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精神分析治療 (佛洛伊德) - Coggle Diagram
精神分析治療
(佛洛伊德)
心理社會發展階段
(Erikson)
(6-12)學齡兒童:勤勉 vs. 自卑
:star:(12-18)青少年期:自我認同 vs. 角色混淆
(3-6)學齡前兒童:創造進取 vs. 罪惡感
(18-35)成年初期:親密 vs. 孤獨
(1-3)幼兒期:自主 vs. 羞愧、懷疑
(35-60)中年期:生產 vs. 停滯
(0-1)嬰兒期:信任 vs. 不信任
(60-)老年期:統整 vs. 破滅
人性觀
決定論
(因果論)
潛意識動機
六歲前的性心理發展
本能
(性慾力 libido)
生之本能
死之本能
攻擊驅力
人格結構
自我 ego
現實原則(本能與環境的協調者)
超我 super ego
社會道德(內化父母與社會標準)
本我 id
享樂主義(大部分為潛意識)
焦慮 anxiety
神經質焦慮
因本能所造成的害怕(性、攻擊、死亡)
道德焦慮
因良心感受到危險而喚起
現實焦慮/ 客觀的焦慮
擔心真實環境所造成的危險
Freud認為心理反應&行為問題是由焦慮的因應不當而產生
潛意識 unconscious
催眠後的暗示
自由聯想
說溜嘴/ 遺忘
投射
夢
精神症狀
自我防衛機轉
ego-defense mechanisms
功能:幫助因應焦慮,保護自我免於崩潰
退回 regression:經歷重大事件後,狀態回到已經跨過的發展階段
合理化 rationalize:為了掩飾傷害用一種自己能接受的理由來解釋
昇華 sublimation:將內在性&攻擊的驅力轉化成社會能接受的方式(Freud認為是最正向的機轉)
固著 fixation:停滯在生命早期階段,因成長的焦慮或父母過度的照顧
轉移 displacement:不敢對某個人發洩情緒的衝動,轉向發洩在較安全的對象
內射 introjection:吸收接收外在價值觀&行為標準(最常是吸收父母、社會的價值觀)
投射 projection:將超我無法接受的行為想法投到別人身上,隔離自己罪惡的本我衝動(自欺性的機轉)
反向作用 reaction:為了掩飾真正的意圖,做出意識上的行為態度與潛意識的欲望完全相反的表現
否認 denial:不正視威脅的存在、當作事情沒發生過(因為太過痛苦)
認同 identification:認同自己仰慕之人的行為態度,以提升自我價值感
壓抑 repression:是心理防衛的起始點,把威脅、痛苦的想法或記憶潛藏在潛意識中,保護自己 :star:
治療技術
自由聯想 free association
做法:鼓勵當事人立即說出當下的任何念頭或感受
目的:搜集過去經驗、宣洩情感、聽出情感後隱藏的意義
功能:通往潛意識的通道、幻想、衝突、動機的大門
詮釋 interpretation
功能:確認、澄清、轉釋當事人素的意義、翻譯潛意識
做法
詮釋的材料是自己未發現但可以容忍、接受
從表面開始,隨著能容忍的情緒慢慢加深
先指出隱藏在背後的抗拒&防衛,再進行詮釋
維持架構分析
分析師保持匿名性、保持客觀中立
固定談話的時間、地點、次數、收費標準
一致性的談話架構
夢的解析 analysis of the dream
顯性夢(故事)--- 隱性夢(背後的意義)
Freud認為夢是為了要修復過往的創傷經驗
抗拒的分析&詮釋
分類
意識:情況對當事人造成的威脅
潛意識:防衛機制
抗拒原因
外在:治療設備、治療師態度(詮釋得不恰當)、錯誤的技巧
內在:人格結構(id/ ego/ superego) 對某情況的刺激所產生
意義&任務:阻礙看見潛意識的材料,治療師可指出抗拒讓當事人面對
移情 transference :star:
類型:正向移情、負向移情、情慾移情
意義:當事人將內心情感(未竟事務)投射到治療師上
性心理階段發展
(6-12)潛伏期
特性:性衝動由學習替代
任務:發展同性之間的人際關係
性格:好的學習&同性關係/ 排斥學習&友情受挫
(12-18)兩性期
特性:尋求異性伴侶、成家立業
任務:發展異性的人際關係、探索兩性情慾
性格:良好異性互動/ 對異性恐懼排斥
(3-6)性器期/ 性蕾期
任務:良心道德、學習規範
性格:罪惡感(若父母教導性是邪惡的)
特性:探索身體
重要觀點
陽具羨慕、閹割焦慮
伊底帕斯情結 Oedipus complex(戀母) 、依蕾莎情節(戀父)
(1-3)肛門期
任務:控制感、獨立感
性格:潔癖(嚴格訓練)、吝嗇(延遲排便)、頑強(嚴格訓練+懲罰)
特性:大小便訓練(父母的管教重要)
(0-12months)口腔期
任務:信賴感
性格:成人後抽煙、吃口香糖來滿足口腔期的匱乏
特性:透過吸允得到滿足感
治療歷程
治療師角色&功能
空白螢幕
當事人的治療經驗
有適當的語言表達能力
密集、長期的治療
治療目標
強化自我
將潛意識化為意識
獲得領悟(insight) 、重新經驗
治療師與當事人的關係
古典精神分析
特性:深度自由聯想、可表達所有情緒、不批判
心理動力取向治療
團體諮商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