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enable JavaScript.
Coggle requires JavaScript to display documents.
教育心理學 - Coggle Diagram
教育心理學
行為主義
Skinner史肯納:環境決定論、後效強化、增強削弱塑造、編序教學法
Thorndike桑代克
試誤學習,學習三律:練習律、準備律、效果律
同元素論:相關元素得以遷移
教育心理學之父,推廣智力測驗
Bandura班杜拉
楷模學習、觀察學習、替代學習、自我調整學習
反對斯肯納(Skinner)的環境決定論
除環境因素之外,在社會環境中,環境因素、個人對環境的認知以及個人行為三者,彼此交互影響,最後才確定學到的行為
社會學習理論
也被稱為三元學習論(環境、個人、行為)
Meichenbaum梅琴朋:自我調整學習,自我增強
Pavlov巴夫洛夫
1900古典制約
*比較操作制約
華生J.B.Waston
行為主義之父,倡導心理學同自然科學,人的行為是多種反應的組合
教育萬能說
黑箱論
認知主義
學習階層
Gagne蓋聶:1訊號學習2刺激反應連結3連鎖化反應4語文連結5多重辨別6概念學習7原則學習8問題解決
訊息處理學習論:米勒
感官收錄器>短期記憶20s(運作記憶,5-9意元集組)>長期記憶(情節、語意)
*語意記憶分二,陳述性知識、程序性記憶:知道如何記憶、條件性知識
:輸入、編碼、眝存、檢索、解碼、輸出
Kohler頓悟學習(研究對象猩猩) / Tolman潛在學習(老鼠走迷宮) / Lewin場地論
認知結構論
奧蘇貝爾:意義學習論,教師中心講解,
前導組織
、學生漸進分化、統整調合的接收學習
布魯納:發現學習論(提供資訊或問題>互動澄清、分析>應用印證。
學生主動探索,修正其認知結構
),
認知表徵三階段(動作表徵、圖像表徵、符號表徵))
跨越皮亞傑發展階段的限制,可跨階段表現
社會文化認知發展論
Vygotsky強調社會文化影響,以語言發展、認知發展,教學找出ZPD
動機與情緒
Atkinson
成就動機的另一個動力,恐懼失敗
McClelland麥克里蘭
成就動機是一種持久性人格特質
成就動機、權力動機
期望論:以認知觀點,解釋個人行為動機
需求層次:生理、安全、隸屬與愛、自尊、知美自我實現
人本主義
Rogers:學生中心,自由為基礎的學習原則
Coopersmith:重要感、成就感、有力感(有能力處理)
Combs:了解人的行為,找出
動機
Maslow馬斯洛:透過環境安排,激發學生內在學習潛力(防衛/進取)
心理學
科學時期六大學派
行為學派
研究行為本身
Waston華生、班杜拉
完形學派
完整形式,研究知覺與意識的組織歷程,統合的意識經驗
探討意識的整體性與組織
Wertheimer魏泰默、Kohler柯勒
功能學派
研究個體的心智活動,適應環境的心理目的與功能
James詹姆斯(研究自我、短期長期記憶)、Dewey
精神分析學派
本能性衝動>(壓抑)潛意識衝突>(累積)精神疾病
Freud佛洛伊德
結構學派
研究人類心智結構:感覺、意象、情感
Wundt馮德(實驗心理學之父),Titchener 結構主義
認知學派
個體用以認識與了解外在世界的基本型態與模式
布魯納、奧蘇貝爾,電腦應用、語言心理學
現代科學五大取向
精神分析
以潛意識為底,對行為內在原因做解釋
Freud佛洛伊德
人本論
人性善、天賦,個體自我實現的過程
Maslow馬斯洛、Rogers羅傑斯
行為論
個體行為的產生與改變,與刺激反應有關
Skinner
認知論
訊息處理行為的解釋
Piaget皮亞傑(自然發展,社會與教育因素不算)、Bruner布魯納
Weber