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ITBM]G1_鴻海帝國智慧戰略 & 智慧製造大解讀(Deloitte), 智慧製造 (新製造), 數位核心 (智慧工廠, 數位開發,…
[ITBM]G1_鴻海帝國智慧戰略 & 智慧製造大解讀(Deloitte)
智慧製造大解讀(Deloitte)
價值鏈經濟學
航向未來製造業局勢
確定企業在特定市場須改變的迫切程度
企業成立門檻降低及消費者個人化需求增加
製造業整體局勢將逐漸分眾化,觸及個別市場消費者
未來製造業局勢預料將持續出現迅速的破壞是創新,形成持續分眾化的局面
專注於最受看好的商業類型
整合平台商
eBay 與 Etsy 線上購物平台連結購買者與銷售者,Kickstarter 藉由對接藝術家、製造商、創
新業者及其支持者,協助籌措資金
代理商
協助消費者從許多可能的購買選擇中做出最適決定的顧問與製造業關係最密切
基礎建設業者
優比速(UPS)與聯邦快遞(FedEx)等的運輸網絡
偉創力(Flextronics)與富士康等大規模製造廠
Amazon 雲端運算服務 (Amazon AWS)與思科(Cisco)等的數位科技服務
Infosys 與 Wipro 等提供的需要規模的業務流程
追求槓桿成長商機
就是企業在日益分眾化的製造業市場中,與一群第三方業者相互連結,為顧客創造並獲取價值
辨別並伺機搶佔新興策略定位
策略定位經常是提升獲取價值的潛力的關鍵
Google 收購家用物聯網裝置企業 Nest
Facebook 收購虛擬實境新創企業 Oculus
製造業的變革
中介商價值主張逐漸失效
消費者直接參與
接單生產與存貨生產
加速商品化過程
製造業的四項轉變
生產經濟學
指數型成長的科技
積層製造
3D列印
相較傳統製造
變動成本較高
有競爭力
低廉的初期投資
小規模生產總成本較少⸺未來市場上成敗的關建
相較列印
材料簡單、實心、大體積的產品少
機器人
全球的勞動力成本上升VS.新世代便宜、性能更佳、更彈性的機器人科技
材料科學
碳纖維
Lexus汽車纖維織造技術
接織造無縫、 立體的物件
電池科技
五種奈米碳管的應用:比碳纖維 更為堅固的複合材料、高級飲水過濾器、可發送基因 訊息至細胞的注射器、太陽能板,以及人造肌肉纖維
學習
產業進入
商業化障礙降低
消費者需求
個人化
(以個人為主)
數位 科技(尤其網路):專為利基市場量身打造的產品
1.更為普遍
2.易於購得
消費者期望大增
:green_cross: 廣大消費者市場分化為
:check:眾多利基市場
:check:過範疇經濟
:green_cross:規模經濟
創造、獲取價值,製造、提供消費者首選的划算商品
與客製化
(以利基市場為主)
消費者即創作者:生產者與消費者間的界線模糊
產品本質
與消費者需求改變同時發生
:green_cross:「呆板」的產品變得
:check:「智慧」
舉例:
1. 服飾成為「穿戴式裝置」 2. 汽車成為「聯網汽車」 3. 燈具成為「智慧燈具」
量化生活
利用科技來追蹤、分析日常生活數據
舉例:物聯網裝置
2020年以前將達到近260億台
全球經濟總值增加1.9兆美元
感測器
電子產品
活動紀錄器
75%的主管採用物聯網解決方案
大多數公司將主要業務與物聯網科技整合能長保競爭力
智慧產品
:green_cross:目前:獨立工具
:check:未來穿戴式裝置
服飾及配件無縫整合
複雜的軟體
能與使用者的智慧裝置互動
先進材料
如電活性聚合物與熱雙金屬
產品到平台
指任何具備固定標準與管理模式的實體或虛擬環境, 且該環境可促使第三方前來參與互動
虛擬世界
Ex.iOS與Android
實體平台
Ex:汽車零組件市場
售後市場所販賣的各種附加配件產品
引進一個產品平台, 然後邀請許多的第三方夥伴創造模組化的附加元件, 創造產品的價值
產品到服務
數位基礎建設的拓展
低成本運算與數位存儲
無所不在的聯網可能
倍數成長的連網裝置
創造更多得以從本質上將產品重新視為服務的契機
Ex.
虛擬:Adobe、 Autodesk、微軟
共享經濟將市場上未充分利用的物品及服務商品化
實體產品:Uber.住宅公司Airbnb
產品即服務
夏普
關鍵角色
中國/日本
初階且成熟發展/高階產品研發
日本
經濟復興的日本的經濟規模超越英法與西德 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經濟體
技術研發
8k解析研發
8k畫素是2K FHD的16倍,更能呈現4K OLED無法到達的極致寫實,絕對是未來市場的主流產品。技術與品質走向全球的最佳舞台。
三贏策略
股東,公司及市場
半導體對於8K與物聯網(loT)的發展扮演重要角色,光靠大規模投資很難,研發上也需要投入大量資源,如果鴻海資源打進,必然打造三贏策略。
組織架構圖
4大核心事業
智慧商務方案群
商業解決系統專案事業
物聯網事業服務群
先進設備開發
全球顯示器事業
智慧電視系統
相機模組事業
電子設備儀器事業
智慧家庭事業群
loT通信事業
機器人能源解決事業
通信事業
顯示器系統事業群
新規事業展開推進
生產技術推進
OLED事業推進
經營管理
開發
構造改革
一,二及三事業
台大癌醫中心
郭台銘
新醫療概念,「精準醫學」趨勢
5G傳輸
高速運算
影像分析
基因檢測
好處
減少痛苦
病因明確
節省時間
「預防」醫學
透過數位工具和AI模式達到「預測」和「預防」的醫學境界。
五大類
精準醫療
免疫療法
質子,重子輻射研究
基因研究
藥物臨床實驗
鴻海帝國智慧戰略
新鴻海
新產品
夏普領飛
技術
通路
建立美洲基地
開創供應鏈新地位
新動力
蘋果未來手機佈局
提高售價、多樣化佈局
第三關鍵動力
4G應用飽和、手機銷量下降
由衝貨量改多樣化出貨
有助鴻海轉型
強化產能的分配能力
新製造
工業富聯上市
利用大數據和AI
將勞力轉為以智力為主
不只轉型項目更是文化建設。
數據的收集具備好奇心、探險心。
在全球架構和支援下,須培養員工的好奇和探險的新文化。
5G、IoT、智慧安全是擺脫舊鴻海的必經過程。
核心能力
客戶
海納百川,以成其大
出海口概念
以科技巨頭為主導並合作
持續的創新腳步,經營「製造力」
協助市場確立規格、坐大、成長
快速、大量、準確地將產品運送到需要的市場
確保出海口的順暢、成長,其對品牌的合作有多種彈性和可能性。
至於在新興國家,其也不排除創立品牌,也就是創造出海口。
來維持強大製造力的經營效率。
人才
子公司全球IPO
吸國際菁英充實戰力
G1組員
108249504 區產碩一 侯淑娥
108245908 新興博一 高竹誼
108248505 新興碩一 陳維霖
108212505 國企碩一 葉尊瑩
107212025 國企二 姜季薇
108212057 國企一 蔡傑銘
104104015 外文五 周晏羽
工業4.0與製造業生態圈
工業1.0
工業2.0
工業3.0
工業4.0
大數據(Big Data & Analytic)
積層製造 (Additive Manufacturing)
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
自動化(Automation)
雲端(Cloud Technology)
系統整合(System Integration)
網路安全(Cyber Security)
擴增實境(Augmented Reality)
模擬(Simulation)
謝榮雅「台灣工業設計教父」
奇想創造
奇想創造事業與鴻海合資創立的「富奇想」公司
電子信息化時代
電氣化與自動化時代
機械制造時代
整合數位與實體以達成商業目標
轉型的挑戰
人才與勞動力
標準和互通性
資安問題
資料所有權與控制權
要實現工業 4.0,便須清楚瞭解實體與數位之間
的訊息交流以及相互加持的方式。
企業經營
規劃:預測變化並即時因應
工廠:建立操作技術與資訊科技的數位連結
支援:售後市場的自動化與擴大規模
業務拓展
產品:打造智慧產品與服務
顧客:以新方式連結與整合顧客
工程師:加速創新與設計週期
智慧製造
(新製造)
無人工廠升級成無憂工廠
Beacom以數據驅動為中心的應用平台,創造出一個更有價值的工業互聯網平台。
透過智慧感測器與生產設備連接,並結合新一代5G技術,來幫助工業轉型升級,並提供更多解決方案
從大規模製造轉向大規模訂製
簡化流程、優化決策、管理以數據為中心
將訊息流、資金流、技術流、人員流、物料流和過程流等「六流」貫穿整合。
這是中國中小企的歷史機遇,不在其吃過去的苦頭。
如果購併夏普是二次創業,工業復連則是富士康的新生。
A股上市後,啟動員工持股計畫
過去員工無法認股,致員工出走自行創業,無法內部創業。
因工業富聯在中國上市,因此都能以績效換股。
開拓智慧製造科技服務市場
數位核心
智慧工廠
數位開發
串聯客戶
快速反應
物流服務
數位供應鏈網絡
智能供給
智慧工廠
自動化
人工智慧
提供虛實整合
藉由資訊科技或操作技術的互聯架構,使整體供應鏈以及企業進行整合,並增進供應商與顧客的關係。
五大特色
互聯
優化
透明化
前瞻性
靈活性
智慧工廠:現在是關鍵!
智慧工廠規模
單一資產
整條生產線
整個工廠
工廠網絡
快速演進的科技發展
日益複雜的供應鏈 /
全球生產與需求零碎化
新競爭對手及與
日俱增的競爭壓力
因應資訊科技與
操作技術整合的組織調整
人才短缺的挑戰益趨嚴峻
內部流程
生產
倉儲
存貨追蹤
品管
維護
環境、健康與安全
將傳統自動化改為全面互聯系統
整合
實體資產
作業資產與人才的數據
驅動製造
維修
存貨追蹤
目標
更敏捷有效率的系統
縮短停產時間
提升工廠製造網絡
預測異常的能力
調整的能力
創造更高的價值
從傳統工廠到智慧工廠
推動智慧工廠的關鍵要素
數據與演算法
科技
流程與管理
人員
提升資產效率
提升品質
降低成本
保障安全及永續性
智慧工廠對製造流程的影響
數位供應網絡的崛起
Digital Supply Network (DSN)
數位供應網絡
特點
敏捷性:時時運轉
互聯社群
智慧最佳化
端對端透明度
從「傳統」到「數位」
工業4.0
影響
供應鏈
創造「競爭優勢」
例:縮短時間差、降低「長鞭效應」
取得新資訊 → 實際行動
生產創新
(1) 原材料運用流程 + 運算能力進步
(2) 實體世界生產方式改變
(3) 資本設備靈活度提升 + 生產設備規模下降
生產基地可分散至市場周邊
降低中小企業進入市場障礙
交易成本降低
(1) 蒐集數據
(2) 整合數據
(3) 分析數據
提升生產效率
預測供應鏈網絡
起因
一、成本降低
運算成本
存儲成本
頻寬成本
摩爾定律
二、運算技術進步
運算能力
→
幫助企業蒐集、存儲、分析更龐大的數據
科技能力
三、技術能力增長
促成
一、即時存取新、舊數據
於生產線上各節點安裝感測器
→ 立即取得各節點上之數據
二、強大分析工具
視覺化
情境分析
預測學習演算法
(predictive learning algorithms)
傳統線性供應鏈
特點
線性
流程:設計 → 規劃 → 採購 → 製造 → 配送
缺點
無法及時反應各節點狀況
僅注重個別離散功能
例:管理、優化採購、製造
數位供應網絡
經營策略
避免「權衡取捨」的狀況
保持企業競爭力
同時兼顧多項企業考量
導入實體
建立數據庫
運用工具分析來自各節點之數據
透過演算法將數據資料轉為有效決策
實體 → 數位 → 數位 → 實體
隨時掌握各節點狀況
即時針對需求做出調整
數位網絡的「互聯性」
開發
規劃
採購
製造
配送
支援
運用認知科技進行規劃
感測器提醒補貨
品質監測
3D列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