴
西漢
漢高祖親征被圍
白登之圍
高祖-武帝和親
景帝有貿易
漢武帝多次攻打匈奴
衛青、霍去病
各有損失,晚年休息
匈奴分裂,維持和平
王莽「王」變「侯」引起衝突
東漢
分南、北,南匈奴遷東漢
多次聯合南匈奴攻打北部
竇憲大破北匈奴,西遷
朝鮮、日本
朝鮮設四郡
樂浪郡
日本(倭國)
遣使奉貢
光武授與「國王」
絲路
開通
西漢張騫
長安-西亞、中亞
張騫通西域
漢武帝為了聯合西域攻打匈奴
被軟禁後再出發
鑿空
漢代經營
未達成聯合西域
對西域更了解 :tada:
漢武帝招募商人經商
文化、物質交流
關稅
為避免匈奴騷擾、加強控制
漢宣帝成立「西域都護府」 :star:
漢武帝
通西域
獨尊儒術罷黜百家-五經博士
創年號
刺史
伐匈奴
察舉制度-內朝
專賣
均輸、平準
西域
葡萄、水果、樂器
中國
絲綢、瓷器、冶鐵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