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護理系大學生面對車禍事故的經驗探討 - Coggle Diagram
護理系大學生面對車禍事故的經驗探討
研究方法與設計
研究工具
研究者
護理系學生
訪談大綱(嚴謹度)
可轉換性
契合性
確實性
檢核性
確認性
研究倫理
訪談內容採匿名方式處理
資料保密
內容僅供研究使用
雞受訪者同意並簽下同意書才後進行訪談
資料分析方法
逐字稿分析
整理
錄音
編碼分類
整合
研究設計
質性研究
研究問題
護理系大學生面對車禍事故的經驗探討
研究樣本
收案條件
中部某科技大學四技日間部護理系之學生
發生過交通意外事故
排除條件
非本校之四技日間部護理系之學生
受酒精藥物影響之駕駛人
資料收集方法
收集流程
立意取樣
地點
中臺科技大學
時間
109/05/26
摘要
研究樣本
立意取樣
對象
共三人
在學中
中部某科大護理系學生
有發生交通事故者
研究貢獻
了解事故原因
降低發生事故機率
未來防範方法
研究結果
對交通事故的想法
後續處理
未來因應
當下瞬間反應
研究背景
生活繁忙
交通事故增加
意外傷害的主因
研究目的
面對交通事故
處理
狀況
因應
降低意外的發生機率
研究設計
質性研究
描述性研究
立意取樣
會談
結論
目的
了解
交通事故發生狀況
如何因應處理
降低發生機率
面對交通事故當下
研究方法設計
研究方法
採描述性研究
紮根理論
收集分析
會談
任意取樣
研究結果
車禍
發生原因
自然
天氣
路滑
人為
逆向行駛
未保持安全距離
分心
閃避不及
造成身體傷害
多處挫傷
擦傷
內心想法
恐懼
疼痛
害怕
當下處置
送醫
叫警察
日期
109年5月26日-109年6月3日
研究限制
收案不足
時間不足
資料不夠多樣
研究建議
臨床實驗
行政政策
教育
研究
前言
背景
大學生常發生車禍肇事車種
機車
汽車
多數年齡
18-29歲
目的
了解因應措施
了解
分享經驗談
不了解
車禍為何發生
撞人
被撞
動機
處理方法觀念是否正確
不正確
正確
聯絡保險公司,報警
方法
匿名訪談30分鐘至1小時
結果
車禍事故當下的情境
自然情況
晴天
從汽車格出來
雨天
視線模糊
褲子快濕了
地坂濕濕的
人為情況
非己所為
輪胎鎖死
逆向行駛
自己造成
煞車不及
應注意而未注意
閃避車
車禍事故當下的反應
車禍當下的身體傷害
挫傷
多處挫傷
肌肉挫傷
擦傷
多處擦傷
左腳擦傷
其他
腳撞到
車禍當下內心想法
害怕
很痛
車禍發生的處置
車禍發生當下
送醫
叫警察
車禍發生的事後
調解委員會
賠償
精神賠償
車禍賠償
和解
保險
第三責任險
強制險
醫療處置
吃止痛藥
擦藥膏
每天換藥
車禍後未來因應
增加行車保障
兩件式的雨衣
強制險
加保第三責任險
警示牌
改變行車態度
雨天騎車不宜過快
前後車距離盡量不要太近
提前煞車
行車會更注意
參考文獻
中國文獻
1-5年內
王宁(2016)
6-10年內
孫境(2011)
高慧娟(2010)
台灣文獻
35年
述之(1965)
16-20年內
胡益進(2000)
張筑禎、林蕙欣、張彩秀(2004)
周文生、陳蔚文(2001)
1-5年內
張永健、李宗憲(2015)
葉富鈞、陳柏丞(2016)
黃惠卿、莊羚迪、湯婉孏(2017)
王銘亨(2016)
11-15年內
張彩秀、黃松元(2005)
沈希哲、黃松元、兵逸儂、陳正誠、史璦溱(2009)
6-10年內
吳宗修、吳俊良、劉瑞賢(2011,9)
黃昶斌(2012)
林志銘(2012)
林俊伸、郭廣洋、吳信宏 (2011)
吳水威、吳振宏(2013)
討論
包括
車禍當下的情境
本研究
雨天
相似
因注意而未注意
文獻
沈希哲、黃松元、兵逸儂、陳正誠、史璦溱(2010)研究
吳宗修、吳俊良、劉瑞賢(2011)研究
發生後的處置
本研究
調解委員會
賠償
和解
相似
保險
叫警察
文獻
黃旭斌(2012)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