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行政學發展時期(二), 行為科學 對行政學的影響, 行為科學的缺失及補救 - Coggle Diagram
行政學發展時期(二)
1930~1960
修正理論時期
行為科學
,注重人性的、動態的、行為的及社會的觀點。
行為科學
傳統行政學一味強調「應該如何」而不研究事實如何、兩者間的差距、產生差距的原因,如此看似完美的原理便會窒礙難行。
行為科學便是針對這一點、強調社會現象之「實然」的研究
興起背景
壓力團體與大眾傳播媒體使研究領域擴張。
人的教育文化水準提高,對社會交往的要求比以往更殷切,
組織對成員的鼓勵
須運用新方法。
社會科學所涉及的人的問題(特別是人與人的交互行為)並非單純法制研究所能解決。
巴納德
動態平衡理論
從
主管
研究,重互動
權威的接受論
「權威」(命令)視受命者接受的程度而定
了解、有能力執行
互動體系論
組織不單是成員,而是人群間互動所組的系統
非正式組織
貢獻與滿足的平衡
誘因不只物質,精神也重要
溝通問題
主管的職能
建立溝通系統,積極取得必須的努力
員工「合作關係」、認同、界定目標
賽蒙
理性決策理論
決策過程
的三種活動
情報活動
觀察文化、社會、政治、經濟、技術等整體情況
設計活動
基於情報的結果,深入研究,擬定評估可能方案及優缺
抉擇活動
基於設計的結果,挑一個實施
「最適的」決定是理想
退而求其次
「滿意的」決定(有限理性)
梅堯
霍桑實驗理論
人群關係學派
參與和情緒發洩
讓工人抱怨
有參與感
改進管理
提高士氣
小團體及約束力
個人在團體中的行為,除正式組織的規範外,也受非正式團體的約束。
人格尊重
不能以機器視之,精神條件要滿足
社會平衡與士氣
只有了解個人與他人同為社會體系的一部份的關聯,才能了解士氣。
馬斯洛
需要層次理論
需求金字塔
成就:在職權範圍得到最大成就
尊榮:自尊心、榮譽感
社會:歸屬感
安全
生理
每個人會同時有生理和心理需求
需要和激勵的關係
達成某種需求,
對人就不具強烈的激勵作用
何茲柏格
激勵保健理論
消極的保健,
積極的激勵
激勵(
滿意因素
)
定義
可激發工作意願
例子
成就
賞識
工作內涵
責任
升遷與發展
保健(
不滿因素
)
定義
維持現狀,
無助提升績效,
易使人不滿
例子
組織管理和政策
上司監督
報酬
人際
工作環境和條件
行為科學
對行政學的影響
組織理論研究上
由靜態到動態
發現非正式組織
組織平衡論:組織和人員互相需要
群組角色的重視
組織中不因地位高低,人人皆有重要性
管理方式上
監督制裁 → 人性激發
消極懲罰 → 積極激勵
專斷領導 → 民主領導
唯我獨尊 → 意見溝通
人事行政上
如何建立人員與工作的調適關係
人員的合作關係
機關與人員的平衡
在基本觀念上
傳統行政學:濃厚「價值判斷」
由「應然」轉為研究「實然」
用科學方法搜集事實、分析原因、提出實證
權力觀點上
權力的大小
視下屬對上級的接受度而定
行為科學的缺失及補救
不能解決問題
雖重資料的搜集、分析,卻支離破碎,不能貫通
無助於問題的解決
社會科學本應判斷好壞,提出最好的方法以因應社會問題。
行為科學家一味追求客觀性,雖找出問題真相,卻逃避解決。
僅以組織內部的人員為主,絕少涉及外在環境對人影響。
需將科學管理與行為科學的長處整合
系統分析法
過分偏重人員行為的研究,否定組織結構及法規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