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
蛋白質製劑

生物製劑與小分子藥物的異同

蛋白質

蛋白質生物製劑開發 BY Mass

click to edit

  1. 製造- 生物細胞製造;化學合成
  2. 分子量- 上千/上萬Dalton;上百Dalton
  3. 物化性質- 複雜多樣;單純單一
  4. 分析確效- 純度難測定;純度易測定
  5. 免疫反應- 可能性高;可能性低
  6. 投藥方式- IV為主;各種劑型都有
  7. 保存- 低溫;常溫
  8. 生物性雜質- 可能性高;可能性低

口訣(生物製劑)- 茱蒂砸大蛋
(注射低溫複雜大分子量蛋白質)

生物相似藥法規

歐盟的EMEA,有

  1. 相似生技藥similar biological product
  2. Bio-similar

美國的USFDA,有

  1. 歷史因素的生技藥品,像是早期從動物取下的胰島素、生長激素、性腺激素等;依照食品、藥物與化妝品管理法(FD&C Art)管理,並依循新藥申請流程(NDA)
  2. 非歷史因素的生技藥品,像是EPO、干擾素、抗體等;
    依照公共健康服務法(PHS Act)管理,並依循生物產品許可申請(BLA)

尋找生物標記

  1. 蛋白質分子量分析,區分單體、二倍體、三倍體;應用於重組蛋白純度
  2. 蛋白質身分鑑定(Protein ID)
  3. 副產物(side product)、不純物(impurity)分析
  4. 胺基酸單點置換
  5. 全序列鑑定分析,實驗室要求5-20%覆蓋率,而業界要求100%覆蓋率
    ;影響因素- 蛋白質序列與結構已知與否(重組已知,一般未知)、合適酵素、Mass偵測範圍、蛋白質四級結構且分子量大
  1. 蛋白質轉譯後修飾(PTM),像是磷酸化(phosphorylation)、醣基化(glycosylation)、氧化(oxidation)、雙硫鍵(disulfide bond)

Mass用途

  1. 尋找生物標記
  2. 鑑定重組/純化蛋白質產品的QC,像是對比性試驗(comparability test),鑑定市售與新藥的相似度,或是同工廠不同批次的相似度
  1. 選擇clone,像是倉鼠卵巢細胞(CHO cell;高轉染且好繁殖),須小心非人類醣基化
  2. 細胞培養
  3. 動物試驗
  4. 人體試驗

產品QC

clone種類

  1. 單細胞生物,有細菌(質體)與酵母菌
  2. 多細胞生物,有果蠅(高繁殖力且只有4對染色體)、蚊蠅(中間宿主)、斑馬魚(胚胎發育)、基因轉殖鼠
  3. 病毒載體(高轉染/高專一/簡單基因),有DNA病毒、RNA病毒、反轉錄病毒

細胞與酵母菌的異同

  1. 都是單細胞
  2. 單倍體;單倍體/雙倍體
  3. 基因數=4,000;6,000
  4. 生長速度,每20min分裂一次;每90min分裂一次
  5. 培養濃度=十億(9個十)cells/ml;十億(9個十)cells/ml
  6. 保存,都是低溫
  7. 環境,可以忍受高溫;不能忍受高溫
  8. 備註,有安全上的疑慮,像是LPS;較其他真核更容易重組
  1. 備註: DNA是雙股螺旋,10個鹼基為一個螺旋
  2. 備註: AT配對之間是雙鍵,鍵能較低而容易打開;CG配對之間是三鍵,鍵能較高而較不容易打開
  3. 備註: 植物病毒的花費最低且蛋白產量最高

基因轉殖
(DNA放大 BY PCR)
(前處理、轉錄與轉譯)
(蛋白質檢驗 BY 西方墨點法)

前處理

DNA純化

DNA Melting

  1. 細胞溶解,釋出DNA、RNA與蛋白質
  2. 加入試劑phenol,溶解蛋白質,剩下DNA與RNA不溶
  3. 加入酵素ribonuclease,分解RNA,剩下DNA不溶
  4. 加入酒精後離心,促使DNA沉澱在溶液下層

透過加熱到Tm(melting temperature,能使50%DNA解螺旋的溫度),破壞螺旋的氫鍵,而使DNA解旋,而AT配對會先解螺旋,再來是CG配對會解螺旋

  1. 備註: 原核生物有操縱子operon,但是只有一個調控區而沒有基因間區,代表同一基因被轉錄出來的mRNA較為多樣性
  2. 備註: 真核生物有操縱子operon,並在每一基因前都有一個調控區與基因間區,代表同一基因被轉錄出來的mRNA只有一種

轉錄

真核生物的核醣體,是40S與60S次單元組成
原核生物的核醣體,是30S與50S次單元組成

遺傳密碼 genetic code

轉譯

  1. initiation BY tRNA
  2. elongation
  3. termination BY UAA/UGA/UAG
    備註: N端是NH2;C端是COOH

PCR

三步驟

四要素

  1. DNA模板
  2. 引子
  3. DNA polymerase
  4. 四種核甘酸 + 緩衝液
  1. 變性denaturation/94-96℃,雙股變單股,當作模板
  2. 引子黏合annealing of primers/55-72℃,加入引子
  3. 核酸延長extension of primers/68-72℃,加入DNA polymerase、(四種核甘酸 + 緩衝液)

Western blotting

偵測細胞、組織或體液中特定蛋白質的表現

  1. 蛋白質萃取與製備
  2. 膠體電泳gel electrophoresis,使用SDS-PAGE膠體(使蛋白變性並帶負電);
    大分子量蛋白,游離速度較慢,而小分子量蛋白,游離速度較快
  3. 轉漬transfer,將蛋白質轉漬到PVDF/NC材質的模上
  4. blocking,用其他種類蛋白質填滿轉漬模上的孔洞
  5. antibody probing,使蛋白質接上primary antibody,形成抗原-抗體複合體
  6. detection,在primary antibody接上secondary antibody OR 螢光物質,來放大訊號
  7. imaging & analysis

胺基酸

胜肽

抗體

  1. 中心Cɑ,接上氨基/羧基/H/R-Group
  2. 依照R-Group的物化性質,又可以分成非極性、極性、酸性、鹼性
  3. 天然胺基酸都是L-form
  4. 大部分胺基酸是鏡像異構物;除了glycine
  5. 胺基酸的酸性或鹼性,要依照環境而定= 兩性
  1. 非極性胺基酸: alanine, glycine, valine, leucine, isoleucine
  2. 極性胺基酸: serine, threonine, cysteine(形成雙硫鍵), methionine
  3. 酸性胺基酸: tyrosine, phenylalanine, tryptophan, aspartate, asparagine, glutamate, glutamine
  4. 鹼性胺基酸: lysine, arginine, histidine
  5. 環形胺基酸: proline(在三級結構中,形成轉折處)
  1. 等電點PI,在某一PH下,同時帶正電與負電,使淨電荷為零
  2. 等電點公式= pI = [兩個pKa的胺基酸] (pK1+pK2)/2 = [含有三個以上pKa的胺基酸] 取pI前後的兩個pKa/2

兩個胺基酸形成的肽鍵,具有雙鍵性質,使周邊六個原子都在同一平面(C-N鍵都是sp2軌域鍵結)、前後Cɑ的C-N鍵呈現trans-form

  1. 一級結構: 長鏈胺基酸序列,同一條胜肽鏈
  2. 二級結構: 長鏈胺基酸序列,同一條胜肽鏈,並由氫鍵摺疊;
    像是,ɑ-helix & ß-sheet
  3. 三級結構: 長鏈胺基酸序列,同一條胜肽鏈,並由氫鍵、離子鍵、疏水作用摺疊;cysteine形成共價鍵 & proline助於三級結構形成
  4. 四級結構: 長鏈胺基酸序列,多條胜肽鏈;像是,分成球狀蛋白與纖維蛋白
    球狀蛋白,水溶性且不穩定,像是大部分酵素、血紅素
    纖維狀蛋白,非水溶且穩定,像是結構蛋白、角蛋白

胺基酸序列定位法 BY

  1. 直接胺基酸定序法
  2. cDNA定序法
  1. 蛋白質變性: 受pH、濃度、溫度影響,而破壞鍵結,常見於萃取
  2. 蛋白質復性: 在變性後可以復原,像是RNase A

蛋白質折疊,有時需要Chaperone proteine(chaperonin)才能折疊

重組DNA技術

  1. 限制酶切開質體
  2. 接上目標基因
  3. 重組質體
  4. 基因表現
  1. 重組DNA: 酵母菌、細菌
  2. 單株抗體: 動物細胞

蛋白質降解

click to edit

蛋白質純化

如何拿到細胞內的蛋白質

純化初期

  1. French press (剪切力)
  2. Sonication (超音波)
  3. Enzymetic/Chemical lysis (細胞膜打洞)

純化中期

蛋白質降解常見途徑

防止蛋白質降解方法

1) Ubiquitin-proteasome pathway(分解lysine) 2) lysomal proteolysis

1) PMSF (protease inhibitor) 2) 其他protease inhibitor 3) 提高/降低pH

  1. 鹽析(salting-out,非極性端增加而析出) & 鹽溶(salting-in,環境極性增加而溶解) BY 硫酸銨(高溶解度/調控pH/減少變性)
  2. 有機溶劑沉澱(降低介電常數,使蛋白質溶解度降低)

層析分離

  1. 膠體過濾gel filtration(GF) = partition filtration: 依分子量大小分離;大蛋白,跑得快,而小蛋白,跑得慢
    膠體粒徑越粗,流速越快,而膠體粒徑越細,流速越慢
    細膠體粒徑的解析力較好,而粗膠體粒徑的解析力較差
  2. 離子交換ion exchange(IEX): 依帶電性正負以及強弱分離;背景酸鹼值,高於pI則帶負電,低於pI則帶正電
    同電荷高電量,強於同電荷低電量,而同電量大原子序,強於同電量小原子序
    高濃度氫離子,強於低濃度其他陽離子
  3. 疏水層析hydrophobic interaction chromatography(HIC): 依蛋白質疏水程度,與非極性固定相結合強弱不一,
    像是Octyl-Sepharose的非極性高於Phenyl的非極性
  4. 親和層析affinity(AC): 依蛋白質的親和性分離,像是抗體與抗原、Ni金屬與histidine
  1. AC OR IMAC,capture特定蛋白質;IEX用在各階段;GF用於最後polishing
  2. UV,知道有蛋白
  3. 降解蛋白質 & 用Mass來分析成分
  4. X-ray,知道晶型結構
  1. 固定區,決定抗體的isotype,含有重鏈;變異區,由重鏈與輕鏈組成;超變異區,在輕鏈與重鏈各有三處;抗體中心的雙硫鍵,降低抗體的立體阻礙
  2. 抗原呈現細胞上的抗原,有抗原決定位(Epitope, antigenic determinant);由6個以上的胺基酸組成;每一個抗原決定位,至少能胜成一種專一性抗體
  3. 抗體辨識位,則沒有像抗原決定位這麼專一性,只要構型符合即能接上,也就是每一個抗原決定位,決定B細胞的抗體種類且每B細胞只能對一種決定位生產一種抗體,反觀,抗體辨識位,只要允許就能都被接上
  4. 中樞淋巴器官,會有receptor editting(淋巴球辨識外來抗原,而非內生抗原)、clonal deletion(會攻擊自身B/T細胞的淋巴球,會被動地進行細胞凋亡)
  5. 周邊淋巴器官,會有clonal deletion、clonal inactivation(淋巴球無法產生抗體)、clonal suppression(調節T細胞抑制淋巴球活性)
  6. 免疫反應種類: 初級免疫反應(先產生IgM再產生IgG);次級免疫反應(IgG > IgM)

抗體isotype

  1. Fab,只能辨識抗原,但無法與補體、巨噬細胞結合
  2. IgG,4重鏈(Vʏ)與2輕鏈(Cĸ OR Cλ)組成,為血液中最多的抗體,且能夠通過胎盤,賦予胎兒免疫能力
  3. IgM,(Vµ)+(Cĸ OR Cλ),五倍體,具有活化補體的最好能力,主要分布於血液
  4. IgA,(Vɑ)+(Cĸ OR Cλ),二倍體,主要分布於消化道、分泌物(乳汁、唾液)
  5. IgE,(Vɛ)+(Cĸ OR Cλ),5重鏈組成,可與肥大細胞結合,引發過敏反應,主要分布於皮膚/呼吸道黏膜
  6. IgD,(Vδ)+(Cĸ OR Cλ)

抗體製備

  1. 抗XX血清- 1st 給小鼠打入抗原 2nd 從脾臟等淋巴器官取得多種B細胞,並從中取得多株抗體(多種抗體) 3rd 純化多株抗體,留下想要的抗體種類
  2. 單株抗體- 1st 同上 2nd 同上 3rd 將取出來的B細胞與癌細胞(myeloma)融合,並將融合成功後的融合瘤細胞進行單株化(cloning),從中取得單株抗體
  3. 打入小鼠體內的抗原製劑中的佐劑功能- 1) 刺激免疫 2) 暴露epitope 3) 緩釋抗原 4) 幫助抗原溶解
  4. 確定B細胞的抗體種類所需的技術- ELISA (屬於一種EIA,enzyme immunoassay),跟西方墨點法的detection很像,只是差異在於ELISA是用抗原當作固定相,接上抗體
  5. 如何確定細胞融合成功所需的技術- HAT medium
    1st 加入aminoterin,阻斷葉酸循環
    2nd 加入hypoxanthine, thymidine,讓具有HGPRT & TK酵素的細胞存活,可以合成DNA,因此,留下細胞瘤細胞,而非癌細胞
    備註: 細胞融合,利用PEG將B細胞語癌細胞融合,形成可永生的細胞瘤細胞
  6. 如何加快單株化過程所需的技術- FACS,fluorescence-activated cell sorting,略過單株化,將融合瘤細胞直接蒐集起來,也就是流式細胞技術(single cell sorting)

抗體製備的基因表現

  1. Ig的基因座有 (V變異區)40種 + (J接合區)5種 + (C固定區)1種
  2. B細胞分化時隨機決定 (V)C40取5 + (J)C5取3 + (C)C1取1
  3. 透過RNA Splicing,切除多餘的基因,做出不同isotype的抗體
  4. 最後,轉錄成mRNA,再經由核糖體轉譯

產生10的12次方種抗體的因素:

  1. V區與J區的排列組合
  2. J區的不精確
  3. 體細胞超突變(=超變異區點突變),常發生於CG配對豐富的V區基因,受到AID酵素影響,促使單一點突變,將C deamination成U,而身體必須修補,才能恢復成原來的CG配對,或是修復成T,來增加AT配對
  4. class switch,藉由RNA Splicing,形成不同種isotype;主要針對於C固定區,來產生Cɑ(轉錄成IgM)與Cµ(轉錄成IgA)

重組抗體的基因工程

重組抗體

  1. mouse antibody,全老鼠;施打頻率最高,同時重複施打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最強,因為抗原性最強
  2. chimeric antibody (1984),(V區)老鼠+(J區&C區)人類
  3. humanized antibody (1986),(超變異區)老鼠+(其他V區&J區&C區)人類
  4. human antibody (2012),全人類;施打頻率最低,同時重複施打所引起的過敏反應最弱

重組抗體命名原則

  1. mouse抗體 -momab,像是muromomab
  2. chimeric抗體 -ximab,像是rituximab
  3. humanized抗體 -xizumab(老鼠較多)&-zumab(人類較多),像是otelixizumab & lemtuzumab
  4. human抗體 -mumab,像是adalimumab

重組抗體的製備方法

  1. 傳統方法,打入抗原到老鼠體內,由脾臟細胞抽取B細胞,並與癌細胞融合(9W),做成hybridoma(1W),最後單株化需要2W,
    總共需要3個月;備註- 使用基因轉殖鼠(Kirin mouse),能夠直接拿到human抗體
  2. phase display,打入抗原到老鼠體內,由脾臟細胞抽取B細胞,將抗體的mRNA定序成cDNA,再使用AID試劑引發超變異區點突變,形成FvDNA(轉錄&轉譯成只有V區的抗體),最後,放入噬菌體(phagemid,噬菌體與質體的克隆載體)體內,來感染大腸桿菌,產生抗體
    應用於製作大自然不存在的抗體、快篩試劑(coating在Elisa plate上,用抗體找抗原,像是SARS、MERS等已知抗體資料庫的病毒)
  3. B-cell based method,打入抗原到老鼠體內,由脾臟細胞抽取B細胞,使用FACS取出特定細胞,再用RT-PCR將mRNA反轉錄成重鏈基因與輕鏈基因後,使用PCR放大,最後,放入噬菌體(phagemid,噬菌體與質體的克隆載體)體內,來感染大腸桿菌,產生抗體
  4. enzyme cleavage,將抗體用酶水解成只剩V區的抗體,像是F(ab)2 (使用pepsin digest,產生完整V區 + 1*雙硫鍵)、Fab (使用papain digest,產生單一V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